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地农民补偿标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土地被征用的力度越来越大.使得很多农民失去了土地使用权或土地所有权.成为失地农民.对这一弱势群体补偿标准的确定,关乎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国家对此做出相关的政策规定.文章分析了国内各地区征地补偿标准和补偿政策执行的现状.指出存在补偿标准低、补偿标准存在漏洞以及补偿方式不完备等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失地农民补偿标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阐述我国征地补偿制度对失地农民权益造成的影响及原因,并介绍国外征地补偿方面的经验。借鉴国外土地征用补偿制度,有以下启示: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对征地的范围和规模要界定;补偿标准合理化,补偿方法多样化;建立土地纠纷仲裁机构解决造成的土地征用矛盾。  相似文献   

3.
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缺陷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娟 《特区经济》2007,(3):164-166
近年来,农村土地大量被占用,由此引发的征地纠纷和违法占用土地问题及失地农民的生活问题,成为社会关注和学术界讨论的热点。本文详细地研究了我国失地农民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缺陷,反思了土地征收制度的缺陷,然后给出完善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的生产资料和生计源泉。在城镇化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失地农民是由中国城乡二元体制的客观因素造成的。征地制度、户籍制度的缺陷和农村社会保障率低下等因素使失地农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受到极大的挑战。文章认为,增强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重点是要把握好"公共利益"的维度,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统一发展;完善农村土地"双置换"。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化开发征地过程中,政府对失地农民的补偿偏低,保障缺失。其制度因素在于现行土地价值评估机制的不健全和征地补偿制度的不合理。因此,必须通过改革现行制度,进行制度创新,建立起科学的土地价值评估机制与征地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6.
农地征用制度分析及改革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万能 《开发研究》2005,(5):28-31,27
本文认为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的补偿标准过低,存在着大量侵害农民利益的现象,不能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而要维护农民利益,保障失地农民的生存发展权,必须控制现在土地征用无序扩张的趋势,完善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征用制度,调整土地征用过程中的利益分配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万新夫 《魅力中国》2010,(32):92-92
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不少农民由于失去大量得集体耕地而成为失地农民,且由于目前征地补偿机制的不足,一些失地农民沦为弱势群体。失地农民补偿问题成为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和分析目前征地补偿机制现状及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完善征地补偿机制的建议,建立科学的征地补偿机制是解决我国失地农民补偿问题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8.
张宏东 《改革与战略》2009,25(10):41-43
文章以河南省新乡市、安阳县为倒,分析征地补偿中的征地补偿金额偏低、地方政府借“村改居”名义侵犯失地农民获得补偿的权利、各地征地补偿分配纠纷多、法院受理该类纠纷难和我国缺乏土地承包经营权征收补偿制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文章通过比较并借鉴苏州市在征地补偿工作中的实际经验和具体做法,反思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的某些不当做法,依照征地补偿相关理论的要求,切实修改和完善征地补偿的法律法规,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保障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条件,保证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并且给他们提供长期稳定全面的法律保障,特别是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推进我国的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杨炼 《理论观察》2014,(11):92-94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失地农民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长期存在而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农村土地征收中,失地农民权益的土地权益、社会保障权、就业权受损成为普遍性的问题,其根源在于农地产权制度的固有缺陷、失地农民补偿制度不合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缺失,完善失地农民权益保护的制度性建构应从创新和发展农地产权制度、完善和规范征地补偿制度以及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