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种种弊病,马克思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创造了科学的和谐社会观,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发展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当今中国社会也面临着种种挑战,社会分配不公、人与自然矛盾的不和谐因素急需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指导,因此,马克思和谐社会理论有助于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使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路,最终使人们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由此看来,马克思主义对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深刻而必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崭新任务和宏伟目标。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人的平等发展、应有发展、人的社会特性和谐发展、人的个性自由发展四个方面的科学内涵,其实质就是人的最根本东西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在发展要求、价值取向、实现途径和相互作用四个方面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理论核心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于人的社会关系、个性、感性活动、素质等的全面发展。其实现路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重要的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则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符合马克思主义最高命题,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表现。为了切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价值,我党应延续人类普遍追求的社会价值理想并迎接新挑战。  相似文献   

4.
社会和谐程度与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一个分层次、逐步实现的过程。随着社会和谐程度的提升,人的各种素质将由不甚全面向着比较全面的方向发展。我们把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四有"公民,看作是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和谐、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依靠全面发展的人,从而在实践上把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作用问题融入到建设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程之中。  相似文献   

5.
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一直是人类思想中最重要,人们最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我们需要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来探析人全面发展的根源。现实人对自由的追求是人全面发展的内因;社会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外因。若将现实人对自由的追求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就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今天,我们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研究人全面发展的基础问题,主要是因为它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主义的基本要求"."和谐社会"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和谐.邓小平发展理论蕴含深刻的和谐发展的思想,是和谐社会理论的基础和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7.
《商》2015,(44):110-111
弗洛姆结合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现代人在面对自由时的矛盾心态,即人们孜孜不倦的追寻自由,同时又反复无常的逃避自由。弗洛姆重新解读和定义了自由的内涵,剖析了逃避自由的根源与机制,指出人获得真正自由和全面发展的途径是爱与创造性的工作。我国正处于"三期叠一"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在高速变化的经济形势、亟待调整的社会结构和不断积累的社会矛盾之下,民众的心理广泛存在着弗洛姆逃避自由的现象与机制。辩证的看待弗洛姆的学说,对公共管理者进一步认识当代的社会心理,解决发展中的冲突矛盾,构建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包容性增长本质上是协调和共享的增长,其逻辑起点是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并以此推进社会的进步。包容性增长的价值目标就是实现社会和谐,降低经济增长进程中的不稳定性,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协调处理好不同主体的利益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均衡性和和谐性,政策指向应围绕这个目标加以展开。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高等学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谐校园是以校园为载体,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实现学校工作各个子系统诸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刘根 《江苏商论》2010,(5):107-109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基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现代休闲与和谐社会具有内在一致性,基于社会和谐的休闲价值观的特点是结合中西优秀休闲文化,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征程中,人民群众休闲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在休闲中追求身心和谐、人与社会及自然的和谐,获得休闲产业发展带来的经济价值。在可预见的将来,人民群众的休闲价值观将有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不仅是物的城镇化,更是人的城镇化。在城镇化过程中人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影响到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伴随国家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城镇化已经步入关键期。正确处理城镇化过程中人的矛盾,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新的历史阶段要重新认识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地位。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是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当代的实践导向,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选择,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哲学角度审视,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必须摒弃崇尚对立和斗争的斗争哲学,以同一性为主解决社会主义发展中的矛盾;必须摒弃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动力论,用“结合”的方法实现“对立面的统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发展,把发展、和谐和社会主义三个关键词统一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而人民主体性思想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人民的主体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要依靠人民的主体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和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类生活离不开自然。在创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实现社会和谐的过程中,人是主动的、起主导作用。我国的人口,尤其是农村人口问题是关系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及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关爱生命,守望生活”是人类生活生生不息的不竭之源,社会和谐是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求,也是生命质量和价值的提高和实现的基本条件。人类千百年的文明历史充分证明科学和理性才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在人类充分发展的今天,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矛盾也日趋激烈,实现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唯一途径,需要智慧也需要理性,需要热情更需要冷静。生命创造了科学,科学改善了生活,提高生活品质、改善生命质量、营造文明环境是实现和谐和科学发展的根本目标和唯一目的。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形成有利于社会和谐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体现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和社会主义社会协调的平衡机制的有机统一,二者的交互作用使社会在矛盾中和谐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其理论内涵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表现为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共同富裕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其内在逻辑是,依据社会矛盾理论和方法论原则,正确判断社会主要矛盾、抓住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人民的立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及新时代伟大实践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其实践进路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推动生产力发展及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不断满足人的需要、提升人的能力、促进人的社会关系和谐,并缩小人与人之间特别是不同群体之间消费、能力和收入的差距,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有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将为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提供和谐的环境。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靠人,社会是否和谐的关键也在人。休闲经济要考察的不仅是物,重要的是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技术哲学的角度来理解“以人为本”这一命题,揭示了技术发展的主体是人,因而必须让技术回归人文,确立人本技术观;揭示了技术的发展要兼顾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因而要从满足人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出发,确立技术生态一伦理观;揭示了技术的发展应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因而应实现技术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