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不同维度对制造业结构软化与国际竞争力提升的行业路径差异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按照制造业产业类型的不同分析了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按照制造业产业成长阶段的不同分析了成长期产业和成熟期产业,按照制造业产业组织结构类型的不同分析了垄断性产业和竞争性产业等。研究结论表明,制造业结构软化与国际竞争力存在产业类型差异、产业成长阶段差异与产业组织结构类型差异。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区域产业视角,利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大连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从投入、产出和市场绩效三个层面综合评价了其竞争力及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大连的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竞争力较强,但是存在着产业资金和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低下、市场扩张能力较差、产业产品区域输出程度较低等问题;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是大连装备制造业的主导行业。  相似文献   

3.
产业升级是一个持续提高产业结构层次和发展水平的动态经济过程。当前,河北省制造业正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均衡、自主创新能力较差和经济效益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阻碍了河北省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河北省应加快制造业产业升级,依靠加大研发资金、技术装备和高水平人才的投入,逐步摆脱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通过走制造业服务化、制造业高端化和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提升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与活力,进而带动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产业演进和产业发展史中,产业融合现象随处可见.特别是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产业融合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作为国家经济发展基础的制造业,产业融合彻底改变了制造业产业发展基础、产业之间关联、产业结构演变、产业组织形态和产业区域布局.因此,深入理解产业融合发生的机理,把握产业融合对制造业的影响,对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融合型制造业产业体系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由于历史的原因,沈阳装备制造业尚未建立起大、中小企业配套与协作的产业集群,这将是影响沈阳装备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装备制造业的专业化分工与产业集群之间存在着循环的关系。构建沈阳装备制造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集群需要发挥政府和产业自身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6.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国防科技工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的基础。装备制造业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各行业产业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国际制造业转移对民营制造业持续发展的作用和要求着手,分析了常州民营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与产业集群的影响,最后提出常州民营制造业发展要以产业集群的形式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的思路与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对制造效率的差异性影响。研究方法:采用灰色GM(1,N)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分别测度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间协同演化发展程度以及制造业各子行业TFP的变化情况,运用门槛回归模型分析两产业间协同发展对制造业生产效率影响的差异性作用。研究发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间的良好协同发展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影响,但在不同产业规模、发展水平、创新能力的门槛区间内,其两产业间协同效应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特征。研究创新:针对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间互动关系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特征,探索性地运用灰色GM(1,N)模型准确测度两产业间协同发展程度;突破既定的线性单向思维,考虑到制造业各子行业间的差异性特征,探究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间协同发展对制造业效率影响的非线性阈值效应。研究价值:检验两产业协同发展对制造业生产效率影响的非线性门槛效应是否源于制造业产业规模、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异质性,为政府制定差异化的产业政策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陕西作为全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其主体是装备制造业。根据装备制造业工艺加工过程长、迂回生产方式明显、专业化协作要求高、产品协作配套范围广、中间产品交易量大、产业链条长、产业关联度大、产业集中度高等行业特点,最适合采取产业集群这一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因此,我省要做强做大装备制造业、振兴陕西老工业基地的关键是培育和壮大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0.
全球价值链体系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标:归纳全球价值链体系下制造业转型升级方向和规律。研究方法:基于WIOD数据和KPWW方法,通过多元面板回归分析寻找GVCs嵌入位置与分工地位之间的关系,将14个制造业产业按GVCs主导环节归类。以40个经济体嵌入位置的时序变化,讨论升级方向对各国产业升级幅度的影响,分析有利于制造业升级的相关因素。研究发现:14个制造业产业可以分为上游环节主导、下游环节主导和混合主导三类;以三类产业的主导环节作为产业升级方向能够提升产业升级幅度;高级生产要素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强于传统生产要素。研究创新:根据14个产业的主导环节,提出了不同于“二元驱动”的GVCs混合主导型产业。研究价值:明确了三类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进入“九五”以来,我市对经济建设工作进行了新的部署和安排,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国家科委参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有关资料,在现行的标准产业分类体系中,划定六类行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代表。这六类行业分别是:飞机航空器制造业、办公及计算设备制造业、通讯设备制造业、医药品制造业、科学仪器制造业、电汽设备制造业。有关专家认为,六类行业在技术水平和技术性质上与国家界定的高新技术产业高度相关,构成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基础部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根据上述标准,利用第三…  相似文献   

12.
从制造业企业中分离出的生产性服务业大多是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而提供保障服务的产业,它是与制造业直接配套的、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游离而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服务产业。研究制造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战略与思路,对于推进制造业主辅分离,加速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既十分必要,又格外急迫。  相似文献   

13.
制造业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重塑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对制造业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中部地区制造业体系门类齐全、独立完整,拥有一批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高端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支撑。但整体上看,中部地区制造业的传统产业多、高精特新产业少,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弱、产业融合度低、与信息技术协同效应不明显、长期处于产业链末端价值链低端,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不符合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因此,立足新发展阶段,要有针对性地分析制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和瓶颈,合理选择制造业创新发展路径,明确发展目标,夯实发展支撑,壮大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全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德州市积极推进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聚焦9大先进制造业,以培育更强“德州制造”为强劲驱动力。文章介绍了德州市先进制造业、9条制造业产业链的基本情况,指出了当前工作的重点,然后从企业规模、产品结构、产业链条、创新能力四个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最后从产业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培育、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五个方面提出了工作建议,助力德州市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制造业贸易增长和产业效益关系进行分析时,把适用于较大样本的计量回归模型和适用于贫信息、小样本的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从不同的时间序列和时间节点展开研究,用以考察中国制造业和工业制成品贸易的发展与相关制造业产业效益的关系。其中对制造业整体的贸易与产业效益关系进行衡量时,运用6个计量模型对贸易与产业利润和生产率关系进行分析,此后就制造业中9个主要部门的直接经济效益,通过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绝对关联度和相对关联度进行分析,得出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经济效益与贸易的关联性要高于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16.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当前全世界范围内的、创新性最为活跃的、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产业发展领域。文章立足于关联产业视域,论述了中美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产业环境,其目的在于为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转型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指导,推动国内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环境的净化。  相似文献   

17.
研发产业与制造业有着密切关系。作为制造业研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发产业对制造业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文章建立了研发产业对制造业支撑作用的理论模型,依据江苏统计年鉴和投入产出表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所得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中国31个省区169个制造业在1999~2009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专业化、多样化和竞争程度等因素对制造业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样本范围内,专业化(MAR外部性)对制造业增长的影响为负,而多样化的产业环境(Jacobs外部性)和竞争(Porter外部性)有利于制造业的增长。在分地区、分产业和分地区分产业的分析中,专业化和多样化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制造业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竞争对制造业的增长始终具有显著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19.
<正>2021年8月,浙江省政府印发了《浙江省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十四五”规划》,分行业开展产业大脑建设,助力制造业数字化发展。产业大脑建设围绕政府治理、主体产业和企业三大目标群体,有利于政府和制造业企业实现公共资源数据和产业数据的充分汇聚和有序交换,深化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帮助引领更多企业升级转型,实现产业数字化的高效运营。  相似文献   

20.
利用耦联评价模型和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分别测度全国及东中西部三大区域2006—2015年制造业与信息业的融合水平和制造业创新效率,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产业融合对制造业创新效率影响的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中国制造业与信息业的融合水平以及制造业创新效率均呈上升趋势,均呈现明显的"东—中—西"梯级差异格局;无论是全国层面还是三大区域层面,产业融合对制造业创新效率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表明产业融合能提升制造业创新效率;产业融合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提升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不同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持续正向影响,西部地区产业融合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提升效应呈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