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嘉兴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嘉兴农村富裕劳动力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农民增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障碍。文章认为,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不快、城市化水平滞后,农村居民整体素质低以及户籍、社会保障等制度的限制,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为此,必须壮大县域经济,提高城市化水平;强化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能力;改进政府服务,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利用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市场发育对农地流转的影响。模型估算结果表明:在表征农村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的四个变量中,工资自主决定程度对农地转出率影响最大,回归系数达到了0.528,即该变量每增加一个单位将会使农地转出率增长52.8%。就业流动自由度对农地转出率的影响也比较大,回归系数为0.423。就业市场服务体系完善程度对农地转出率的影响相对较小,回归系数为0.126。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4.
由于语言、文化习俗、社会历史原因导致新疆少数民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缓慢,就业困难,贫困现象普遍.尤其是南疆地区,城市化进程严重滞后,富余劳动力人口大量聚集.作为“三农”问题和城市化研究的热点,探讨并最终解决新疆农村劳动力的特殊主体——少数民族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障碍,对于新疆农民增收,南疆农民脱贫,缩小南北疆区域经济差距,实现新疆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淄博市在加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保护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在转移就业过程中也暴露出综合素质难以适应产业要求、转移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社会保障缺失、合法权益难以有效维护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既需要在政策层面加以落实,也需要在体制机制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6.
农地经营权流转一直是重要的议题,国内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文献。从农地经营权流转的现状、影响因素和农地流转的经济效果三个方面,对相关结论和研究方法进行评述,提出以后研究应更加重视对农地经营权流转的影响因素进行数量检验;应该更深入考察地区间农地流转存在差异的原因以及农地流转对农户相对收入、对信贷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劳动力和土地作为经济社会的两大要素,二者的配比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效益,其同步发展也是经济良性发展的关键指标.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过密化的农业人口压力已基本缓解,但合乎逻辑的大规模快速农地流转却没有发生.结果显示:劳动力流动不一定引起农地流转,现实中大幅增加的兼业农户减缓了劳动力流动对农地流转的推动作用;劳动力流动对农地流转的推动作用与区位特征关系密切,较高的劳动力流动率并未带来较快的农地流转率.结合现实,可从农户、土地和政府3个方面考察其根本原因,旨在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同时,转移农村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之一,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战略性问题。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代表了重庆市的“大农村”,本文集中研究了库区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效应与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必将极大地提高我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并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我们通过对农民就业及农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的关联性分析,加深了对农民就业、农地流转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并由此提出其发展的战略措施和总体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离土不离乡”型和“民工潮”型双重机制。不同机制的影响因素不同,依据我国1985—2009年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各因素对两类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得出影响“民工潮”型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在于城镇化发展,而并非城乡收入差距;收入差距是“离土不离乡”型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等结论。并在实证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息烽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息烽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县,喀斯特环境的脆弱性导致土地人口承载力低下,农村劳动力剩余现象较非喀斯特地区更为严重,如何有效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关系到息烽县生态系统的稳定与经济发展.息烽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农村劳动力素质低、维权意识弱以及社会歧视与就业压力增大的现实状况将制约其进一步转移.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应调整产业结构,建立教育培训制度和劳动力资源数据库,有组织开展劳务输出,并为回流劳动力创业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制度关系着农村的稳定与发展,关系着“三农”问题的妥善解决。中国的农村土地制度向来都是与时俱进的,现在也不例外。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经过近30年的社会实践,已经暴露出一些社会问题。围绕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这一核心问题,提出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希望借此来推动中国农村土地制度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农村土地的价值既具有经济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土地价值的这种二重性使土地对农民的效用表现为多重性。随着土地流转的出现和规模的扩大,基于土地价值二重性基础上的土地与农民之间的天然联系正在发生着变化,其重要表现就是土地对农民效用的重构。本文正是基于土地价值二重性这一微观基础,具体分析了土地多重效用的宏观表现,及引起土地效用结构改变的因素,并就土地效用重构对农村社会保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货币经济中,土地具有货币特性而非实物的资本.从国际经验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名义经济增长率之间具有极其明显的相关性.土地流转或货币化有利于中国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尤其是在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乏力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土地货币化将增加可抵押资产的数量,从而有利于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名义经济增长率和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顺应经济周期自然规律、收入分配比例的调整和实施倾向于增加普通消费品等的产业政策是实现这一过程的保障性措施.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本、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以1992年—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人力资本、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农民接受正规教育对农业产出无直接影响,但是接受教育提高了农民的人力资本水平,可以减小其转向非农产业的转移难度;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引致农业物质资本投入增加,从而带来农业总产出的增加。现阶段农业产出的增加主要是依靠物质资本的投入,但是这种增长方式不可持续。为了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需要向农业投资,既包括对农业科技投资,更要向农民投资。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土地流转:实物流转还是价值流转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农村土地允许流转以来,农村出现了土地稀缺、大量抛荒和粗放经营并存的现象.要解决农地流转激而不活的现状,就必须对农地流转规律有深刻的认识.一般来说,不论是土地所有权还是使用权参与流转本质上都只是土地权属关系的一种转移,只要权属关系能正常转移,土地就能有效地流转;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起作用的只能是土地的价值权,即农地价值流转.因此,当前需要理顺农地产权的权属关系,构建我国农地金融制度,促进农地市场化.  相似文献   

17.
论文基于对山东省12地市的农户信贷和福利问卷调查资料,借用平均处理效应模型(ATEM),并选择劳动力数量、户主文化程度、住地是否为富裕村、贷款是否便利和年净收入等经济信息作为农户的特征变量,利用匹配分析法对农村信贷配给的福利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论主要包括:信贷配给会损害农户福利;受到信贷配给农户的福利损失程度大于未受到信贷配给农户的福利损失程度;信贷配给的直接福利效应存在差异;信贷配给的福利效应具有外部性;信贷配给对不同的福利具有不同的传导作用。最后,基于农户的信贷需求,提出了改进农户福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农民收入增长支持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协整分析,并利用VEC模型及Granger因果检验,对农村非正规金融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关系进行了计量检验。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正向关系,从促进农民增收的效率上来看,非正规金融要高于正规金融。但从短期来看,短期内非正规金融水平提高对农民增收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如长期明显。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规范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法律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原则上是禁止的,但宅地基使用权的私下流转却非常普遍。苏州、天津、成都等地区积极开展了改革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目前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混乱,需要政府加以规制,而政府在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中的职能缺失主要体现在法律法规缺失、登记制度缺失、服务职能缺失和监管职能缺失等。因此,建议通过完善立法、健全登记、强化服务、加强监管来规范、推动、促进、保障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环节的基本理论出发,基于"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则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可以从消费的角度进行衡量.以收入为自变量的农民七大类消费品支出函数模型可以评价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相对供给效率.经过实证分析后发现,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发挥出的效用水平低于私人属性产品供给发挥出的效用水平.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村中最短缺的是交通通讯,其次是医疗保健,然后才是文化娱乐教育服务.这反映出农民目前公共产品需求中的发展型和物质型的需求意愿强于精神型的需求意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