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人单位未依法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应承担"双倍工资"支付责任。该"双倍工资"及其他正常工资、经济补偿是否已经支付?支付数额有多少?应由谁承担举证责任?仲裁或法院如何确认相关事实?  相似文献   

2.
法定代表人要不要签订劳动合同?未依法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否承担双倍工资支付责任,是否构成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未作明确,实践中不无争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保障》2013,(7):64-64
主持人:有的用人单位在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间,因劳动合同到期未及时续订等原因,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工伤职工因此要求单位支付此期间的双倍工资。有观点认为,停工留薪期是履行劳动关系过程中的特殊现象,其间并不需要劳动者亲自履行工作职责,应视为中止履行劳动关系。《工伤保险条例》也明确了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因此,停工留薪期属于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期间的例外。《工伤保险条例》已规定了工伤职工可享受原工资福利待遇,再让用人单位承担双倍工资,有失公允。这种情况是否应当支付双倍工资?  相似文献   

4.
人事经理未签劳动合同能否主张双倍工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持人:某职工原系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其在公司培训中多次强调必须与职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及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后其因个人原因辞职,并以公司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为由,要求公司支付双倍工资。  相似文献   

5.
程刚  崔丽 《金融博览》2007,(12):16-17
亮点一:用人单位违法责任加重——书面合同须1月内订立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1年仍然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除按照以上规定支付两倍的工资外,还应当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保障》2011,(10):62-63
案例回放《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主张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后,书面向用人单位提出不愿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于是未给该职工缴纳社保费,但给其他职工都依法缴纳了。后该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矛盾,以用人单位未依法给其缴纳社会保险费为由提出辞职,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用人单位应否承担支付经济补偿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7.
在实践中,总经理等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因其身份、地位和权力的特殊性,对于其与单位在劳动关系上权利和义务的诉求应否支持、如何支持,存在较大的争议。例如,总经理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包括未及时续签)用人单位是否需要支付双倍工资?一般工作时间以外的工作是否需要支付加班工资?其核心问题在于,其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否属于劳动关系?有必要对此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8.
劳动者、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均受到法律保护。《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如果违反第十条规定而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将受到"惩罚",其立法目的在于对用人单位故意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者故意拖延签订劳动合同,使劳动者的权利无法确定而导致劳动者利益受损行为予以的惩罚。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双方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保障》2014,(9):55-55
主持人:张某是我公司的人事部主管,负责与员工签订并保管劳动合同。其自己与公司的劳动合同到期后,没有及时告知公司负责人,从而导致公司未及时与其续签劳动合同。其离职后,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我公司支付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我们认为,这完全是其故意造成的,应当由其自行承担责任,要求公司支付二倍工资差额,是非常不道德的。但有人认为张某的主张符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请问,张某的主张应否得到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保障》2011,(3):62-63
案例回放马某于2005年3月到某公司工作,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2009年2月18日因肺部感染住院治疗,出院后继续享受医疗期。2009年5月上旬,马某先是打电话给公司领导,询问医疗期满后的工作问题。未得明确答复;遂以快递形式书面要求公司在其医疗期满后安排其工作。也未得答复。医疗期满后。马某到公司要求工作,公司则称其劳动关系已经在其医疗期满之日终止。经多次协商不成,马某于2009年8月申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2009年5月19日以后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马某的主张能否得到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保障》2008,(8):63-63
主持人:由于一些个别原因,如工资数额未能确定,有个别老职工没有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但我们单位签订了集体合同。现在这些人员要求单位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支付双倍工资。请问,他们的要求是否有法律依据?能否以集体合同取代个人合同?如果要支付双倍工资,是按本人实际工资还是集体合同确定的工资(前者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保障》2012,(4):65-65
某职工2010年12月1日入职某公司,双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工作期间公司已正常支付其工资(月工资标准为3000元)。2011年11月底,公司辞退该职工,给付了一个月的经济补偿。在2011年6月份,公司向该职工发放了半年奖6000元。离职后,劳动者要求该公司支付双倍工资。请问,双倍工资是否包括劳动者已经领取的一份(一倍)工资?半年奖应否计算在内?经济补偿是否应计算在内?  相似文献   

13.
案例王某于2010年11月19日入职某公司,担任董事长兼总裁秘书,2012年4月5日离职。王某要求公司:(1)支付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3月31日期间的绩效工资2400元;(2)支付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3月31日期间的未休法定带薪年休假工资8118元;(3)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50506元;(4)支付未提前30日书面通知解除劳动合同的额外1个月工资8000元;(5)支付2011年4月1日至2012年3月31日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  相似文献   

14.
未签劳动合同,“赔了夫人又折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名保洁女工到装饰公司工作,实际工作超过一年,但企业一直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也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女工生病后引发官司,这家公司不仅被判赔偿相应的医疗费,还被责令支付相应期间的双倍工资报酬,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近日,随着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书的送达,法院判决被告某装饰公司报支原告韩某医疗费14633.96元,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 某公司在招聘场所与应聘者签订了招聘协议,约定了工作场所、到职时间、工资发放时间、双方权利义务、违约责任,但没有约定具体的工资数额,没有规定社会保险费的缴纳,没有约定合同期限.有观点认为,该协议不具备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不应认定为书面劳动合同.该协议能否认定为书面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保障》2012,(8):68-68
主持人: 某职工于2006年8月到我单位上班,双方只签订了一年期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满未续签,该职工仍继续在我单位工作。工作期间,单位已正常支付其工资报酬。2012年4月,该职工因不遵守劳动纪律,被单位辞退。现该职工要求支付其2006年9月至2012年6月的双倍工资。该职工要求是否正确,应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17.
<正>《劳动合同法》中规定了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负有事先将解除合同理由通知工会的义务。但是,对一些未成立工会组织的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时,是否需要通知工会?本文结合司法实践总结如下。一、相关的法律法规《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会有权要求用人单位纠正。用人单位应当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  相似文献   

18.
《安徽农村金融》2006,(8):65-65
1、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工作的通知》(皖政[2006]52号)。该通知明确指出,要依法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用人单位招用农民工,必须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劳动关系,并在签订劳动合同后的30日内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用工登记手续。劳动合同的内容应符合《劳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农民工需确定试用期的,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相关规定,并在劳动合同中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19.
咨询热线     
能否以劳动合同约定加班工资计算基数主持人:劳动者的工资比较高,如每月10000元,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约定以基本工资6000元计算加班工资。该约定是否有效?北京读者夏女士夏女士:在实践中,通过劳动合同约定加班工资的情形比较普遍。也有观点认为,劳动合同对加班工资计算基数有约定的,以该约定为准。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保障》2011,(7):65-65
主持人:我公司因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工作失误,对一名劳动合同已到期人员未及时续订劳动合同,依据《劳动合同法》规定,我公司应当承担双倍工资支付责任。我公司已经支付了该职工正常劳动时的工资报酬,现在他要求公司支付另一倍工资,并要求支付25%的经济补偿金。我公司同意支付另一倍工资,但对于应否支付25%的经济补偿金看法不一。请问,我公司应否另外支付25%的经济补偿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