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近几年.中美发生了一系列审计失败案件.“安达信”因此轰然倒下。本文从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委托关系的角度.分析中美审计失败案的内在原因.并认为.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和由此引起的审计委托关系失衡是审计失败的根本症结最后、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委托关系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4.
内部治理审计是一种全新的内部审计理念,是对内部审计功能及作用领域的重新审视。是基于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第一层委托代理关系所形成的所有权监督,是公司治理机制的内部监督机制,是完善公司治理的基石。基于治理层面的内部审计仍然立足于第二层或更低层的委托代理关系,是管理层对下一级进行监督、评价和咨询的管理控制机制。如何协调内部审计在不同委托代理关系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全面拓展内部审计职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独立观察者的作用,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总体说来,国有企业的问题主要有经济效率低,各级政府仍然通过各种方式干预企业的重要决策(如任命重要管理人员),的主要管理层在职消费惊人(包括各种腐败)等。当然还有诸如职工下岗和企业经营的短视现象。实际上,从程度上讲后者并不一定比前者轻,但是我们说前者是国企主要的问题是因为前者正是造成后者的原因。国企的所有者是国家(各级政府是具体的代表),即各级政府的角色是委托人;国企的管理者(本文假设为经理),其角色是代理人,其职责是向委托人负责。不难看出,国企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结为国企委托代理这两方面的问题,首先,各级政府会命重要管理层人员(经理或厂长)和干预企业重大的投资决策的行为属于委托人方面的问题。其次,企业经理的职消费行为则是各类文献讨论得很多的代理人问题。本文利用公司治理理论的部分成果来具体诊断国企的这两方面问题,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7.
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选择2002年深圳股市的484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大股东控制的公司审计师选择行为。结果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就越不聘请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境内合作所,以便实施其掏空行为;而设立审计委员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大股东的审计师选择偏好;如果第一大股东是外资股,则更可能聘请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境内合作所,以求降低其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8.
私募股权基金治理中的反向代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研究了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与创业企业家之间的关系问题,认为基金管理人与创业企业家之间存在着双向代理特征,特别是创业企业家作为委托人、基金管理人作为代理人这种方向代理关系往往为人们所忽视。文章分析了在这种反向代理关系中基金管理人可能会给创业企业家带来的各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并对投资合约、声誉市场、联合投资等治理机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和推广,人们逐渐意识到公司治理结构对于我国企业最终绩效和竞争力的决定性作用,研究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绩效的关系成为必要。为更进一步理顺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和利益相关理论为基础,研究了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这篇章主要探讨了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审计之间所存在的内在的、必然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主要体现在双方所具备的共同目标和共同理论基础两个方面。公司作为各种明确的或暗含的委托代理关系的联结体。在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必须设置一个激励、惩罚、检查与监督的机制,公司治理结构构成了上述机制的框架与基础.内部审计成为上述机制的技术性控制与实施手段。无论是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还是内部审计职能的发展.都将服务于达成公司总体目标这一终极目标。双方的共同理论基础主要是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经济学。  相似文献   

11.
冯雪莲 《吉林会计》2003,(12):12-14
在存在委托——代理问题的情况下,特定的公司治理结构的选择是重要的。吴敬琏在他的《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一书中指出:“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由所有,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人员三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上述三之间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  相似文献   

12.
"国美之争"的本质在于控股股东和董事会的控制权之争。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目标不一致,为维护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双方往往就会采取代表各自利益集团的对抗性行为。该事件中我们不应仅用道德的标准去评判黄陈之争的是非对错,而应思索,在现代企业中如何弱化大股东与董事会的矛盾。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离规范的公司治理还有很大差距,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任重而道远。本文由国美事件入手,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该事件,指出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冉秋红  李晶 《湖北审计》2003,(12):26-26
“代理理论”是由科斯开创的现代契约经济学领域星的一个重要理论。代理理论认为,企业是个人间一系列契约关系的连结。代理关系就是一种契约关系,在这种契约下,一个或多个人(委托)雇佣另一个人(代理人)为他们进行某种商业活动,并把某些决策权交给这个代理人。由于代理理论着眼于认识和解决代理问题,以实现委托人利益最大化,因而成为以保护股东(委托人)利益为目标的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供应链企业间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存在委托代理问题,本文从委托代理关系方面分析了供应链管理中企业面临的风险,对于逆向选择风险的弱化,不同于以往使用的供应商信号理论,主要从制造商角度出发考虑;在道德风险弱化方面,建立相应的防范模型,对于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弱化分别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企业高管逆业绩而上的"天价薪酬"问题,引发了人们对委托代理问题的再思考。我国从90年代以来,对公司治理的研究被广泛的推广,现今对其理论认识已经日渐成熟,而公司中的委托代理问题一直未得到较好的解决,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对公司治理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管理者薪酬理论来源于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最早是由Ross,S提出的,后来经过Mirrless,J.和Stiglitz,J.E.的进一步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公司治理的分析框架。委托--代理理论是建立在非对称信息博弈论的基础上的,该理论认为由于非对称信息的存在将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的出现。从非对称信息发生的时间来看,非对称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前,研究事前非对称信息博弈的模型称为逆向选择模型;非对称信息也有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后,研究事后非对称信息的模型称为道德风险模型。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协调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关系,人们希望设计出一种合理的合约代理机制,从而使代理人能够为委托人的利益行动,以实现委托人的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债转股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决国有企业过高的负债率,国务院经过慎重考虑,将债转股作为国企解困的三大“杀手锏”之一,推向了国企改革的前台。但是,企业对债转股趋之若骛的热情使人产生了一些担心:债转股在中国很有可能会变形,不良债权极有可能转变为不良股权。若果真如此,不但会断送债转股的初衷,而且将使潜伏的金融风险进一步复杂化、显性化,加重国家负担,增加国企改革成本。债转股的目标不能简单地定位为减轻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而应该将债转股作为国企三年改革脱困的契机,改革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重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公司治理结构,杜绝赖债经济,改善…  相似文献   

18.
关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造旨在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治理结构,通过这种治理结构,既保证公司的经理人不违背出资者的利益,也保证公司经理人的痴情科学、有效。就前者而言,涉及建立怎样的激励约束机制和由谁行使激励约束权力;就后者而言,涉及建立怎样的决策方式和程序。激励约束主体的形成以及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可以保证经理人行为与所有者的目标达到一致,以此为基础,才可以为经理人的科学、有效决策提供前提。但仅此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决策的有效程序、选择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财务激励约束机制的委托代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民营企业迅猛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大亮点,大量具有旺盛的成长活力和创新动力的中小民营企业,使我国经济保持了强劲的活力和持续的增长,并为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其治理结构为突出表现的制度建设不完善、机制不健全,严重地制约着民营企业的扩张壮大与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