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粮食的供给和需求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状态,保障粮食供给平衡目前已经成为个世界性的课题.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粮食市场与世界粮食市场关系越来越紧密.当前,国际粮价持续高位运行,全球粮食安全正面临着重重危机.我国粮食形势受诸多不利因素影响,粮食需求增长、供给偏紧的趋势日渐明显,保障粮食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全球及我国粮食供需情况,以农业政策性金融在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中的职能定位为切入点,初步对农业政策性金融在保护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以来,受自然灾害和国际粮价等影响,国内粮食市场价格一直高位运行,涨价预期不断加重,对粮食市场带来较大影响。因此,加强粮油市场宏观调控,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确保粮食市场稳定,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粮食价格为主要研究对象,对1994—2018年粮食价格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具体方法是对所有因素进行平稳性检验之后,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提取显著影响我国粮食价格变化的因素,最后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回归,分析各因素与粮价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果发现,在国际粮食贸易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国际方面的因素对我国粮食价格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粮食的进出口以及汇率对粮食价格发展影响显著。这对新冠肺炎疫情过后我国粮价维稳情况以及提升我国粮食市场在国际粮食贸易舞台上的作用具有战略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受到特大干旱和小麦大幅减产的影响,俄罗斯于近日宣布将从8月15日起暂停谷物出口至今年12月31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信息称,全球小麦价格自6月以来已经上涨了50%。全球粮价高涨的狂潮又席卷而来。专家指出,今年国内外都面临着粮食供给偏紧的局面,国际粮价的上涨可能会传导到中国粮食市场。  相似文献   

5.
董全海在《粮食保护价和定购价的确定问题》一文中论述了粮食定购价的定价原则,摘登如下:国务院确定的粮食定购价的定价原则是:市场粮价高于保护价时,参照市场粮价确定;市场粮价低于保护价时,按照不低于保护价确定_这一定价原则可以概括为:不低于保护价的市场价。市场价格经常波动,有时几天之内就有较大的波动。如果依据这种经常波动的现期粮食市场价格制定粮食定购价格,必然出现粮食定购价格忽高忽低的不稳定状态,不利于粮食市场的稳定。从理论上说,粮食定购价格应该依据供求均衡的粮食市场价格来制定。但从中国现行的粮食收购…  相似文献   

6.
粮食供需基本平稳库存比较充裕当前粮食宏调重点是"保供稳价"在国际粮价变动较大的情况下,秋粮是否会出现价格大起大落?在国内粮食市场出现价格波动时,宏观调控部门如何应对?期货市场在稳定粮价上能否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7.
近一个时期,国内外大豆出现巨大的价差,进口大豆可能将乘虚进入中国的大豆主产地东北.中国大豆将遭遇大豆危情. 资料显示,我国粮食自给率高达95%以上,在2008年国际粮价大幅波动的背景下,基本上保证了我国能够独立于国际粮食市场之外.  相似文献   

8.
2006年,由于受粮食供求总量偏紧、粮食市场流通不畅及国际市场粮价攀升等因素的影响,市场粮油价格在去年11月中旬后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并缓慢延升到今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粮食市场粮食价格的巨幅波动,导致了粮食经济主体承受的粮价风险损益空前扩大,生产经营收益暴增陡跌。这又反过来进一步激发粮食市场与粮食价格的更大波动。粮价风险已成为我国粮食市场发育中引人注目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确认识中国粮食市场的价格波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阐述了自1990年以来中国粮食市场价格剧烈波动,呈周期性振荡状况;接着分析了影响粮食市场价格波动的诸多复杂因素;进而指出近年来中国粮食市场价格波动,更多的是消费结构、流通结构变动问题,而非资源总量短缺;最后得出结论:1993年-1995年的粮价波动与粮食供求总量无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粮食进口快速增长背景下粮食贸易格局转变视角,利用中国和国际大豆、玉米、小麦和大米的月度价格数据,采用VAR-BEKK-GARCH模型剖析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粮食价格的影响和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国内外大豆价格间存在协整关系,而国内外玉米、小麦和大米价格间不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国内外粮食价格传递效应上存在差异,国内外大豆价格间存在双向的均值和波动溢出效应,国内外玉米价格间存在单向的均值效应和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国际小麦和大米价格波动传递效应较弱,而中国大米和小麦市场对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溢出效应;贸易格局转变形势下,国内外粮价波动溢出效应有所强化,但是粮食市场宏观调控政策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粮食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国际市场粮价变化大约10年左右1个大的周期,目前粮价正处于1995年以来的又一个周期的上涨阶段.近10年来国内、国际市场的粮价走势基本一致,特别是小麦、玉米的关联度逐步提高.而且,由于信息传播能力的增强,国际市场粮价变化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快.10年间世界粮食产量增加5.81%,消费量增加了11.7%,人均收获面积下降,工业对粮食的需求有加快增长趋势,在全球可耕地面积增长缓慢的情况下,粮食种植成本在不断提高,全球粮食供需关系和粮价问题都值得关注.在国内、国际市场联系越来越紧密的情况下,应该立足国内供给,从两个市场的联系上把握和处理好粮食和粮价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01年10月29日~30日,四川省粮食学会成都片区第六次理论研讨会在眉山市召开,与会代表50人,交流论文28篇。会议围绕加入WTO对国有粮食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发展粮食订单收购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粮食购销市场化,深化粮食企业改革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和交流。现将研讨会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加入WTO对国有粮食企业的影响及对策我国今年年底正式加入WTO。中国将由有限范围和领域的开放,转变为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世界粮食市场向中国开放,中国粮食市场也将向世界开放,这就要求国内粮食生产和流通必须与国际粮食市场…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际粮价上涨通过传导机制对国内粮价稳定带来一定压力。贵州省是粮食产需紧平衡省份,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持续增长的粮食需求,对全省粮食市场监测预警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国粮食市场云谲波诡,扑逆迷离,令许多搞粮食经营的人感到迷惑。比如粮食丰收了,粮价仍一个劲上涨,歉收却不一定回落;过去认为议价粮价格一定是高于定购销价,而现在议价粮价格都低于定购销价,而且价差还很大等。目前对粮食市场的态势众说纷纭,围绕粮价这个问题,有流通扩大说,有粮价剪刀差说,有粮价进出口说等等,尽管说法较多,但一个根本的事实我们不能回避,这就是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价格这一基本规律,粮价涨市场粮食就少,粮价落市场粮食就多。本文对目前我国粮食市场供求关系进行分析,力求得出正确的认识。一、市…  相似文献   

16.
曾伟 《农村经济》2023,(7):87-94
当前全球粮食供求基本面较为脆弱,部分品种产需趋紧、区域性结构性矛盾突出,价格处于高位水平。受供需错配、俄乌冲突、出口限制政策、货币政策和能源价格等因素影响,国际粮食价格剧烈波动。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库存充足,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对国内口粮安全影响有限,但玉米、大豆和食用植物油等进口量较大、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粮食品种受国际粮价上涨影响较大。面对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我国要立足国内供应,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开源节流,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外防输入性风险,加强粮食市场监测和调控力度;主动作为,加强粮食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7.
粮食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粮食问题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经济与政治,同时它也关系着公民个体的生计。粮价的涨跌左右着农民的收益、粮企的利润,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国内粮价的高低变化必定与国际粮食市场有着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8.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青岛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粮食集散、消费市场,凭借成熟的粮食流通网络与国内外粮食市场紧密相连。20世纪30年代,由于青岛区域粮食产需缺口增大、世界经济危机及帝国主义粮食倾销,青岛出现粮价波动现象。为应对粮价波动现象,青岛市政府在乡村建设过程中,通过青岛农林事务所推动农业改良增产,通过青岛农工银行促进农村金融流通,推动了青岛农村现代化进程,走出了一条"青岛模式",但并未有效弥补青岛产需缺口。青岛市政府在监管调节粮食市场的过程中,通过胶海关、青岛市港务局等促进国内粮食运输与流通,减少帝国主义经济干预,通过青岛市商会、青岛市商品检验局等挽救粮食对外贸易的不利局势,在平抑粮价方面取得一定效果,但粮食对外贸易未见实质性起色。  相似文献   

19.
声音     
“中国经验值得关注。”——联合国粮农组织 背景:日前,受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生物能源快速发展、粮食需求增长、投机资本炒作等诸多因素影响,国际粮价迅猛上涨,全球性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但在这场世界性的粮食危机中,我国却未受冲击。对此,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正是中国领导人将农业视为“国家之重”,使得中国有能力保证粮食的稳定供应,中国稳定的粮价,对稳定世界粮价作用巨大。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粮食市场出现供求矛盾和粮价较大幅度上涨的情况,引起国外专家学者的关注,他们对中国粮食问题纷纷发表评论。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发表了《谁来养活中国?》一文,从多方面论述了中国粮食的供需前景及其对世界的影响。有些学者发表了与布朗观点不同的文章。现将有关文章提出的不同见解,摘要刊载,供大家研究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