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双边经贸领域,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是否促进了沿线国家的产品结构升级,事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持续响应战略合作及能否深度推进双边经贸关系。本文利用1998—2018年的双边贸易数据,基于国际生产分工协同发展的视角和合成工具变量方法,实证检验我国产品结构升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本文研究表明,在国际生产分工格局的结构升级方面,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不存在消极的“低端锁定”,而是产生了助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品结构升级的“协同发展”作用,具有较强的需求互补效应和供应链效应。本文研究对于优化“一带一路”倡议对外传播和深度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启示,也是对所谓“中国出口冲击”相关研究的回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2003—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47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贫困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显著降低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与中国邻近、中等收入水平以及与中国双边互信程度高的沿线国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减贫效应更加明显。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就业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是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发挥减贫效应的重要影响渠道。本文丰富和拓展了外国直接投资减贫效应的研究,同时为中国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合作以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减贫目标提供了有益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制度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等差异性大,具有较多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一带一路”建设可能面临诸多制度性交易成本。基于制度距离—制度质量—制度性交易成本理论及其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应用,可以看出制度型开放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作用机理在于改善制度质量,缩短国家间的制度距离,从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制度“进口”——对“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的高质量制度和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对接、引入、转化融合,制度“出口”——对制度质量低的“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基于合作共赢、平等互利推进“中国制度方案”,通过统筹开放与安全、坚持底线思维、稳中求进等路径,降低“一带一路”建设制度性交易成本,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和重要的作用,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以及民心相通。从“一带一路”倡议出发,阐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合作现状,分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数字经济合作的模式和重要领域,为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经济共同发展赋能。  相似文献   

5.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开放与直接投资,既是“一带一路”建设中资金融通的重要体现,也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十年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呈现出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行业较为广泛、投资区域相对集中等特征。金融开放通过拓展国内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提升金融机构运行效率,推动资本在国内外市场合理配置,促进企业提高对外直接投资竞争力。面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开放水平普遍较低、中国投资项目融资难度较大等现实制约,要扩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开放,重点服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加强金融合作,守住风险底线,努力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优化倒逼机制,提升金融服务质量,精准破解中国企业“走出去”困境;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规范与引导,帮助企业借力金融开放提升投资质量和效率,推动金融开放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融合发展与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6.
《重庆与世界》2017,(1):31-31
2016年2月25日—29日,由12个国家前政要和专家学者组成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智库联合考察团(以下简称“考察团”)来渝访问,零距离感受重庆对外开放的力量,探讨重庆在中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包容性发展是寻求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增长方式。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走深走实,中国对沿线国家的援助项目迅速发展,对于引领全球经济包容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理论分析国际援助影响受援国经济发展内在机理的基础上,采用AidData中国对外援助项目数据系统考察了中国援助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包容性发展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援助可以有效促进沿线国家包容性发展,且主要通过提高沿线国家公共支出水平与居民消费效用产生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中国援助对沿线国家的包容性发展作用主要体现在官方发展援助、一揽子援助、经济基础设施援助以及非转移支付类援助,且集中于“一路”国家、较低制度环境水平国家以及中低收入、低收入国家。拓展性检验发现,中国援助的作用兼具短期与长期效应,且其短期效应高于长期效应。本文研究有助于客观全面评价中国国际援助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高质量发展,促进双边互利共赢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区别于其他自由贸易协议,“一带一路”倡议在发展目标、组织结构、运作方式等诸多方面具有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特征。作为发展效应的核心内容之一,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对广大的欠发达国家摆脱贫困和培育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价值。“一带一路”倡议是否促进了沿线国家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文章基于2009~2018年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和中国全球投资跟踪数据库等多个数据库的匹配数据,通过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对此问题进行回答。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地提高了沿线国家的出口产品质量,且对距离中国更近的国家影响更大,对较低收入国家的提升作用也更强劲。机制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从增强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投资、促进出口额增加和自主创新多条路径为沿线国家的工业化带来发展红利,并最终促进了沿线国家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文章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积极思路。  相似文献   

9.
2月25日至29日,由12国前政要和专家学者组成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智库联合考察团来渝进行了考察访问,零距离感受重庆对外开放的力量,探讨重庆在中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的无限潜力。2月23日上午,“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联盟在深圳正式启动。根据安排,在会议结束后,各国前政要和专家等贵宾将深入中国内陆最具发展潜力和具有较高开放程度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10.
王静 《科技和产业》2020,20(4):159-162
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以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整体呈较快发展趋势,投资潜力日益凸显。但是总体上当前我国在“一带一路”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还存在着总体规模不大、整体质量有待提升、基础部分尚待夯实等问题。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国,通过对美国OFDI迅速成长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成长路径以及成功要素入手分析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资金不足严重制约作为一带一路重要内容的跨境基础设施建设,亟需国内私人资本参与.私人资本走出去的动力,有劳动力成本上升刺激国内私人资本走出去;跨境基础设施投资具有抗经济周期性;跨境基础设施投资享受政府的优惠.其中也面临诸多困难,需要创新合作方式、投资模式,完善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12.
海上丝路     
海上丝路是有大量中国商人参加的、与东南亚和南亚土著居民关系极其密切的,对世界古代社会影响巨大的文化汇集之所。郑和七下西洋.其实是中国明朝政府企图取代民间.直接经营海上丝路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700多年前,马可波罗跟随其父踏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而他的种种传奇故事早已成为连接意大利与中国的桥梁。如今,中意贸易发展势头强劲,2005年1~7月,中意双边贸易总额达108亿美元, 较2004年同期增长24.17%。在促进中意经贸关系方面,意大利投资促进机构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丝绸古道上遗留的东西不多了,幸亏路上还有烽燧.否则,沉陷沙海的历史都将迷失.  相似文献   

15.
试论丝绸之路的文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亚洲、连接欧亚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贸通道,千百年过后,她依然是中国人民和中亚、西亚、东南亚以及欧洲、非洲、美洲等地区人民往来的历史见证。这种以经济为中心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交流,不仅丰富了丝路沿线各个民族、国家的物质生活,还对社会结构和文化进步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物流大通道建设、金融合作与发展、贸易投资自由化是深圳重要的发展机遇,深圳可发挥高新技术、物流、金融等方面的优势,在构建区域物流中心节点、物流园区服务产业转移、成立企业发展基金鼓励企业走出去、区域的人民币结算中心、成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股权交易中心等方面,开展探索实践,抢抓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7.
封莉  夏小明 《新财经》2007,(4):70-73
吉尔吉斯共和国驻华使馆商务参赞朱萨耶夫.古邦说,吉尔吉斯共和国是当年“丝绸之路”穿越的地方,《史记》中记载了“吉尔吉斯”这个名字。从那时开始,两国之间就开始了贸易交往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性在于,一方面,它是亚洲内陆地区真正的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同时,它又是与自然共存的有特色的开发,将可能带来内陆地区经济、文化等事业的兴隆.  相似文献   

19.
南丝路发端于天府之国腹心——成都,向南一直到达身毒(今印度)国,所经之地全是高山峡谷、激流险滩。这条道路横断了岷江、大渡河、金沙江、澜沧江等著名的河流,翻越了大小凉山、大雪山余脉和高黎贡山,几乎横穿整个横断山区。邓廷良先生在上个世纪,用双脚重新演绎了当年南丝路马帮背夫的旅程,让我们得以有机会一览这条商道及更早的人类迁徙道路的精彩。我们将计划用6——8期来连载邓先生的考察札记。  相似文献   

20.
牦牛道是行政区域之名,也是道路之名。秦汉之世,称少数民族聚居的县级单位为道。作为道路,原指邛崃山(大相岭)以南,直达金沙江岸牦牛羌部聚居区的古道,包括后世牦牛道、清溪道、汉灵关道、建昌道等等路段。汉末及唐代,由于“牦牛道梗阻”,军队与使节都只有沿东线的秦五尺道入滇。其“牦牛道”,就是泛指牦牛部境的千里长道。宋以降,则仅指古牦牛郡(今汉源县)西入藏区的大道,而那是汉藏茶马古道的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