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汤池 《上海国资》2009,(9):15-17
8月13日,上海市政府正式出台了上海金融国资国企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金融国资和市属金融企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Ⅸ若干意见》),业界认为此举昭示着备受关注的上海2.45万亿元规模的金融国资重组改革已步入破冰之旅,这也是上海为落实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战略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2.
樊芸 《上海国资》2009,(4):58-60
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建设比较发达的多功能、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加强金融机构和业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3.
《上海经济》2012,(9):38-40
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提出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随后,国家"十二五"规划以及上海"十二五"规划陆续出台,也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视作重要推进的工作之一。作为重要的金融市场主体,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及创新改革提供了历史机遇,同时伴随着金融一体化、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监管趋严等现象,商业银行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梦想,即将拥有来自法律制度上的保障。2月23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草案)》(下称《条例(草案)》)。据了解,从2008年2月上海市成立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立法领导小组开始,该项立法调研工作已经历时一年,此间多次征求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在沪派出机构、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单位以及专家学者、人大代表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梦想,即将拥有来自法律制度上的保障。2月23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草案)》(下称《条例(草案)》)。据了解,从2008年2月上海市成立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立法领导小组开始,该项立法调研工作已经历时一年,此间多次征求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在沪派出机构、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单位以及专家学者、人大代表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2009年8月上海市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金融国资和市属金融企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似乎是改革总纲。2010年3月,上海市有关领导再次细化政策,提出以提升市属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目的,以市场化改革、开放性重组为手段,以体制机制建设为保障.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要妥善处理好加强国资监管与促进市属金融企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上海国际集团将紧密跟踪实体经济的需要,及时拓展新兴金融业态,努力建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金融服务机制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简称《规划》),再次强调了上海有别于国内其他区域性金融中心的重要地位和责任使命,并对"十二五"时期乃至以后更长时期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做出了规划和部署,对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各级参与者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新征程上,国际集团将积极践行地方金融国资平台的社会责任,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添亮点,  相似文献   

8.
观点选登     
上海国企改革提速《上海国资》2008年第9期——定调万亿国资走向《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后,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上海市国资委主任杨国雄指出,国资改革与国企改革其实是两回事,国资改革是体制上的改革,侧重于战略性布局;而国企改革则强调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突出主业。在2003年那一轮的上海国资改革中,大企业集团目标似乎被简单地理解为规模化整合。于是,像百联集团、锦江集团等一些国资庞然大物应运而生,但此后大而无力成了这些企业的通病。其中,百联集团的大企业集团式重组曾一度被认为上海国资行政主导  相似文献   

9.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挂牌成立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然而,上海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面仍然面临着困难和挑战。上海应借助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大力实施金融产品创新,进一步吸引金融机构的汇集,培育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龙夫 《上海国资》2009,(7):42-44
为全面及时反映上海区县国资系统在"践行三十条,推进国资监管全覆盖、推进国企开放性、市场化联合重组、经济结构调整转型、中小企业改制重组"等现阶段国资国企改革重点工作的进展,促进区县国资改革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上海国资》杂志特开设"上海区县国资系列访谈"专栏。作为开篇,本刊约访了上海市国资委区县处章伟民处长。  相似文献   

11.
英国金融服务业的集群式发展: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国金融服务业的地理布局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集群发展模式,大量金融机构和资源聚集在伦敦地区,使伦敦成为全球最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本文根据相关统计数据介绍了英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地理分布情况,分析了伦敦金融服务集群的机制和效应,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周敏 《沪港经济》2014,(9):24-27
正2009年3月,国家战略层面确立"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按照预定目标,上海将在2020年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如今五年已过,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究竟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阶段?今年,上海市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工作推进小组办公室推出的一张囊括多达73项重点工作分工表给出了答案,其中"自贸元素"是工作重心,成为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诸多改革突破口。金融行业成写字楼需求主力一般来说,写字楼市场的兴旺与冷清,可以从侧面反映一个城市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的波动。近几年,随  相似文献   

13.
新年宏愿催人。2004年是提出了加快调整国有资产布局和结构、 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关键之年。上海市国资委主任凌宝亨精辟分析了新一轮上海国资国企改革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的全新思路和对策,描绘了上海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14.
编读·传媒     
《上海国资》2011,(11):9-9
整体上市之后 早在2008年,以推进企业整体上市为主要手段的国资证券化被确立为上海国资改革的重要方向,上海市国资委推动企业重组的力度惊人,仅2009年至2010年,上海经营性国资证券化率就从约18%提升至30.5%。国企整体上市,有利于企业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内外资源的整合,减少关联交易,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亦能促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实现市场化运作,和运行机制、监管机制的深度转换。  相似文献   

15.
王铮 《上海国资》2013,(12):31-32
上海国资改革向纵深展开。12月中旬,历经多次调研和修缮的上海国资改革20条公布。其指导思想是,明确以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为导向,以推进开放性市场化重组和国企纵向整合为途径,以深化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为着力点,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国有经济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有关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孟达 《港口经济》2009,(11):37-39
今年4月14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深刻阐述了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重大意义,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原则及总体目标,提出了主要任务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与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能否抓住低碳经济以及碳金融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如何通过金融创新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显得非常迫切。本文认为上海要以碳金融的发展为契机,推进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提升上海金融中心的国际地位,并从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增加金融业产值、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服务能力、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改善等方面着重分析碳金融发展对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影响,最后从商业银行、相关金融机构以及政府部门法律法规等视角对于发展碳金融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8.
政策先行:为金融业调整开道 <意见>的出台.对上海金融中心建设所起到的引领作用是不言而喻的.8月1日,国内首部金融地方立法<上海市促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呱呱落地,以法律形式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布局"一城一带"的蓝图做了重点勾勒.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进度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关键环节建设,对于提升上海金融中心的整体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国际金融中心的指标评估与分析得到的结论证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目前正处于由国内中心金融到区域(APEC)金融中心转变的阶段。上海的区位优势明显,但是金融集聚优势不明显,制度与政策的限制重重,导致国内金融机构缺乏国际竞争力,金融业务创新原动力不足。若不在这个关键环节着力改善,将阻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0.
徐豪 《中国报道》2015,(3):20-21
如果说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有重大影响的话,东浩兰生集团就是一个缩影。2013年12月17日,上海正式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12月18日,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旗下东浩集团和兰生集团进行联合重组,成立东浩兰生集团。此后,上海绿地集团借壳金丰投资、上海仪电控股并购八家企业等众多项目逐步实施。被称为“打响上海国资改革第一枪”的东浩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