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价值工程》2017,(30):235-236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随着时间、经济和科技的推移与发展,建筑文化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创新,现代建筑风格多样化,建筑方式各有不同,且不同地区的建筑差异明显,除了受到了国内建筑文化的传播和影响之外,中国建筑的发展和改变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外来建筑文化的影响。以岭南地区的建筑发展为例,由于历史原因以及现代全球文化的融合发展,该地区的建筑呈现出了明显的异国风情,在岭南地区大多数的建筑当中,都明显的感受到西班牙、葡萄牙的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5,(24):200-202
本文通过对东莞蔡边村老人活动中心——钟氏福德堂设计方案及建筑空间理念分析,探讨岭南地域文化对于现代建筑创作理念的影响,以及传统岭南庭院特色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力求体现岭南传统建筑的地域性,使建筑与地域文化进行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现代建筑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城乡面貌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由于建筑风格各异,许多建筑在外形设计上受到外部负面的议论,为此,作为建筑工作者,应当在现代建筑的外形设计和装饰上区别对待,严谨对待。现代建筑装中,合理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结合本民族传统文化元素,才有可能装饰设计出更多富有文化内涵、功能适用、外形美观的宜居空间。  相似文献   

4.
陈熙 《乡镇企业科技》2011,(31):140-140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现代建筑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城乡面貌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由于建筑风格各异,许多建筑在外形设计上受到外部负面的议论,为此,作为建筑工作者,应当在现代建筑的外形设计和装饰上区别对待,严谨对待。现代建筑装中,合理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结合本民族传统文化元素,才有可能装饰设计出更多富有文化内涵、功能适用、外形美观的宜居空间。  相似文献   

5.
文章立足一般性旧建筑的改造再设计理念,结合岭南建筑文化特色进行探索运用,赋予建筑新的岭南面貌。以广州市从化区文化馆建筑改造设计为例,对建筑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并提出问题,同时提出岭南建筑文化特色表现的三种载体主要是建筑外立面、建筑空间、建筑装饰;在重新挖掘岭南建筑文化特色元素的基础上提出改造设计的策略和设计方法,从而促进岭南特色建筑的魅力文化延续。  相似文献   

6.
“岭南建筑文化既有多元重生的属性,又有开放兼容的力量。”九月底,在岭南湾畔样板间开放之际,本刊记者对话城建地产副总经理莫育年,长期执导城建各项目建筑规划的他,对岭南建筑文化颇有心得。  相似文献   

7.
建筑文化的创新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建筑必须在继承中创新,向现代化形式发展,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这种发展既不是"传统"的现代翻版,也不是割断历史的横向移植,而是要站在现代社会文化的角度,去审视传统,使传统建筑中富有生命力的精华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同时,它还要借鉴域外建筑的成功经验,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联系中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来.  相似文献   

8.
浅谈遮阳在民居和现代建筑建构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会丽 《价值工程》2010,29(18):134-134
岭南的传统民居建构过程中,遮阳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现代建筑应用了诸多的遮阳技术,遮阳构件作为一种独立的元素,也影响着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建构过程,本文将简要的分析遮阳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从岭南建筑到岭南园林、从外立面设计到内部装修、从岭南绘画到岭南音乐、从岭南工艺到骑楼新街、岭南美食……岭南湾畔秉承了庭院式的岭南建筑设计特色,又在不断升级着现代岭南人居的居住文化,求解着“绿色优居”之路,将现代岭南人居推向了全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已经进入绿色发展新时期,低碳与智慧城市、绿色建筑是新时期城乡建设行业发展的核心主题。在中华历史文明的长河中,因传统建筑文明可以衡量城市与建筑文化先进的程度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国人如今引以自豪的历朝历代传承下来的地域性传统建筑,既是我国不同地域多民族建筑文化的载体,也蕴含着我国先民们在农耕时代积淀的建造智慧和经验。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还应该创造代表当今社会发展水平的新的建筑文明。"低碳"、"绿色"应该成为新时期城市与建筑发展的"源"动力,也将是未来城市与建筑的内涵。从新时期建筑方针的思考,到低碳城市与绿色建筑发展的技术路线等方面,做了初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