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马忠  尔豪 《金融博览》2004,(10):59-59
当前,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逐步到位与实施,各金融机构贷款普遍收紧,一些地方政府及官员为了追逐地方利益和局部利益,采取种种措施以图获得贷款,对金融工作的“隐形干预”悄悄抬头。  相似文献   

2.
最近.在一些基层农信社和农户贷款调查中发现,“三农”贷款中存在“掮客”这一现象,应引起关注。所谓“掮客”.是指替买卖货物的双方介绍交易,从中取得佣金的人。“三农”贷款的“掮客”利用农民消息闭塞、纯朴厚道,故意夸大农信社“贷款难”,谎称农户贷款需要送钱送物,借机索取借款者的钱财,严重扰乱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秩序。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近几年实行的两种贷款分类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指出两种贷款分类结果有较大差异,形成不良贷款“剪刀差”的原因,在于是否识别了贷款的内在风险。进一步指出:结构调整滞后,经营管理不善,要素市场发育不全是“后三类贷款”产生和积累的实体经济原因;赢利渠道单一和贷款管理不善是“后三类贷款”产生的银行方面原因。针对上述分析,本文不压缩贷款分类中的“剪刀差”、“识别和弥补内在风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住房"转按揭"贷款业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按揭”贷款实际上是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的一个衍生品种,也是国外发达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普遍采用的一项购房贷款业务。最近,这一新型业务品种被引入国内住房信贷市场,个别银行例如交行上海分行以及农行上海分行已率先推出这项业务,但是,许多银行对这一业务还处于考察和观望状态。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农业银行政策性发放了大量的扶贫贷款,为解决农村富裕劳动力、扶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2001年国家扶贫贴息贷款政策的调整,农业银行在贷款发放上更加注重贷款的安全性和效益性,抓大放小,使得扶贫贷款偏离政策初衷。  相似文献   

6.
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实施状况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是受到国家推崇的助学贷款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经过多方努力,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也不可避免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河南模式"运行的现状、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旨在为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更好地发挥其对贫困学生的权利救济功能.  相似文献   

7.
深圳房价持续下跌,使一些人发现他们过去买的房子其价值正在不断缩水,甚至,所欠银行的购房贷款,超过了房子现在能卖出的市场价,也就是说,这些房子已经成了负资产,一些房主因此选择把房子扔给了银行,当然他们也不再偿还银行的贷款。  相似文献   

8.
中国从1999年开始实行助学贷款制度,截至2007年8月,全国先后有268万学生经过审批得到贷款,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这项制度的实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助学贷款这条“绿色通道”仍不通畅。  相似文献   

9.
农村信用社采用"封闭运行"的管理办法,是农村信用社在多年的农贷发放和回收管理中摸索出的一套特殊的管理办法,其有利的方面:一是节约了农贷资金.一套资金可以解决两个问题,既解决了化肥、地膜等农资采购所需的商业短期贷款,同时又满足了农民的贷款要求,缓解了春耕生产资金供求的矛盾.二是便于农村信用社对农贷资金监控,防范信贷风险.目前,农民贷款风险是比较低的,农民取得贷款购买化肥、地膜等生产资料,县联社可以直接收回农资部门贷款,贷款风险由商业企业转移到农民身上,降低了贷款风险程度.三是便于农贷集中安排、集中收回,对农民贷款大都采取农户之间相互担保的形式,只要有一户贷款没有偿清,其它几户就不能在下一年贷款(除了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同时对单个农村信用社的资金状况,信用联社可通过"封闭运行"的转帐结算集中调剂资金余缺.四是通过"封闭"贷款可抑制一些挪用农民贷款搞非生产的行为,保障地区农业贷款的有效供应.  相似文献   

10.
朱磊 《西南金融》2006,(4):48-49
土地储备贷款是2001年推出的贷款品种,目前贷款整体运行情况较好,但在一些地区和一些商业银行。土地储备贷款的风险已经凸现。为此,本文拟对现行土地储备贷款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促进商业银行土地储备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欠发达地区发展县域经济中,出于经济金融体制等诸方面的原因,银行难贷款与企业贷款难的矛盾十分突出,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本文对其成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贷款恐高症”是近年来伴随强化信贷约束机制,尤其是严格贷款责任追究机制而产生的一种“副产品”,是当前信贷管理中存在的一个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其负面作用愈来愈明显。“贷款恐高症”引发的直接后果是贷款增速急剧减缓。从农行系统看,增强市场份额再分配能力,保持相当的优质信贷客  相似文献   

13.
董建军 《上海金融》2002,(11):52-53
“转按揭”贷款是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的一个衍生品种,最近,这一新型业务品种被引入国内住房信贷市场,本文对“转按揭”业务中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一些地方城乡信用社异地贷款不断增加,异地贷款的占比越来越高。为加强对异地贷款的管理,有效地防范异地贷款风险,最近我们对延边州龙井市城乡信用社异地贷款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一些基层农村信用社往往采取"技术"处理的办法逃避贷款风险管理,无疑为贷款安全埋下了隐患,主要反映在:一是对"贷款三查"进行"技术"处理,规避贷款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6.
国有银行的各级行都相应成立有“贷款评审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审查审批贷款。但这“贷款评审委员会”是否能真正履行好对贷款的审查审批职能,着实让人怀疑。所以,评审一下“贷款评审委员会”实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据统计,短短两年时间汽车贷款的渗透率由7%上升到10%,贷款购车的理念已越来越为消费者所认可.目前,市场上提供的购车贷款方式分为三类:银行汽车消费贷款、银行信用卡分期付款、汽车金融公司购车贷款.消费者不妨对三种汽车贷款方式从贷款程序、可贷额度、贷款利率和期限、还贷方式上进行一番比较,看看哪一种货款方式最适合自己.  相似文献   

18.
“借新还旧”是银行目前常见的一种贷款方式,而法律对这种方式没有明确的规定,它像一把双刃刽,有利有弊。故就“借新还旧”贷款的法律特征、效力等进行分析,并就有关法律风险的控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以来,相当多的农村信用社发放的“三农”贷款利率“浮上不浮下”、“一浮到顶”,引起了农民的不满。  相似文献   

20.
钟尔慧 《广东财政》2001,(11):50-51
外国政府贷款,指的是外国政府向我国提供的长期优惠贷款,它具有政府开发援助的性质。据广东省审计厅调查资料显示,到2000年末,广东省现有利用外国政府贷款项目122个,转贷协议总额19.2亿美元,实际已利用贷款总额18.6亿美元。广东利用外国政府贷款的资金大都投放在交通能源、公用事业、工业及加工工业等方面。综观这几年审计调查,广东省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兴建的项目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不容回避的是由于对外国政府贷款资金的管理机制、项目管理、跟踪、监督不够,以及一些人为因素等,外国政府贷款资金的使用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