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上海企业》2011,(10):59-59
方列在《第一财经日报》撰文指出: 公安机关近期破获的特大“地沟油”案件,揭开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黑色产业链,案件令人惊心,暴露出来的食用油监管机制的种种问题,令人揪心。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2011,(10)
近日,公安部统一指挥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历时4个月,成功破获了一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件,这也是全国公安机关首次全环节侦破非法收购“地沟油”炼制食用油,并通过粮油公司销售给群众的案件。一条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六大环节的地沟油黑色产业链浮出水面。由此。“地沟油”流向餐桌的传闻得到证实,地沟油恐慌再次侵袭,社会舆论一片哗然。  相似文献   

3.
近日,公安部指挥浙江、山东、河南公安机关破获一团伙生产销售食用地沟油案件,一条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六大环节的地沟油黑色产业链浮出水面。据了解,这也是公安机关首次全环节破获以地沟油为原料制售食用油的重大案件,这起案件也暴露了我国在地沟油监管机制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呼和浩特“地沟油”令人心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泔水和下水道污物经过加工提炼的油脂被称为“地沟油”,可以作为工业原料使用,但一旦流入食品市场,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构成巨大危害,因此我国许多地区对“地沟油”的生产都进行了严格控制。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近期频频发生“地沟油”流入食品市场的案件,执法部门进行了严厉打击。但呼和浩特市目前仍有一些“地沟油”炼制点在进行生产,而且执照齐全,由呼市环卫研究所指定,有合法经营权,业主声称他们炼制的“地沟油”都是用来作工业原料的。呼市环保局虽然于1999年10月下发了“废油脂监督管理联合执法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  相似文献   

5.
自从政府角色由“守夜人”转向对社会和经济发展进行管理之后,政府职能监管一直是热点论题。本文基于惩治地沟油活动对政府职能进行调查研究,主要围绕着政府对地沟油监管的现状,具体分析了归纳在这个过程中管理缺位的表现,以及职能的缺位的影响,从而提高政府能力,深化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6.
随着媒体对于地沟油事件的曝光,地沟油已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监管治理地沟油已迫在眉睫。论文综述了地沟油的国内外治理现状,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监管部门与地沟油使用者的博弈行为,最终对于地沟油的监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上海质量》2011,(10):78-78
上海市将筑起三道防线,严防”地沟油”流入餐桌。严防“地沟油”流入餐桌的第一道防线是,切实加强收运队伍管理,规范收运行为,严格落实对作业单位的监管职责。监控废油流向,全面核查收运处置数量是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是增强整治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以大中型餐饮单位、企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8.
历时4个多月,行程3万多公里,召开20多次案情分析会,浙江警方联合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摧毁了涉及14个省的“地沟油”犯罪网络,捣毁生产销售“黑窝点”6个,共抓获犯罪嫌疑人32名,这是我国首次全环节破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件,并将一条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6个环节的利益链完整地呈现在公众面前——  相似文献   

9.
近日,浙江等六省市警方在公安部统一指挥下,破获了一起制售地沟油的案件。警方在案件中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地沟油,部分小作坊将劣质、过期、腐败了的动物皮、肉、内脏经过简单的加工提炼后生产出油脂。经过行动,警方摧毁制售地沟油窝点13处,查获油品3200余吨。(2012年4月4日《南方日报》)  相似文献   

10.
"每年我国有300万吨地沟油从私人黑作坊流向市民餐桌……"一份"地沟油调查报告"日前经媒体报道后,迅速引起社会强烈关注.那么到底如何降服地沟油? 地沟油事件之所以屡见不鲜,更多的还是凸显出相关部门对此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信息纵览     
河北 唐山创新监管措施保证食品安全 本刊讯2011年,河北唐山市质监局强化对罐头、粉条、饮料等区域性重点产品的专项整治,集中力量开展了百姓关注的食品添加剂、瘦肉精、地沟油、酒类等专项整治工作,依法关闭取缔了319家违法食品企业,向公安部门移交3件涉嫌违法案件,有效保障了全市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2.
山东蓬莱质监局以实用有效的“2 1”监管模式为平台,不断强化区域监管力度,有力保障了辖区食品质量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推动了“平安仙境”建设。队伍为根本,强化监管。以“打基础、练内功、强素质、树形象”工程为载体,该局组织队列训练、模拟办案和案件“会商会诊会审”活动,提高执法和监管技巧。他们积极实践“规范执法,构建和谐”理念,按照执法流程规范化、执法方式文明化、执法态度人性化总体要求,开展“办理一起和谐执法案件、制作一份精品卷宗、写好一个示范案例、发表一篇创新文章”的“四个一”竞赛活动,有效提高了执法队伍捕捉案…  相似文献   

13.
他山之石     
《长三角》2011,(10)
“地沟油”问题并非只出现在中闰。早在上个世纪,“地沟油”就曾毒害过美困、日本和欧洲等发达闲家。  相似文献   

14.
记者暗访 地沟油作坊被曝光 昆明官渡区中苜蓿新村,一对中年夫妇白天在附近收泔水,每隔几晚就会在小区绿化地里提炼“地沟油”,村民称他们已炼“地沟油”三四年了,附近城管早就见怪不怪。作坊主称这油是炼给化工厂用,但每隔几天就会有小货车悄悄来收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健康元采购1.45亿元地沟油用于制药消息再次引爆大众对于这一话题的讨论,地沟油事件为何能屡屡发生?监管层难以检测出地沟油才是地沟油事件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来自工商局、质检中心、环保局三方人士均向21世纪网表示,地沟油就算靠各种仪器、手段也都难以检测。"不是不想查,而是查不出来不敢查,检测不出来怕给自身惹上麻烦。"一名工商局人士说道。(9月6日《新京报》)  相似文献   

16.
对于废弃油脂的处理,不能仅用市场手段去解决,而必须作为一项安全措施给予强制执行,从而实现渠道上的规范。
  记者从上海市食安办获悉,截至2014年年底,该市“喝”地沟油的公交线路已经有10条,累计行驶里程达到232.6万公里。专家介绍,如果公交车“喝”地沟油能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得到推广和政策扶持,上海每年产生的地沟油全部加工转化成新型混合柴油,可供全市6成公交车使用,公交车全部“喝”掉地沟油后,市民就不用担心地沟油重新回流到餐桌了。  相似文献   

17.
打假防伪     
北京查获一吨多地沟油打假动态本刊讯曾经引起极大轰动的“地沟油”再次在京城被发现,只不过这次不是在车水马龙的闹市区,而是在风景秀丽的京郊山后地区3月20日,海淀城管与永丰乡派出所联合执法,工作人员一举查获了1000多公斤“地沟油”。据悉,目前,海淀城管山后分队暂扣运输“地沟油”的三轮摩托车6辆、“地沟油”6桶共1000余公斤。此案现移交工商、公安部门进一步调查处理。(戴军)本刊讯3月7日上午,江苏省纤维检验所执法人员在新闻媒体的配合下,直扑事先已踩点的金榜大市场。在该市场二楼的服装厅内,有3家经营户正在销售同样的…  相似文献   

18.
李钰 《中国新时代》2012,(10):44-47
提起臭名昭著的“地沟油”,相信每一个成年人对这东西都不会陌生,因为我们每天离不开的食用油,就有可能是恶心的地沟油。当你吃着用这种“油”烹饪的美味的时候,不可忽略的健康问题就随之而来了。  相似文献   

19.
近日,新华社记者通过暗访多家北京、河北、天津等地的地沟油生产黑窝点,发现过去屡次被监管部门否认的地沟油生产企业已做大做强,有些企业日加工能力已近百吨,生产技术也升级换代,地沟油与色拉油愈来愈像,造假技术已出神入化,达到形似,成品地沟油与一般色拉油技术识别也愈加困难,这些“泔水变宝”的废油,通过“地下渠道”不断流向食品加工企业、粮油批发市场,甚至以小包装形式进入超市,真正达到循环经济了。  相似文献   

20.
赵峥 《经济界》2014,(6):63-67
北京积极制定和改善治理政策,在"地沟油"治理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由于经济利益驱动、企业参与治理和公共监管机制不完善、绿色产业链不健全等原因,城市"地沟油"问题仍然存在严重性和紧迫性,需要借鉴发达国家源头管控、过程监督、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经验,推动政府与市场结合、治理与利用结合,从根本上寻求解决"地沟油"问题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