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众筹商业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众筹的概念,论述了众筹的起源与发展的基本状况,对众筹商业模式中的筹资人、中介机构和出资人三位一体的结构与流程进行了分析,基于价值逻辑角度,从价值发现、价值匹配和价值获取三个层面对众筹商业模式进行了理论分析,总结出众筹商业模式的优势在于促进微创业和激励"草根"创新。作为全新的商业模式,众筹模式在我国尚处在起步阶段,需要探索和完善,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防范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2.
众筹是整合社会分散财力资源从而实现筹资投资双方获得便利目的的一种有效的新型融资投资模式,属于互联网金融的一种形式.本文针对众筹过程中两大参与主体筹资方和投资方各自特征,依据成本收益理论,建立激励效用模型,考虑创新项目质量和报酬率两大因素的变化对众筹双方的期望效用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三种不同的假设条件下,项目质量和报酬率两大因素影响众筹双方期望效用,进而可以激励双方主体,并且提出了众筹双方效用最优化状态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众筹平台跑路风险频频发生,给投资者带来巨大风险,影响众筹行业发展。通过建立复制动态方程,从演化博弈的视角分析了监管部门和众筹平台之间的博弈策略演化过程,得出双方策略的演化稳定均衡。研究表明,严格监管相对于宽松监管所耗费监管成本差距、对违规经营的众筹平台的惩罚金额、监管部门以及众筹平台的声誉损失、违规经营的超额收益等是影响众筹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均衡点稳定性的分析,对如何促进众筹平台的合规经营,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众筹金融未来发展市场空间巨大,同时新兴金融体系中也是最具活力的部分,对我国金融改革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培养和健康发展有着巨大意义.同时对我国现有金融法律法规及金融监管提出了挑战,借鉴国外众筹发展的成功经验,分析我国众展面临的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互联网金融虽诞生于海外,但其成长壮大却是在国内,其有效促进直接融资、 减少企业和单位融资成本、 有效减小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和降低普通投资者的投资门槛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金融改革的热点.与此同时众筹也开始崭露头角,因其在解决我国的"两难两多"问题中突显出许多优越性,在互联网、 大数据挖掘与分析、 云计算等新技术和社交网络的推动下于2014年迎来了众筹元年,自此作我国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迎来了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众筹金融.  相似文献   

5.
众筹是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它不但冲击了传统的融资模式,也对营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分析中国的各种众筹现象,探讨了众筹与营销之间关系,众筹营销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对众筹营销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我国针对股权众筹并没有具体明确且针对性强的法律规定和监管制度,这就使得股权众筹在实践中面临一些风险。本文介绍众筹模式的概述引出法律问题,通过分析投资者、筹资者和众筹平台的法律风险,借鉴美国、英国众筹监管经验,针对风险提出一些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互联网金融众筹市场中,由于项目发起人和投资者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发起人违约风险问题。众筹平台作为网络中介平台,利用手续费优惠的激励和违规惩罚的威慑对发起人行为进行引导,可有效减轻和规避资金风险问题的发生。运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了具有有限理性的众筹平台和发起人之间策略选择互动机制,探讨了手续费优惠幅度和惩罚程度以及融资目标大小对发起人策略演化稳定均衡的影响,以及严格审查成本对众筹平台策略稳定均衡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为解决众筹市场中的违约风险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与互联网结合的融资项目受到人们的热捧,以股权众筹为基础的新型融资平台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但近年来又处于下降趋势。股权众筹平台虽然发展迅猛,但也衍生出一些新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国内股权众筹融资平台现状,利用PEST模型,对当前该行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简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宋春明 《河北企业》2020,(1):145-146
我国首次提出"众筹"是在2011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公益众筹更加的普及繁荣。截至2018年,公益型平台数量已达14家。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众筹的一个平台模式应用也很频繁,但是其模式受众范围广、网络虚拟不可控增大了众筹中的风险系数。目前,《刑法》对于诈骗以及行政法对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的主体责任作出规定,但是,在民事领域主体的归责问题,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甚少。本文拟从三部分进行研究。首先,水滴筹的研究背景和平台现状;其次,研究分析水滴筹的运作模式和平台的性质;最后,基于法律视角的定性分析平台的法律风险及相关责任问题并提出对相应问题的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10.
众筹模式是融资主体借助互联网众筹平台发起项目,社会公众对项目进行小额投资并在将来获得预期回报的创新融资模式。本文采用双边市场理论并以出版业为例,讨论了出版业对众筹模式的运用和出版业众筹的双边市场特性,并分析了我国众筹模式面临的双边市场困境问题。基于此,我国众筹模式的改革和发展应该加强对各参与方的监管,提升众筹平台在后续承诺服务中的监督作用,还要进一步加强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建立以行业为主导的众筹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众筹的起源入手,介绍了众筹的定义及其分类,通过与证券发行、非法集资及项目融资的比较,分析了众筹利用互联网的普惠金融进行小额融资,以项目为中心、高风险高收益等特点;随后通过简析美国出台的众筹监管法案,引出对我国众筹监管的看法;最后,阐述了我国众筹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众筹的起源入手,介绍了众筹的定义及其分类,通过与证券发行、非法集资及项目融资的比较,分析了众筹利用互联网的普惠金融进行小额融资,以项目为中心、高风险高收益等特点;随后通过简析美国出台的众筹监管法案,引出对我国众筹监管的看法;最后,阐述了我国众筹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全球互联网股权众筹迅速发展.互联网股权众筹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它沟通了创业者和投资者,有助于解决小微企业和初创企业的资金问题.影响众筹绩效的因素,引起了创业者和众筹平台的共同关注.在各种众筹类型中,股权众筹虽然数量较少,但是涉及资金规模较大.然而国内外学者关注互联网众筹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回报型众筹,对股权众筹...  相似文献   

14.
《企业经济》2017,(11):166-172
众筹项目融资是实现分享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本文基于分享经济的视角阐释众筹项目融资的形成机理,并以众筹网3097个众筹项目作为样本,运用Tobit模型,实证研究影响众筹项目融资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众筹项目的社会信任度、大众参与度、市场需求满足度均对其融资效率具有正向影响,其中大众参与度和市场需求满足度均在1%水平下显著,社会信任度在10%水平下显著。因此,本文提出加快建立网络信任机制、建设完善众筹社区、迎合众筹投资者的消费需求和形成以投资者为导向的营销方案等建议,旨在加强投融资者之间的信任关系,提高众筹项目的融资效率,进而促进众筹融资的健康快速成长。  相似文献   

15.
16.
"数据众筹"是互联网发展到大数据时代的一种新兴产物,在人力资源领域中尚处于萌芽和探索阶段。"数据众筹"通过用户参与、云平台、数据化和共享化,可以有效解决传统行为事件访谈法在构建胜任素质模型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研究了"数据众筹"在员工胜任素质模型开发与评价中的意义和方法,并结合实践案例,探索了基于"数据众筹"的素质模型开发流程并进行了应用分析,最后提出了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众筹作为一种新型的互联网融资模式,为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也为品牌宣传、产品推广提供了全新的营销方式。目前众筹运作模式多样化,而我国会计准则未能及时地对不同众筹模式下的会计处理给予规范性指导,会计实务工作面临挑战。本文结合捐赠式众筹、债权式众筹、奖励式众筹、股权式众筹国内本土化发展的特征及现状,以其经济实质为基础,以众筹发起者为会计主体,试论不同众筹模式下的会计处理问题,以期为会计实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价值工程》2017,(17):7-10
为了研究我国现阶段新兴起的房地产互联网众筹的风险,基于我国目前的房地产互联网众筹案例提取风险因素,从风险类型、主体承担的风险和项目各个阶段的风险三个维度分别进行分析。整合后提出了房地产众筹三维风险分析模型,并运用三维风险坐标对实例进行分析,分析表明:运用三维风险分析模型得出三维风险坐标将更加清晰地理清不同时段不同主体的风险,便于提前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价值工程》2017,(11):83-84
1991年网际网络导入商业化使用[1],IBM公司于1996年提出电子商务一词后,随后网络开始了改变商业模式的发展,经过数年的摸索后,网络的商业模式逐渐成形:厂商销售产品、服务给顾客的模式称为B2C;交易平台撮合顾客间直接交易的模式称为C2C;交易平台提供厂商间相互交易的模式称为B2B[2]。  相似文献   

20.
股权众筹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融资模式,在其迅猛发展的过程中隐藏着诸多风险,给监管带来了巨大困难.文章结合近年来我国股权众筹发展的趋势,通过对股权众筹各主体架构诠释分析股权众筹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参照和借鉴国外有关股权众筹立法经验,在结合我国现行股权众筹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当前股权众筹监管困难的有效措施,旨在为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