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嫣 《经营者》2013,(18):34-35
曾被誉为“世界经济引擎”的新兴市场国家们正在面临困境,曾经幸免于亚洲金融危机的中国,可能在此时再度成为新兴市场的“避风港” 曾经被人们寄予厚望的新兴市场.在刚刚度过“黄金10年”之际,将面临巨大的挫折与挑战。 时光倒退10年,2003年,高盛公司发表的一份题为“与金砖一起梦想”(Dreaming with BRIC)的全球经济报告,大胆预测了未来的全球经济格局将南巴西、俄罗斯、印度及中国这四个新兴市场国家主导,也因此引燃了人们对新兴市场的无限憧憬。  相似文献   

2.
声音     
《中国新时代》2011,(9):10-10
有泡沫怎么了?我们喜欢泡沫.泡沫是好的.啤酒如果没有泡沫就称不上好啤酒.一个没有泡沫的市场是“死”的市场。一浯空网络首席执行官扬宁目前在新加坡举行的“慧眼中国环球论坛”上,做中国互联网商机主题讨论时,以“啤酒泡沫”巧妙回应中国电子商务是否存在泡沫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谭琴 《东方企业家》2004,(7):98-101
丹佛靳与中国可谓颇有渊源,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人自己生产的第一台电冰箱里就有丹佛靳的关键部件.虽然正式进入中国相对较晚,但丹佛靳后来居上.凭借工厂作为“敲门砖”.并切实为代理商着想,培训本土人才.丹佛靳要将中国打造成为欧洲本土之外的“第二家乡市场”  相似文献   

4.
虽然金融苊机阴云笼罩.但是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却在“振翅高飞”,不光内销市场业绩喜人.而且外销市场颇有“重拾河山”的气势,不但成功进入欧盟高端市场,在北美市场,小天鹅与GE合作生产的10公斤超大容量滚筒洗衣机出口美国市场达20万台,占中国洗衣机出口美国市场份额的80%。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眼镜行业也是“中国制造”的一个缩影:生产规模巨大——占全球市场的70%以上,仅国内市场就有8亿消费者;利润率低下——仅为国际市场利润的15%。这个中国人眼中曾经的暴利行业,由于多年来一直靠“量”取胜,如今面对国际品牌竞争以及消费升级,倍受其自身低端形象的困扰,不仅是因为多年来一直为跨国公司“打工”.  相似文献   

6.
2010年9月《中国经营报》上有一篇报道,标题是“外资争购中国大米图谋市场定价权”。由于外资冲破了国有企业对市场粮油价格的定价权,有粮油行业专家预计今年稻米收购价格可能达到每公斤2.6元到3.0元,高于去年同期晚稻价格的2.5元/公斤。  相似文献   

7.
《中国财经报道》栏目组最近举办了“趋势2007:CCTV中国经济展望峰会”,应邀到会的国家统计局.银监会等政府部门官员.国内知名专家.中外企业家等200余人,对2007年经济形势做了预测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杨曦沦 《企业研究》2009,(10):23-23
登陆李开复创建的“创新工场”(www.innovation—works.com),简单的页面让我有这样一个预感:一个“李开复制造”时代来临了。所谓“李开复制造”,就是基于中国本土人才的创新能力+中国的市场规模+国际创新运营体系,以批量化方式向市场输入创新公司,并持续的提供创新人才、专业人才和资本的支持,其结果是孕育出中国的比尔·盖茨和网络时代的全球化企业。  相似文献   

9.
徐永波 《活力》2008,(12):65-65
生存的经济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以人为本的人文观,回报社会的价值观.这是诞生在黑土地上的中国石墨行业“龙头企业”黑龙江奥字石墨集团的集团宗旨。多年来,在这一宗旨的指导下,该集团从一个注册资金只有30万元的小公司逐渐发展壮大。至今已发展成为一个固定资产1.8亿元的中国石墨行业中名副其实的“龙头企业”。并成为中国最大的天然磷片石墨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0.
《科技与企业》2006,(5):63-64
苏一(浙江绍兴和谐一家纺织服装有限公司经理,英师大学堂学员): 根据刘福垣老师讲的问题.我讲一些自己的体会。业界有言:有品牌者得市场.有市场者得天下。在品牌消费的服装业,品牌的拉力显得尤为明显。近年来.中国服装业急于迎合市场、与国际接轨.导致服装自身的文化积累与品牌严重脱节。所以.中国虽然拥有众多的大众成衣企业,却少有冲锋陷阵的“强力前锋”。  相似文献   

11.
《乡镇论坛》2010,(3):30-30
赝品古陶瓷市场价格不菲.河南“赝品专业村”仿古水平出神入化。在有中国钧瓷之乡之称的禹州神壁镇,随便走进一家农家院,院子里的空地里、墙角下,可以看见各个朝代的瓷器是应有尽有.这些在古玩市场里身价成千上万的钧窑“文物”.仿佛成了一堆无用的垃圾——  相似文献   

12.
《监督与选择》2011,(4):66-67
作为丰田旗下最成功的全球战略车型之一,凯美瑞自2006年由广汽丰田引入中国后,便迅速成长为中国中高级车市场的领军者。有业内人士就曾这样评价凯美瑞:“在新车不断涌现的中国市场,凯美瑞全面实现了销量、价值、科技的三大跨越.书写了中国车市的又一传奇.”  相似文献   

13.
《经营者》2014,(24):110-111
“大众汽车集团致力于为中国量身打造,并且在中国制造创新环保车型。”德国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教授(Prof.Dr.Jochem Heizmann)近日表示,“到2018年,大众汽车集团旗下将有超过20款新能源汽车产品投放到中国市场,从小型车到大型豪华轿车和SUV,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到纯电动车。”  相似文献   

14.
2007年作为中国实施“十一五”计划的第二年.许多项目已准备开始或正在实施.这对中国IT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国际IT厂商将持续实施其本土化策略.中国企业不断“走出去”.中国本土IT市场将持续升温。另外,国内市场的残酷竞争、产业链全球化、发展中国家的巨大商机、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会计大公司的差异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国际化趋势下.按照我国在乌拉圭谈判开放会计服务市场的承诺,加入WTO后,国际会计服务公司凭借其雄厚的经营实力.将在四、五年内全面进入中国会计服务市场。而事实上.近几年国际著名的普华永道、德勤、安永、毕马威等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已经在中国的会计服务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并且还在不断扩张.中国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中国事务所)与国际大所之间的竞争将变得越来越激烈。面对现状大多认为中国事务所将受到极大的冲击,发展将变缓。而笔者认为这一切给本土会所既带来挑战也带来了机遇。中国事务所与国际“四大”有差异.而这差异既有国际“四大”更多的优势也有中国事务所的优势。我们可以在差异中扬长避短.从而使自身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6.
“传统名牌”绝大多数创立于计划经济时期,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国有品牌。但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这批老品牌多半出现了“不适应症”,纷纷退出市场。目前,在中国市场上,彩电、空调.冰箱等产品的品牌集中度继续增加,除一些不知名品牌退出市场外,行业排名前十位的品牌的总体市场占有率高达80%以上。而与此同时,一些过去企业数量成千上万的食品.饮料.乳品、啤酒、白酒等行业,现在也被少数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和地区性名牌所统治。……这些都已说明,在消费者的品牌消费中,企业如不能建立自己的品牌,等待自己的结果将只有退出市场舞台,如仅有品牌却不能成为名牌,市场留给自己的也只能是残杯冷炙。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近年来,获得中国名牌产品荣誉的企业的产品销售额平均年增幅在25%以上。在企业界,一个共同的看法正悄然形成:“只有拥有名牌产品的企业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存权”。目前,各地的经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与当地的品牌尤其中国名牌的数量有直接的正向关系。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多出现了以名牌产品为支撑的产业集群。一些地方的产业集群甚至已上升到区位品牌层次,典型的有“青岛家电”.“晋江运动鞋”.“郑州食品”.“佛山陶瓷”.“深圳IT”等。  相似文献   

17.
海尔打造的独门兵器—“市场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10月,在世界著名学府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简称IMD) 举行的IMD全球校友管理成果研讨发布会上,来自“东方瑞士”中国青岛的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作为特邀嘉宾,以“海尔的市场链”为主题进行了演讲,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海尔建立市场链》不仅收入了该院的案例库,同时也进入了欧洲管理学院案例库。2001年4月22日,在上海会议中心举行的“面向全球化的中国企业家”大会上,海尔集团的《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被授予第七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特等奖。一时间,海尔的独门兵器─—“市场…  相似文献   

18.
从在日本通过艰苦创业获得成功,到决定回归中国市场.上海海微信息科技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海微”)CEO庞宇明这样解释他们的回归之旅:“国内物流业的发展必将会有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而上海海微凭借通用且维护成本很低的开发平台HT@Hyway,对进军中国市场信心十足。”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时代》2010,(7):134-134
“人性眼光看商业,商业眼光看人性”,作为一本提供轻松阅读的商业人文类杂志,《中国新时代》密切关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市场发展与变革中的商业精英。 我们力图凭借鲜明的观点、独到的见解、标志性的文风,在中国期刊市场中拥有有价值、有分量的话语权.当然.这离不开您的支持.您的评价与建议.将会使我们做得更完美。  相似文献   

20.
纺织品受限,谁之过?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价格战、广告战……似乎已经成为中国市场上的”正常现象”。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市场.只要消费者需求比较旺盛.就会引来无数企业“扎堆儿”.出现“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