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谢组学作为一门新技术,已在食品安全等多领域广泛应用,食品对机体产生的影响可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本文就代谢组学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转基因食品检测、禁用物质检测、食品掺假检测以及在食品营养学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我国正以飞快的速度发展,食品微生物检测也由传统的培养方法向分子水平过渡。通过对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的研究分析可知,可以利用这种先进的快速检测技术来检验食品中的食源性致病菌,本文归纳总结了几种不同的PCR技术,旨在提供一些关于食品微生物的快速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3.
食品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如何有效地检测该菌是预防和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环节。本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利用常规分离鉴定、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质谱等技术手段检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方法,最后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测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以超市、集贸市场、学校食堂及餐饮服务业的散装食品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致病菌与卫生细菌指标进行检测,探究散装食品的细菌污染情况。在10种散装食品中,有7种食品被检出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牲畜肉11.67%、生禽肉28.33%、豆制品14.29%、水产品20.00%、焙烤及油炸食品1.11%、熟肉制品3.64%、餐饮食品19.82%,不同食品中的致病菌检出率存在一定的差异(P 0.05)。检测4个不同的散装食品出售地点的食品致病菌检出率,结果表明不同地点食品致病菌检出率存在一定的差异(P 0.05)。散装食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做好日常监管工作,确保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可见光基因芯片技术,针对12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建立快速、准确、高通量的诊断方法。[方法]设计靶细菌16S rDNA和23S rDNA的通用引物,反向引物5’端标记生物素;特异寡核苷酸探针设计在两对引物之间的可变区,5’端标记氨基基团。将探针点样于固相载体制备基因芯片,优化PCR反应体系后,PCR产物与芯片点制探针区域进行杂交,然后通过化学显色直接观察结果,并评价反应体系的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等指标。收集临床样本28例,同时制备双盲模拟污染样本10例,对检测方法进一步评价。[结果]:本试验所建立的基因芯片方法可同时检测志贺菌、耶尔森氏菌、沙门菌、腊样芽孢杆菌、空肠弯曲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单增李氏菌、布鲁氏菌、变形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等12种食源性致病菌,特异性高,操作简便;针对纯培养食源性致病菌反应体系的灵敏度为10^3cfu/mL,模拟样本的灵敏度为10^4cfu/mL;重复性好;采用可见光基因芯片方法检测28例临床样本,26例与常规培养方法结果完全一致,符合率达到92.9%;双盲模拟样本的检测符合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6.
食品是人类生存最根本的需要,食品安全对消费者的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一旦食品安全出现问题,将会对人体产生巨大的威胁,严重情况下甚至还会导致人出现死亡。究其原因发现,主要是食品中包含较多的微生物食源性致病菌,如芽孢杆菌以及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等,以及大量的农药残留物、化肥残留物等。上述物质对人体的危害性高,因此需对食品进行相关的检测工作,特别是农产品的检测,以期降低农产品残留物对人体的危害。基于此,研究在农产品的相关检测工作中应用色谱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7.
杨灵  庞社霞 《消费导刊》2014,(5):187-187
目的:为强化食品致病菌检测提供技术参考。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就食品致病菌检测方法进行整理和分析。结论:以常规检测为基础,引入新技术来提高食品致病菌的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8.
柑橘皮精油组分丰富,以碳氢类化合物为主(特别是D-柠檬烯),具有抑菌和杀菌作用。在食物和动物饲料中加入柑橘皮精油,能够起到杀灭食源性致病菌,防止食品腐败的作用,是一种"绿色"的食品添加剂。本文阐述了柑橘皮精油主要成分、抑菌作用及食品应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PCR技术在农产品及食品检测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标准化程度也日益增加。本文综述了PCR技术在农产品食品致病菌检测、转基因成分检测、过敏源成分检测、病毒毒素检测等方面的贡献,旨在为PCR技术在多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我国出口生加工养殖水产品被检测出沙门氏菌呈阳性的通报屡屡发生,仅2011-2012年间,出口生加工水产品因沙门氏菌被美国、俄罗斯等国的国外通报就达十多批,约五百多吨,造成产品退货或销毁处理,直接经济损失几千万美元。由于沙门氏菌是重要的食源性污染致病菌,对消费者健康影响极大,而企业一旦被进口国通报,除了经济上的赔偿或惩  相似文献   

11.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方法目前广泛应于微生物、蛋白质、多肽与多糖等的检测。由于该技术前处理简单、操作便捷、适用于高通量检测,所以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该技术的研究非常关注,普遍认为MALDI-TOF-MS有很强的的基质依赖性,更适合做定性检测。而众多学者主要的研究创新为新型基质的合成、检测方法的适用性、数据库的建立与定量检测方法的开发等,这些研究方向都将拓宽MALDI-TOF-MS的应用领域,使得该技术的使用更加广泛。本文主要对MALDI-TOF-MS在食源性微生物鉴定、食品品质检测、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测定中的应用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2.
基因测序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研究和生物工程领域一项重要的基础技术手段。近年来,基因测序技术越来越多地在食品检测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如各种动、植物源性成分的检测、食品掺假的检测、食源性微生物的检测等,未来还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食源性疾病的爆发对公共卫生和食品行业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为了确定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使用有效的检测工具来检测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及食源性腐败菌。本文对食源性微生物的常规检测方法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14.
《工商行政管理》2012,(2):77-77
全国卫生系统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会议1月13日在京召开,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介绍,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以32个省级、244个地市级和716个县级食品污染物、食源性致病菌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点组成的全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  相似文献   

15.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是一种具有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快速、高效扩增等优点的等温核酸扩增方法,可在数十分钟内完成,通过使用链替换核酸聚合酶。基于此,就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原理及其在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和食品的转基因成分检测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渐提升,更加重视日常食品安全问题,但食品中常会含有致病菌,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检测致病菌,才能有效防止问题的出现。文本结合工作实际,分析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沙门氏菌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不同的沙门氏菌血清型对于人和动物的致病性不尽相同,了解肉制品中沙门氏菌污染情况并进行血清型研究对食品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方法 GB4789.4-2010对采集的肉制品共75份进行沙门氏菌的污染情况进行检测,并采用传统的血清凝集法和全自动微生物基因指纹鉴定系统(Ribo Printer~?)对分离到的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分型鉴定。对分离纯化的沙门氏菌进行了血清分型,两种方法分析结果一致:检出的沙门氏菌有鼠伤寒沙门氏菌、斯坦利沙门氏菌、姆班达卡沙门氏菌和沃兴顿沙门氏菌,均是能引起食物中毒的沙门氏菌血清型。肉制品中存在沙门氏菌的污染,提醒相关部门做好监控,以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中应用于PCR检测的靶基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8种常见食源性微生物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霍乱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肉毒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的PCR法检测中常用的靶基因,主要是一些编码特征毒素和其他的毒力因子的基因.  相似文献   

19.
单增李斯特菌比对试验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前言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以下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猪、牛、羊、禽类等动物都可感染发病。人们食用的肉、奶、蛋、水产品和蔬菜等容易受到该菌污染。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30%以上肉制品,15%以上的禽产品,5%~10%的奶及奶制品,4%~8%的水产品受到该菌不同程度的污染。国外常有由单增李斯特菌引起的群发性食物中毒,因此不少国家和地区将其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列为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并作为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中的常规检验项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评价驼血营养成分,为其合理、高效利用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国家标准及参考相关文献测定了驼血、鹿血、猪血、鸭血和鸡血5种食物源性动物血液中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白蛋白、钙、铁、钾、镁、锌以及钠的含量,并运用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驼血和其他4种食源性动物血液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驼血与其他4种食源性动物血液相比,白蛋白占粗蛋白的比例最高,为82.17%,锌、钙含量和钠钾含量比均高于其他4种食物源性动物血液,分别为(7.7±1.05)mg/100 g、(108.4±9.97)mg/100 g和1.6(P 0.05)。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2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在钾元素上有较大的载荷系数,贡献率为84%,第二主成分主要与钠有关,贡献率为15%,累计贡献率为99%。结论:驼血为白蛋白含量高,富含锌、钙,钠钾比高的食源性动物血液;钠元素和钾元素含量是引起5种动物血液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