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首先从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突出问题入手,重温改革进程,挖掘出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症结所在。接着引入公司治理理论,并以此为指导,探讨实现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与公司治理机制有效对接的新途径:首先,构建起股东—机构投资者—公司制的治理结构;其次,通过完善与国有资产管理相关的制度设计,保证治理机制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从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突出问题入手,重温改革进程.挖掘出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症结所在.接着引入公司治理理论,并以此为指导,探讨实现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与公司治理机制有效对接的新途径:首先,构建起"股东-机构投资者-公司制"的治理结构;其次,通过完善与国有资产管理相关的制度设计,保证治理机制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3.
韩红锐 《新疆财会》2004,(F10):55-56
党的十六大以大篇幅论述凸现了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近2年来,作为西北地区的省会城市乌鲁木齐市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在坚持“三层架构”的基础上不断发展。2002年3月,在十六大召开前夕就成立了专司国有资产管理的机构,形成了“国资委(国资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企业”三个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2003年7月,市委决定在原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上进一步深化,成立中共乌鲁木齐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撤销市国资办、市企业工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企业改制在“十五”期间取得了突出成绩,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何加强改制中国有资产的管理,可考虑将产权建设、预算管理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确定为国有资产管理的主体机制。通过完善上述三个主体机制,来健全甘肃省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实现改制目标。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企业改制在"十五"期间取得了突出成绩,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何加强改制中国有资产的管理,可考虑将产权建设、预算管理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确定为国有资产管理的主体机制。通过完善上述三个主体机制,来健全甘肃省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实现改制目标。  相似文献   

6.
官司意外     
《中国企业家》2006,(7):14-14
国有银行境外上市,原则上讲并不简单是为了资本金,而是建立有效公司治理,促进国有企业改革转制,这方面的意义是重大的。——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表示,优质国企境外上市不是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7.
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是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营体制改革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也是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的重要途径。浙江省绍兴市从1998年起,结合政府机构改革,选择部分经济主管部门进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试点工作。自1998年设立第一家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绍兴市工业国有资本经营有限公司以来,市直已经先后设立了工业、流通、文化旅游、水务等四大系统的6家授权经营公司,初步形成了新的国有资产运营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关于建立和完善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制度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形成三级出资人制度。尽管在这一背景下,国有独资公司的改革目标是成为股份制公司,但这一过程会需要较长的时间。在这一过渡时期,国有独资公司需要建立和完善以董事会制度为核心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同时,在一些重要行业,一些企业仍要较长时期地保留国有独资形态,以解决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力问题。  相似文献   

9.
股权多元化的国有控股公司治理结构特点及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控股公司指在"国资委--控股公司--国有企业"这三层构架的中间层·经实现股权多元化但国有股占大股的中间层控股公司,这一中间层在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中处于重要的环节.在中间层控股公司实行股权多元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为国有控股公司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尤其是股东会从无到有的变化,要求对国资委在公司治理中的权力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我国现有法律和制度框架,在充分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前提下,以可行性为原则,探讨了完善国有独资公司治理的一种可行路径。文章认为,完善国有独资公司治理结构并有效发挥其功能,既有利于国有独资公司治理与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使直接出资人(政府)和最终出资人(全体公民)的股东权益得到最大体现,也可以使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得到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1.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十六大报告中对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有了新提法:“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这一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与现行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区别有:第一,构建充分独立的国有资产管理专司机构,可以有效地解决国有企业中较为突出的所有者缺位问题,完善其法人治理结构。过去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有些企业存在较严重所有者缺位问题,这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致命缺陷。这些企业改…  相似文献   

12.
国资管理体系的构建及财政、财务体系重塑时建龙一、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重新构建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包括国有资产组织管理体系和国有资产财务管理体系两部分。就组织管理体系而言,目前世界各国有多种模式。美、日、法、英等国家实行以财政部为核心的多部门管理模式,印度则...  相似文献   

13.
在现行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产权单位委派董事作为产权代表,通过公司董事会进行决策,是实现对国有资产管理“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的有效途径。并且,随着公司治理的逐步深入以及机构投资者作用的不断增强,董事会职能的发挥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4.
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国有资产监督体系是整个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与国有资产管理、营运体系相配套的新型国有资产监督体制,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当前国有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内部人控制、财务做假、国有资产流失等现实问题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举措。其目的是寻找新型的公有制形态与市场经济相对接的桥梁。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上对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建立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针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缺陷对症下药,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公司治理的核心--关于国有独资公司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六大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新近颁布的(《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确定“指导和促进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国资管理机构的主要义务之一。如何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正成为当前研究国企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制度,基本特征可归结为两点:即产权结构的多元化与公司治理的民主性。国企的产权是明确的,故我们把思考重点放在公司治理上。  相似文献   

17.
股东单边治理逻辑取向——论中小企业忽略利益相关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近几年来,关于公司治理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我国企业改革的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公司治理的两个关键要素——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孰轻孰重;公司治理的机制——是“股东至上”还是利益相关;公司治理的模式——是坚持多边治理还是坚持单边治理等方面长期以来都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派别。  相似文献   

18.
试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治理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划分产权所有者和企业经营者权责关系的依据,是国有企业政企分开和转制改革的重点之一,而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作为国有资本的出资人代表(或称政府的授权投资机构),是相对特殊的国有企业,它所采取的内部治理结构是建立在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它不仅仅涉及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而且还要适应国有资产所  相似文献   

19.
经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批准,国务院新设置了统揽国有资产管理的专职机构——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该局的“三定”方案已经国务院批准,机构已基本建成并投入运行。据了解,不少省市的国有资产管理局的机构编制已经政府批准,正在一边组建一边开展工作,包括我区在内的其他地方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也正在积极筹建过程中。看来,从中央到地方的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不久将会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国有企业的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议题之一。国有企业的改革先后经历了放权让利、利改税、经营承包以及股份制改造等一系列措施,国有企业在探索中不断前进。“十五大”提出了国有企业的改革目标为:按照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和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但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整体现状并不能令人满意,国有企业的资本收益率仅为4.9%(樊纲,2003)。国有企业无论是否进行了公司制改造,国有资产的所有(委托人)和国有资产的经营(代理人)都是分离的,都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国有资产的委托人和代理人在利益上并非完全一致,以及契约的不完备性等问题的存在,使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成为国内学研究的热点。有的学从产权改革的角度研究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认为国有企业应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同时实现企业产权多元化(魏杰,1999)。有的学从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角度出发研究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如通过分析实行“股权制衡”并没有因此提高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