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可以放大中部地区的优势,强化中部各经济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本文深入探讨九江-小池融合发展意义,分析了其共赢发展的基础,从组织、规划、旅游产业等方面提出了合作共赢的针对性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曾兰君 《价值工程》2019,38(35):141-143
随着旅游的不断发展,中国旅游开始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转变。广州市番禺区已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位于番禺区中部的沙湾古镇有着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极具广府乡土韵味的岭南文化古镇。文中针对古镇发展存在的若干问题,从加强景点合作、改善配套设施、打造文化产业链、开展专项旅游活动、呈现全域旅游新格局、加大宣传推广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颜 《价值工程》2009,28(3):27-29
海南中部少数民族地区拥有许多充满原始性、独特性和神秘性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是海南生态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发展生态旅游是振兴中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的突破口,有利于海南旅游布局合理化。文中提出了中部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开发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期对海南中部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开发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中部地区旅游商品开发与中部城市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部地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旅游商品生产经营源远流长,但旅游商品生产经营的现状与旅游业的发展形势不协调。现代旅游商品的生产经营应从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商品,融入现代经营业态,拓宽旅游商品的视野等方面着手,不仅能使中部城市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与经营焕发出新的生机,也有利于中部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进而促进中部城市社会经济的转型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我国旅游业发展进入新的战略机遇期。随着旅游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张,空间非均衡性已成为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典型特征。运用空间数据分析与面板数据分析方法 ,选取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2000~2015年反映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指标及其影响因素,构建计量模型。实证研究发现影响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诸多因素存在一定滞后效应。同时,滞后模型统计结果显示,影响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具体因素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各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有着不同的特征。基于统计分析结果,并结合国家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与旅游供给侧改革的要求,建议东部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增容提质",中部地区需要"减负促需",而西部地区则需要"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6.
在区域合作"菱形图"基础上,构建了"环境-能力-潜力"三维一体的中部与东部沿海区域合作基础及竞争力评价模型。通过模型实证分析和研究中部与东部沿海合作基础、合作潜力、一体化势差及问题。实证研究认为,中部六省在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合作中,沿海地区的主要优势在于较高的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以及长期以来优先开发和开放过程中所形成的较高的对外开放与经济自由化程度。中部地区的相对优势则在于发展速度和效率以及较好的科教基础、要素资源储量和较大的内需市场容量。在合作基础及竞争力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增强中部和东部沿海区域合作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旅游业进行了SWOT分析,指出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战略选择是发展乡村旅游;分析了其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滑雪大潮的带动下,我国滑雪旅游形式近年来发展较快,但其空间分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在我国,北方滑雪旅游资源丰富,南方没有滑雪旅游资源,因此位于南北方过渡区域的中部地区,其滑雪旅游资源的开发就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是对位于中部地区湖北省西北部的神农架林区滑雪旅游进行研究,以期推动神农架旅游业的发展和我国滑雪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度假式生活模式从沿海地区到中部地区的逐步普及,旅游地产受到中部消费者的热捧。中部地区在地域、经济、历史、自然和人文景观等方面有自身特点,且旅游地产才刚刚起步,绝不能一味地效仿海南,而应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邓水兰  刘雪斌 《企业经济》2012,(12):131-136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纷纷借助城市经济实现区域的快速协调发展。中国也不例外,东部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经济圈的实践,已表明城市群经济圈的发展是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为此,根据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态势,应采取打破体制障碍、加强立法保障、深化产业分工、强化地区协作、拓展对外合作、完善城市体系、培育副级城市等措施来整合"汉昌沙"城市群经济圈,以促进中部地区经济统筹协调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区域旅游合作理念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已产生,并在20多年里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同时许多地方政府间也签订了一系列促进区域旅游合作的框架协议。但是,就目前的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程度来看,现有的合作成效不是很明显。通过构建三个主要指标11条标准,对中国现存的区域旅游合作制度框架协议进行了评析。结果显示:区域旅游合作框架协议存在的问题包括不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具体如何落实不明晰;对区域旅游合作中的纠纷,解决的方式主要以行政协调手段为主。  相似文献   

12.
广西与越南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且边贸发展基础良好,地理接壤、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突出。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如期建成,广西已由昔日的边陲和交通末梢变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和枢纽,为广西发展与越南旅游合作带来了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文章对广西与越南的旅游合作现状进行分析,并就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如期建成为广西与越南发展旅游合作带来的机遇及挑战进行探讨,针对双方旅游合作发展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工业旅游是近年来我国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本文剖析了江西工业旅游发展的现状,针对江西工业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企业与政府、旅行社之间的合作,选择合适的工业旅游目的地,强势推介江西工业旅游整体形象,完善产品结构,丰富产品内涵等发展江西工业旅游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有利于江西工业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4.
跨界旅游合作是实现区域无障碍旅游的有效途径。从理论上讲,跨界旅游合作具有区域旅游市场扩大、产业规模经济、交易成本节约等效应;从实践上讲,跨界旅游合作面临着仅限于政府层面、缺乏统一的旅游发展规划、利益本位主义严重、区域交通瓶颈制约以及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不完善等诸多困境。建议制定旅游规划,采取促进旅游景区、线路、交通和融资整合的开发措施,以促进跨界旅游合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四川与东盟旅游服务产业内贸易的核心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磊  梁奎 《价值工程》2006,25(9):14-17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为四川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契机。在此背景下,四川如何抓住机遇,携手东盟,共谋发展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以产业内贸易的视角来观察四川与东盟的旅游业发展状况,运用产业内贸易相关理论分析了影响四川与东盟旅游服务产业内贸易的核心因素,提出了区位条件、产品差异化、需求相似、区域经济协作和规模经济可以提升四川与东盟旅游服务产业内贸易水平,双方可以在较高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下,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16.
广西与越南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且边贸发展基础良好,地理接壤、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突出。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如期建成,广西已由昔日的边陲和交通末梢变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和枢纽,为广西发展与越南旅游合作带来了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文章对广西与越南的旅游合作现状进行分析,并就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如期建成为广西与越南发展旅游合作带来的机遇及挑战进行探讨,针对双方旅游合作发展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吴国琴 《企业经济》2012,(4):108-111
旅游产业融合是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创新业态。河南省作为旅游资源大省、农业大省、承接产业转移的中部地区的重要区域,要在旅游产业大融合的发展理念指导下,加大旅游业与农业的融合深度、扩大旅游业与工业融合的广度、加强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创新度,打造旅游强省,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18.
2010年昌九城际铁路建成通车后,南昌和九江的联系将更加便捷和密切,也必将为两地旅游业的合作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和推动力。在即将到来的城际铁路时代,昌九两地应及早谋划,为推动两地旅游业深度合作做好充分准备。本文从我国已开通的京津等城际铁路的研究着手,在探讨了昌九城际铁路对促进两地旅游业合作发展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对南昌九江旅游业深度合作条件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城际铁路时代昌九两地旅游业深度合作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施然 《价值工程》2011,30(22):115-117
本文以厦门和澳门会展旅游合作为例,从合作机制和合作模式两方面,思考与探索会展旅游合作问题。文章从合作组织、合作主体和合作通道三方面阐述了合作机制,从单一性偶然性会展项目合作、多元性持续性资源要素合作、竞争性广泛性错位互补合作三方面阐述了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区域内城市旅游圈的合作也需要不断深入.文章通过对城市旅游圈合作发展的理论诱因和现实条件分析,初步探讨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旅游圈的旅游合作的动力机制,提出加强旅游资源整合、空间连接、区域形象、市场拓展和制度保障等整合与协作,促进整个地区城市旅游圈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