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发展信用评级市场需要厘清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翁国华 《上海金融》2006,(12):72-74
文章认为,在发展信用评级市场过程中,尚有信用评级的市场定位、信用评级的监管架构、信用评级的收费制度、信用评级的发展模式四个关键问题需要进一步厘清。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见解和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薇 《征信》2011,(2):48-50
天津市信用评级市场发展目前面临如下问题:信贷市场信用评级缺乏统一的制度性安排,社会对信用评级产品和服务认可度低,全国范围的、规范的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业务监管体系缺乏,企业参与评级的意愿不强等.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应对信用评级工作进行制度安排,建立规范化、制度化信用评级业务监管体系,协调政府职能部门逐步提升社会对外...  相似文献   

3.
谢静  苑婷婷  沈前敏 《征信》2016,(9):43-46
信贷市场信用评级指信用评级机构以独立、客观、公正的立场,依据特定的专业方法和规范的操作程序,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所作的综合评价.分析重庆信贷市场信用评级的发展状况,发现仍存在监管法规体系不健全、市场有效需求不足、评级公信力不高等问题,建议从扩展需求、提升公信力、完善立法等方面着手,促进信贷市场评级健康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4.
5.
发展我国债券信用评级市场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军  李新 《中国金融》2006,(7):56-57
我国债券信用评级是伴随着企业债券的发行而产生的。1987年,国务院颁布了《企业债券管理暂行条例》,开始对企业债券及评级进行统一管理。近年来,特别是2005年以来,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极大推动了债券信用评级业的发展。今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整个债券市场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对债券信用评级提出了巨大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新兴市场外部信用评级的应用与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马塞尔协议确定了以信用评级为基础的资本监管方法,新兴市场由于信用评级市场的发展及相应的风险管理水平尚未成熟,外部信用评级的应用与有效性的监控成为金融机构与监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结合新兴市场信用评级的特点,就影响新兴市场信用评级有效性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外部评级结果的验证、内外部评级方法的差异与影响以及违约率的估算等,并对新兴市场中信用评级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前,信贷市场信用评级发展相对缓慢主要存在五个方面原因:社会信用环境不佳、信用评级结果应用面窄、评级机构市场公信力比较低、与金融机构缺乏合作机制、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如何破解这些难点,笔者结合河北省信用评级实践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9.
发展信用评级事业 促进资本市场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致当前这场金融危机的原因中有机构的原因、产品的原因、监管的原因、宏观政策的原因,当然也有信用评级制度的原因,而信用评级制度和信用评级机构在中国的发展是薄弱环节。中国未来要想发展资本市场,这个薄弱环节必须补上去。  相似文献   

10.
在对现有研究进行简单评述的基础上,对信用评级的公共产品性质进行深入分析,指出信用评级是纯公共产品,信用评级机构在提供公共产品服务的同时也拥有了相应的公共权力,信用评级市场具有特殊的公共性、强烈的国家政治性与国际政治性并具备“准金融监管功能和准监管权力”.从信用评级市场的本原来看,要打破信用评级市场的国际垄断霸权,必须由非特定国家控制的超主权的非盈利性的组织机构来提供信用评级服务,彻底厘清信用评级公共产品性质与信用评级机构盈利性之间的纠结.在具体操作中,则应明确目标,循序渐进,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寇宗来  千茜倩 《金融研究》2021,492(6):114-132
考虑到评级机构拥有市场声誉的本质在于其可以通过扭曲评级从而对市场产生影响,本文分两步研究中国发行人付费评级机构的市场声誉:第一步,将信用评级对各种基本面因素进行回归,并以实际评级与回归预测值的差值作为评级偏差的量度。与既有文献相比,本文的重要改进是在基本面因素中引入了发债企业与各评级机构(分支机构)最短距离的均值和方差,这能较好地控制因发债企业私有信息可能造成的选择偏误。第二步,考察评级偏差和机构特征如何影响企业的发债成本。研究表明,中国评级机构作为一个整体具有显著的市场声誉,但各评级机构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最后,考虑到评级机构与发债企业在选址上可能会有集聚效应,我们基于高铁开通事件进行双重差分检验,研究表明本文结论是稳健的。  相似文献   

12.
目前已有研究认为金融中介机构竞争会带来市场效率的提高,本文利用2012-2017年债券市场的微观数据研究“发行人付费”模式评级机构之间的竞争对评级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评级机构竞争会导致评级结果膨胀与评级质量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当评级竞争加剧时,“发行人付费”模式的评级机构会对有较多业务联系的企业放松评级标准,给予更高信用评级。我们的研究也发现评级机构的外资背景、承销商的良好声誉和媒体关注均有助于减小“发行人付费”模式下评级机构竞争的负面影响。同时,债券市场评级竞争还存在对股票市场的溢出效应,评级竞争导致的评级质量下降也降低了股票市场的信息效率。这说明,“发行人付费”模式下的评级机构竞争会降低资本市场的信息效率,“投资者付费”模式的推广和评级行业的对外开放有助于改善国内评级行业的评级质量。本文的研究也为国内债券市场进一步发挥双评级、多评级以及不同模式评级的交叉验证作用提供了一定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美国信用评级市场与监管变迁及其借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美国信用评级业发展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市场高度垄断、严重的"顺周期"现象、利益冲突、金融市场及监管当局对评级的严重依赖是当今美国信用评级市场存在的四大问题。目前美国信用评级业形成了以行业自律为基础、NRSRO注册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直接监管相结合的信用评级监管体系。美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及监管变迁对我国的启示是:应逐步打破国际评级市场完全由美国评级机构垄断的现有格局,必须逐步构建有中国自身特色的本土评级体系,并将本土评级体系的培育与国内债券市场建设、"走出去"战略及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结合起来,降低国内监管部门及市场主体对外部评级机构的依赖。  相似文献   

14.
黄小琳  朱松  陈关亭 《金融研究》2017,441(3):130-144
基于中国信用债券市场的近期违约事件,本文研究发现:涉事评级机构不仅没有因为涉及债券违约事件而收紧信用评级标准,反而更加高估企业的信用评级水平,并且涉及的债券违约事件越多,高估信用评级的程度越大。但投资者通过“用脚投票”方式惩罚了涉事评级机构,导致其市场份额相对于非涉事评级机构出现显著下降或者增长较低的态势,同时涉事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意见对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作用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5.
基于平衡计分卡基本原理、现代信用理论和财务分析理论,从被评企业战略层面出发,对被评企业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和学习成长四个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分析评判,设计了平衡计分法下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和信用评分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一个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6.
债券融资发展中的信用评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评级与债券融资相伴而生,并促进了债券融资的发展。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趋势看,无论从客观要求还是完善信用评级自身之需要,加强我国信用评级的建设都极为重要。本从信用评级产生发展的角度,探讨信用评级在债券融资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We examine stock market reactions to corporate credit rating changes in 26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included in the 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 (MSCI) Emerging Market Index. We hypothesize and test the notion that emerging market firms in the American Depository Receipts (ADRs) markets are more likely to purchase ratings from the Big Two (Moody’s and S&P), and that they react more strongly to the announcements of corporate rating changes by Moody’s or S&P than to those of raters in local markets. We compare the effect of credit rating changes of the Big Two in two emerging stock markets: local markets (local currencies) and ADR markets (U.S. dollars). We find significant price reactions in the ADR markets, and insignificant reactions in local markets, and conclude that there is capital market segmentation in ADR markets for credit rating changes of emerging market firms. We find evidence that investors react more strongly in the ADR markets than local markets because they require higher costs of capital for firms cross-listed both in the ADR markets and local markets due to greater expected bankruptcy costs and foreign exchange risks of those firms. We also report that stock markets react significantly, not only to rating downgrades, but also to upgrades in the ADR markets.
William T. MooreEmail:
  相似文献   

18.
陈关亭  连立帅  朱松 《金融研究》2021,488(2):94-113
本文揭示了多重信用评级的信息生产机制和信用认证机制,排除了“信用评级购买”假说对于多重评级动机的解释,研究发现:多重信用评级有利于降低债券融资成本;相对于不一致的多重信用评级,一致的多重信用评级更有利于降低债券融资成本。在多重信用评级中,相对于评级机构均为“发行人付费”模式,兼有“投资者付费”模式的信用评级更有利于降低债券融资成本。此外,当多重信用评级的评级意见不一致时,平均评级的信息含量最高,即综合不同信用评级所包含的多种信息比任何单一信用评级更加具有信息含量。本研究为我国债券市场双评级制度提供了理论和经验证据的支持,有助于完善多元化信用评级制度和债券市场监管制度,并提示发债企业可以通过多重信用评级向市场传递更多和更具效度的评级信息,以弥补单一信用评级的信息不足和评级结果失准,减少投资者决策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债券融资成本。  相似文献   

19.
美国三大评级公司主权评级模式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美国穆迪、惠誉、标准普尔三大评级公司的主权评级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和评析。首先逐一简要介绍了三大评级公司各自的主权评级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各模式的先天和后天两方面缺陷及其根源;最后总结了三大评级机构主权评级模式的五方面问题,并指出由其垄断国际评级的国际金融服务体系将面临重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07-2019年我国企业债券为样本,采用有序Probit回归模型探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信用评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增加会促使评级机构显著降低信用评级,这种影响因产权性质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在债券市场刚性兑付被打破后更为显著;(2)声誉机制对上述影响产生积极的调节效应,声誉受损或声誉水平较高的评级机构会更加谨慎地评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效应。基于此,政府应合理管控政策的出台和调整以增强社会预期,监管机构要不断强化对评级机构的监管,促使评级机构提高信用评级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