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泓 《消费导刊》2009,(14):62-62
本文将以美国"新经济"背景下的货币政策为研究对象,从背景出发,首先阐述美国下"新经济"的特点,进而回顾"新经济"时期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目标、实施手段及结果,归纳出该时期货币政策的特点,最后提出对我国在制定实施货币政策时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3.
4.
从1991年3月开始复苏到1998年12月,美国经济已持续增长了92个月之多。形成了战后仅次于肯尼迪政府106个月扩张期的第二个较长的增长周期。最近美国媒体就其“新经济”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尽管对美国经济未来的走势人们仍有不同看法,但其已经发生并连续7年之久的良好经济运行态势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6.
7.
美国“新经济”的两面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8.
沈村 《现代商业》2013,(36):183-185
本文通过对新经济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主要理论的对比,指出两者的思想精髓。通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到现在,新经济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数次的转换,指出两者的有效性和局限性。对照中国经济发展几个阶段,反思新经济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运用,并试图提出中国经济发展所应遵循的理论指导和改善方向。  相似文献   

9.
政府与市场、干预主义与自由主义,这是经济活动的两个重要参与者和两种选择。文章围绕政府与市场两个主体,介绍博弈双方斗争和选择的过程与特点,以及如何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做出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11.
王覃刚 《消费导刊》2009,(10):226-227
新自由主义反对凯恩斯主义的重要内容就是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本文对新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政府经济干预的不同观点作以比较,结合中国的转轨经济特征,利用形象的类比分析,希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构中的政府作用的认识提供有益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刘学文 《经贸导刊》2000,(11):16-17
在参加“西部大开发高层研讨会”的特邀嘉宾中,59岁的黄锦波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一位特殊客人。因父亲是美国公民,他一出生就加入了美国籍。19岁的他怀揣200美元只身闯荡美国,历尽艰辛磨难,于1971年取得博士头衔后挂牌行医,有了经济实力后,他又步入政坛,1978年当选为美国喜瑞都市议员,历时14年成为美国首任华裔市长,蜚声海内外。面对汹涌而至的新经济浪潮,本刊记就“新经济”这一热点话题对黄锦波先生进行了独家采访。  相似文献   

13.
14.
15.
"安倍经济学"和"克强经济学"的相继提出,立即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针对两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各国学者都对这两种经济学产生的经济效果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在综合分析了"安倍经济学"和"克强经济学"提出的背景以及相关学者对两种经济学的研究之后,通过运用中日发布的各项经济指标的对比,得出了经济改革应遵照本国实际而行,并力争获得一个长期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16.
17.
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从2000年二季度的5.6%,下滑到2001年三季度的-0.4%,这意味着美国史无前例的长达十年的经济扩张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18.
现今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大政府时代。随着提供收入维持、医疗保健和住房的这种保障项目在二战后的大量扩张,福利国家变成了所有发达工业民主国家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但是,尽管现代化福利国家的发展改良了市场的运作方式,70年代西方国家的滞涨现象和社会动荡更加深刻的印证了一点,即私营经济的健康发展与社会保障项目的政治地位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因此自1970年代以来,在政治经济的实践和思考上随处可见朝向新自由主义的急剧转变。各国通过松绑、私有化、国家从社会供给领域中退出等手段进行了一系列以重新界定国家与个人责任、提高福利供给效率、收缩政府财政支出等为目的的社会福利紧缩改革。本文将以新自由主义的观点对里根的改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关于“新经济”的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美国经济创纪录增长以来,“新经济”突然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赞许者认为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正在给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经济前景,但迄今为止只有美国充分利用了这次机遇。武汉大学商学院院长周茂荣教授和他的博士生吴姚东认为,灵活、有效的竞争和创新机制是推动美国经济巨大变迁的最根本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