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面对我国《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作者试图突破现有法理学研究的局限性,以违约金的补偿性质为前提,通过违约金计算模型的建立,从经济学的成本收益角度对劳动者的违约金承担和劳动合同期限等问题进行本质上的分析和探讨,以从经济理论上证明我国《劳动合同法》中取消劳动者违约金和限制劳动合同期等规定的一般合理性,并进一步对培训费用分摊等法律问题和改善劳动者弱势地位的办法等提出了具体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提前还贷违约金问题是目前引起广泛争议的热点,本文借助于经济学模型,通过构建借款人的效用函数和贷款人的期望利润函数,推导出提前还贷的需求和供给曲线,同时得到了违约金的均衡解,并解释了现实的市场中非均衡解的出现及其原因,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出市场是低效率的,从而关于如何规范政府和银行行为等启示也从中一并得出。 相似文献
3.
自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的劳动合同法以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订立劳动合同的行为越来越规范.但是在奕践中.关于劳动合同中的违约金约定却存在不少误区和问题,现就我国劳动合同法中关于违约金的规定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作简要解析,并提出如何在实践中更有效的使用劳动合同法,保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4.
论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规定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权的目的,在于保护劳动法律关系中处于弱者地位的劳动者,维护劳动者自主择业的权利,以实现劳动力价值最大化。劳动者单方解除权制度体现了自由择业的精神,但也存在诸多缺陷。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劳动法》相关的规定主要体现在第31条和第32条,新颁布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也只是对劳动者单方解除权行使的情形和法律责任作了些补充,其余都散见于劳动部规范性文件或者地方性立法中,立法层次较低,条文过于简单,操作性不强,实践中纠纷不断。 相似文献
5.
违约金是违约救济的一种重要形式。不论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国家都对合同的违约金条款采取了予以干预的态度。文章对违约金数额调整的争议问题背后的经济问题提炼出来,置于经济学理论的框架之中,运用相关经济学模型进行分析,整体权衡经济与法律双重因素,得出结论,使合同中违约金条款在"合理"与"合法"之间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6.
7.
文章分析了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提前还贷的动因、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提前还贷违约金的合法性、合理性及其负面效应,并着重从比较法的角度考察了国外及其他地区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提前还贷风险管理的经验与做法,以期对我国提前还贷违约金制度进行有效的法律规制,完善商业银行对提前还贷风险的管理,充分保障银行、客户双方利益,促进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近年来房产市场的不断升温,高房价时代下按揭贷款成为了众多购房者的主要购房手段。然而,由于社会中经常出现的提前还款现象给资金贷出机构造成了相应的困扰,打破了其正常的贷款计划,有损其中长期预期收益。通过对于提前还款应偿付违约金这一情况建立相应的博弈论模型,作出合理性分析,得出其符合现实要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不同于依法解除劳动合同;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不同于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追究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责任,主要适用《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第三条和《劳动合同法》第四章之规定。 相似文献
10.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相关规定是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重要制度保障,也是我国劳动法重要制度中的一项.目前我国关于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制度规定存在劳动者单方即时解除合同条件的程度边界不清晰、预告期的期限规定过于单一、劳动者不按规定行使解除权的责任不明确等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制度,应该明晰解除劳动合...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重点分析了《劳动合同法》对经济和就业的影响,认为实施《劳动合同法》从长期来看有利于调整我国目前被扭曲的收入分配格局,有利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同时,《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不会严重损害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不会增加正规企业的劳动成本,也不会严重加剧失业。但《劳动合同法》对经济社会的最终影响还要靠时间来检验。 相似文献
12.
劳动合同是农民工最重要的劳动权益之一。从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和合同年限等两个方面考察了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江苏省的调研数据,农民工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仅为44.2%,劳动合同的年限普遍较短。Probit和负二项回归模型的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持有技能证书、对相关劳动法律的了解程度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以及合同年限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第一代农民工的合同年限明显长于新生代农民工;从事建筑业以及在民营、个体单位就业的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可能性将显著下降,合同年限也显著缩短。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契约经济学的公司激励契约的完备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托-代理理论对于建立完备契约,防治机会主义行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比较分析三种参数化的委托-代理模型得出如下结论:在当前制度和市场环境下,委托人若以企业的净资产现金利润率为基础评价代理人的经营业绩,并以适当的标准强制发放现金股利,则代理契约的完备程度将增加,控股股东掠夺小股东和职业经理侵害外部股东利益等代理问题也将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4.
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在本质上,财务治理是对公司财权进行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具体地说,这一套制度安排必须通过与企业有直接利益关系的各当事方缔结财务契约来实现。本文提出,构成财务治理基础的财务契约是一种不完全契约,这种契约的不完全性将会产生激励不足和约束失控两个主要影响。因此,我们的财务治理机制应该针对财务契约的不完全性来进行设计,力争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完全财务契约造成的负面影响,提高财务治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分工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同时,却导致了企业和个人经济行为的异化,降低企业和个人的独立性.笔者从分工代价的视角讨论企业和员工进行纵向一体化的原因与条件,以期对纵向一体化行为给出了一个新的解释.在企业的生命周期结束而不得不转行时,专业化分工将迫使企业以及员工支付较高的转换成本,为了有效降低或者规避分工所导致的转换成本,企业和员工都将积极支持进行纵向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劳动合同法》对我国企业解雇成本与雇用行为的影响——来自企业态度的问卷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合同法》从制定、修改、颁布到实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解雇成本是争议的焦点之一。本文以企业态度调查为依据,探讨了《劳动合同法》对我国企业解雇成本及雇用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合同法》对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企业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劳动合同法》增加企业解雇成本的同时,促进了企业调整手段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7.
现有文献对专利法中具体权利限制制度的研究,难以使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专利法利益平衡原则的作用机制.而从社会契约论的视角着眼,专利法利益平衡机制可归结为信息公开-权利专有的对价关系.运用法经济学原理进行的分析表明,契约对价通过专利长度和专利宽度两个法律变量的变化协调双方的利益关系.分析结果进一步指出专利契约在实践中面临价值缺失的危险,提出在契约订立过程中引入博弈机制是重构专利契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康亮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11,2(4):46-51
作为国际贸易实践中极为普遍的运输单据欺诈之一,倒签提单行为法律性质的认定在审判实践中往往引起诸多争议。倒签提单行为衍生自国际贸易合同和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其本身不能脱离合同而独立存在,因此从债法角度分析倒签提单的法律性质将更为清晰。倒签提单行为的通常情形是违约行为,构成特例侵权行为;倒签提单的行为人在整体上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在特例中才能构成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 相似文献
19.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侵权法领域中颇有争议的问题。通过对大陆法系中法国、德国和英美法系中英国、美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比较考察,以及对中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现状的分析,建议中国应制定统一的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规范,构成要件及鉴定标准应有明确的科学界定,扩大赔偿范围,确定赔偿的数额标准,确立赔偿的一般原则和特殊原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