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包装工业》2006,(3):44-44
食品包装在我国包装行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来,软包装、纸包装、吸塑包装是烘焙包装的三大主流。塑料软包装是近年来高速成长的包装行业,在这三大主流中它占据主导地位。 过去出售食品主要是通过“纸张”作为简单的包装,使用纸袋只能方便人们携带不能持续有效地保持食品的新鲜度。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塑料包装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且成为食品包装的首选。今天当你走进世界上的任何一家饼店、超市,都可以发现塑料软包装的存在及使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中国包装工业》2003,(7):26-26
欧洲在世界软包装印刷技术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该地区的各种食品包装的包装结构、印刷方式和包装方式,对我国食品生产及包装企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下面重点介绍几种新型软包装:1、饮料软包装随着环保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软包装也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多种不同结构的新型包装正成功满足饮料苛刻的保鲜要求。印刷方式为凹印或柔印。包装形式为立式袋等。包装材料的结构和特性:PET/ALU/PE,适用于各种果汁等饮料立式包装袋,机械性能非常好,适合于热封;PET/EVOH/PE,适用于各种果汁等饮料立式包装袋,阻隔性好、透明性好;PET/ALU…  相似文献   

3.
软包装在10多年前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流行,由于软包装有着方便经济的特点,深受食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青睐,所以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主流的包装形式,其中果汁产品、酸奶产品、液体调味品,甚至食用油等都已经采用软包装形式。目前,国内很多食品企业也已经开始尝试这种包装形式,例如:北京汇源果汁、三鹿乳品公司等企业。  相似文献   

4.
一、食品冷藏和冷冻包装的意义 食品的冷藏和冷冻包装,可以说是同食品的盐渍、干燥以及烟熏一样古老的食品保存方法.借助于冷冻剂,如天然的冰块及合成的 NH3、氟立昂等得到冷能,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降低生鲜细胞的呼吸作用,防止过熟;还可以降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防止食品因细菌的生长繁殖而引起食品腐败变质;冷藏和冷冻还可以降低食品中的水分活性,水分活性降低,有利于食品的过熟而腐败.通过冷藏和冷冻下保存食品,可以较长期的保存各种新鲜蔬菜、水果、新鲜鱼类、肉类等,因此冷藏冷冻包装食品是很重要的一种食品包装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介绍和比较了各类软包装基材的特性。针对食品复合包装要求,阐述了其设计原则,并例举了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6.
随着复合软包装材料在我国的发展,复合用聚氨酸胶粘剂也同时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史。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起,上海首先开发用挤出涂布和挤出复合法制造简单的食品用复合软包装材料,到七十年代后期,又首先开发用干式复合法制造更高档的食品用复合软包装材料,生产从一般的简单食品用复合软包装材料,到耐121℃高温蒸煮40分钟的塑/塑型蒸煮袋和更高级的铝/塑型蒸煮袋。与此同时,也同步地研制干式复合用胶粘剂。  相似文献   

7.
包装新产品     
《中国包装工业》2004,(11):65-67
第一批PEN瓶装啤酒出线 美国食品软包装实现重大突破 法国开发乳酸新包装 美国COC复合包装可降低水汽透过率 防腐包装体系带来食品包装新变革 Harland推出旋转式压敏标签贴标系统  相似文献   

8.
目前,软包装食品在美国市场十分活跃繁荣,由于其生产技术多年来得到许多改善,促进了食品软包装有了较快发展和增长。但是,食品软包装还尚未完全取代金属罐和阻隔性塑料罐头的市场,只是处在不断渗透进入食品、家禽肉、煮花生以及自热型两道主餐之间的小菜类食品中,并逐渐获得市场的阶段性发展。在通过与低酸的无菌食品包装的市场竞争后,食品软包装以供给高质量加工食品的身份被推广进入世界食品业中,成为堂堂正正的一员。  相似文献   

9.
《中国包装工业》2003,(10):16-16
随着包装材料和加工技术的不断提高,软包装在许多领域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未来两年,软包装在食品业的销售额将超过包装加工业97亿美元销售额的56%,其余的为消费品工业市场。其在食品业的销售额平均分配在易腐食品和干燥食品上。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包装工业:就食品软包装行业而言,生产企业通过检测设备对食品的外包装进行检测,是保证食品安全卫生的主要方法之一。贵公司会建议这些企业购置什么样的检测设备?  相似文献   

11.
无菌包装技术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随着60年代包装用塑料工业的迅速发展,无菌包装食品的各种优良特性被充分展现出来。到90年代初,液态或半液态食品的无菌包装产品在同类食品中,大包装超过80%、小包装超过50%。在固态或含固形物食品的无菌包装技术应用方面,日本已经在火腿、香肠等食品的无菌切片软包装中进行了工业化生产,效果优良,产品达到商业无菌要求,能实现常温下流通。70年代,无菌包装技术才开始引入我国,经30多年的发展,液态或半液态食品的无菌包装设备约有300台(套)在运行,年生产能力150万吨;固态或含固形物食品的无菌包装设备目前正处于研发成功和小规模推广阶段,它正以其传统加工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为我国农产品加工领域提供全新的技术平台,推动食品的保质保藏技术再创新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包装工业》2001,(12):50-51
欧洲在世界软包装印刷技术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该地区的各种食品包装的包装结构、印刷方式和包装方式,对我国食品生产及包装企业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下面重点介绍几种新型包装以供参考。一、饮料饮料的传统包装是刚性或半刚性结构,但是随着环保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软包装也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多种不同结构的新型包装正成功满足饮料苛刻的保鲜要求。印刷方式:凹印或柔印包装形式:立式袋等包装材料、结构和特性:(1)PET/ALU/PE,适用于各种果汁等饮料立式包装袋,机械性能非常好,适合于热封;(2)PET/EVOH/PE,…  相似文献   

13.
美国商业包装协会的一项市场调查报告中指出,国际市场食品软包装将出现四大趋势:一、向立体规格型发展。原来的软包装正由不规则形状向盒形、筒形等立体规格型方向发展,以便于装箱和展示食品外形。二、广泛使用多次封启软包装。这类包装开口容易,又能重新封口,可将一次用不完的食品重新封好再用。三、食品软包装的颜色和图案更加富有新潮感,以增加对顾客的吸引力。四、包装材料更加耐用。软包装能任意折叠,在弄皱或扭曲时仍能保持良好的阻隔性。国际市场食品软包装发展趋向@李有观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包装材料和加工技术的不断提高,软包装在许多领域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在食品工业,据预测,到2002年,软包装的销售额将超过包装加工业销售额的56%。在易腐食品中,袋装食品增长最快,如肉食品、农产品以及其他冷冻食品。其中,袋装肉食品将以每年20%的速度成为增长最快的部分。其使用的主要原料将包括清洁、防雾的封装材料、高阻隔性薄膜以及广泛使用的收缩薄膜。然而,由于软包装所要求的市场特性、形状大小及其复杂性,将会造成一段时期内包装材料的多样化,如采用茂合金属作为密封材料正逐渐代替高聚物或乙烯醋…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商品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者对微波食品、休闲食品、冷冻食品等速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业内专家指出,这种发展趋势将加快速冻食品、方便食品包装的需求。与此同时,政府还提出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计划,重点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而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需要配套大量包装机械和包装材料,国家发改委已将食品加工和包装机械列为食品工业发展的重点优先发展领域。这些都将给包装机械行业的发展带来广阔的前景,今后较长一段时间,食品与包装机械的年增长率可望超过12%。[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复合软包装材料异味的形成和消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彩印软包装由于色彩鲜艳、功能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在食品、药品、日化,纺织等最终消费品的包装中使用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软包装材料的异味问题也困扰着许多软包装材料制造商,更困扰着食品、药品等软包装使用厂商。软包装材料的异味不但对包装内容物的色、香、味等感官特性产生不良影响,更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是食品安全不可忽视的问题。情况严重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包装工业》2009,(5):72-75
在超市和便利店里,冷藏·冷冻食品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权威包装供应商的专家针对其包装的世界性趋势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包装工业》2008,(12):44-46
在包装产业中,软包装以绚丽的色彩、丰富的功能、形式多样的表现力,成为货架销售最主要的包装形态之一。国内软包装行业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食品、日化等行业的发展,这些行业的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拉动了对软包装市场的需求,使软包装行业获得了巨大的市场动力。随着功能性软包装材料的发展和加工技术的不断提高,软包装在许多领域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包装新产品     
《中国包装工业》2005,(6):70-71
Trebor包装公司推出蔬菜磁性保鲜包装,澳大利亚研制出新型电子警示包装,法国开发出冷冻食品保温袋,美国推出一种“包中包”,抗腐保鲜塑料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包装工业》2005,(8):77-80
荷兰研发冷冻食品新包材;日本推出高遮光阻气性包装新材料;应用蜂巢结构开发的新型包装材料问世;TRI—WALLPAK瓦楞纸板问世;瑞典开发出TPR绿色包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