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中国6个地区农村的实地调研发现,农民与市场关系差异是解释农村养老类型出现分化的重要变量。由于社会结构和经济水平的差异,不同地区的农民有着不同的市场化动力和能力,前者导致农民在就业地区选择上存在差异,后者导致农民在就业领域选择上存在差异,其结果是在中国形成了本地务工、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强工弱农以及以夫妻分工为基础的弱工强农等三种家庭劳动力配置形态。而养老嵌入于家庭,家庭劳动力配置方式是决定养老实践的重要因素,劳动力区域配置会影响劳动力的空间分布,从而影响老年人所获得的日常陪伴;劳动力产业配置会影响家庭经济收入,以此影响老年人所获得的经济积累。由此,在农民与市场关系影响下中国农村养老形成了高、中、低三种养老实践类型。基于此,农民与市场关系视角的提出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对中国农村养老现象的理解,充分体现了现代化转型对中国农村家庭的深远影响,也为进一步的政策干预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11—2013年28个省份的统计数据,通过三阶段DEA和超效率DEA方法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进行评估,研究表明,我国各省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程度、财政分权和人口密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对环境因素和随机扰动因素进行调整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区域排名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综合技术效率最高,除环境因素和随机扰动因素外,规模效率是影响东部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4.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以及农村土地逐渐细碎化等问题导致农村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城区,且区域之间的发展也存在较大差异。文章以北京市13个郊区县为研究对象,从农村人口结构、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观光园、民俗旅游、设施农业生产、乡镇企业等6个主要经济指标比较分析了各区县之间的经济发展情况,并分析了造成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对策及建议,以期为北京市农村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由于国家政策和地理位置等方面原因,我国各省区的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严重影响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文章以四川省21个地级农村区域经济差异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和建立数学模型的研究方法,对四川省农村区域经济差异的显著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四川省农村区域经济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为成都市、绵阳市。(2)对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测算得出:2010~2014年期间,区域三内部差异的波动幅度较大,范围在0.14~0.01之间,说明经济发展潜力较大。区域二内部差异呈"降低—增高—降低"的趋势,经济发展潜力一般;区域一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资源等因素限制,经济发展较慢。该研究为四川省农村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绍兴市科技资源及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绍兴市科技资源进行研究,主要从科技资源的总量、区域差异两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绍兴市科技发展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农业资源利用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业资源利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入手,文章以内蒙古12个盟(市)为研究样本,从农业资源、农业生态压力、农业生态保护、农业经济及社会发展等5个方面,选择18个评价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确定权重,测算农业资源利用综合指数,分析各盟(市)农业资源利用的差异,进而对因子分析结果进行聚类分析,辨别内蒙古农业资源利用的区域相似性。结果表明:(1)从农业发展因子得分来看,通辽市、呼伦贝尔市、赤峰市及兴安盟分别为1.870、1.275、1.136及0.165,是内蒙古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内蒙古农业资源保护的核心区域;(2)从草地利用因子得分来看,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鄂尔多斯市及阿拉善盟分别为1.834、1.372、0.279及1.443,是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3)从社会发展因子得分来看,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及乌海市分别为0.906、1.342、1.493及0.401,是内蒙古经济高速发展区域,其农业资源保护面临双重压力。基于此农业资源利用相似性较高的区域可以分为3类,分别是农业主产区、经济高速发展区、草地生态保护区。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形势逐渐趋好,但是农村地区区域经济差异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故缩小农村地区经济差距成为我国农村区域经济政策的重点。文章以河北省为例,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等方法对河北省农村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以及相关区域经济理论进行深入分析。采用基尼系数法和综合差异指数模型对实际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河北省境内农村地区区域经济差异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该文分析了导致河北省农村区域经济差异逐步扩大的原因主要包括内自然资源分布不均、政策导向性显著、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通过并结合模型分析结果提出强化政府引导、加快农村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调整城镇化步伐等策略以缓解目前河北省农村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逐步拉大的现状,进而为河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经济实力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实力是经济发展的核心,从形成要素和表征要素出发,对1980年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实力增长及对经济实力的贡献要素进行了科学测度,揭示我国区域农村经济实力时空变化规律及区域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0.
《南方农村》2004,(3):30-30
刘伟、蔡志洲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发表研究报告认为,一国经济区域之间存在显著的发展差异,通常被作为经济二元性的重要体现和不发达的重要标志。但对于我国现阶段经济成长来说,这种区域差异的存在,从而产生梯度式推进的可能,从一定意义上恰恰是我国实现持续高度增长的重要资源和特有的发展禀赋。他们认为,大国优势和区域差异为我国保持一个相对更长时期的高速增长提供了独特的条件。我国欠发达地区虽然仍明显落后于发达地区,甚至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如果能够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又有在劳动力成本、自然…  相似文献   

11.
从公共产品理论视角出发,对农村养老服务作为准公共产品的性质进行理论与现实的阐述,并以此说明多元主体供给农村养老服务的必要性.此外,在强调政府承担农村养老服务有效供给的第一行动者的基础上,对于政府如何保障农村养老服务有效供给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对政府保障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提供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上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及环保减灾五个维度构建中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空间收敛模型等方法分析2010-2019年中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的时空分异、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及收敛性。结果表明:(1)中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整体偏低,但呈上升趋势,四大区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整体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的空间分异特征。(2)区域间差异是中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但呈下降趋势。(3)全国和四大区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动态演进差异较大,东北和西部地区存在一定程度极化现象。(4)全国和四大区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且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财政分权程度、产业结构高级化、城镇化水平及农村人口密度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变化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最后,根据中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及收敛性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综合改革深入发展,使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优化了各地农业产业结构,使农民生活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产业全面升级下,仍存在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分析了农村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从政策倾向性指导、强化项目带动作用、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了可行的解决对策,确保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得到改善,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探寻中国养老地产发展适宜性区域差异的评价方法,为养老地产发展商寻找目标城市提供思路借鉴。研究方法:从人口与经济社会宏观发展水平、服务业发达程度、房地产市场成熟度以及居民消费能力4个方面入手,以16个华北区域城市为样本,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太原、呼和浩特、天津、包头、北京5城市已适宜发展养老地产,石家庄、沧州、廊坊、保定、邢台、邯郸、承德、大同、唐山、秦皇岛10城市是未来养老地产发展的潜在市场,鄂尔多斯目前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不适宜发展养老地产。研究结论:养老地产发展商在选择目标市场区域时应综合考虑人口老龄化率、城镇化率、人均居住建筑面积、户均人数、恩格尔系数、人均GDP、主城区住宅均价、第三产业比重等区域因素指标。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家庭养老负担不断加重。政府需要通过宏观调控,加大养老设施投入,以解决养老服务与需求之间供求失衡的问题。因此,明确养老服务需求和供给的实际水平至关重要。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库(CHARLS)数据,基于Markov模型通过计算得到状态转移矩阵,考察我国老年照料服务资源供需状况。综合测算了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医疗服务等多方面的供需状况,并在此基础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量的农村青年外出就业,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如何缓解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延伸性问题,成为政府、社会的关注热点。在共生理论指导下,以天津市武清区W村“幸福大院”为例,构建供需主体协调共生分析框架,提出构建责任共担的共生单元、对称互惠的共生模式以及互助养老的共生环境等优化建议,以期破解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模式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农村养老问题的加剧,农村居家养老问题逐渐得到重视,不断探索出新的供给模式,社区照护、老年食堂、村级养老院和户院挂钩的供给模式逐渐形成,但是在这些供给模式中也存在着筹资难、人才匮乏、政策不衔接和服务对象偏颇等问题,因此,要从政府购买服务、人才队伍、分类服务、平台建设和政策法规等几个方面来完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经济社会改革的大形势下,农村社会改革发展离不开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农村老龄化形势的日益严峻,农村社会养老服务已经不再适应农村发展,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是农村服务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新农村建设。本文从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与社会需求的不均衡发展现实出发,分析了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并给出发展农村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社会养老服务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作为我国老龄事业与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有效的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与满足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主要是以居家养老为主,但是居家养老又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境。这些问题与困境主要与农村的经济发展、养老服务理念、政府相关政策的执行力度有着重要的联系。本文对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内生动力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的政策优化,以期能够解决目前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的困境,从而有优化农村养老服务,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利用1981-2010年中国农村地区人均GDP数据,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空间格局演化进行研究,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获取了反映空间集聚现象的观测值。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各省区农村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且空间上的集聚现象并未显示出整体上升态势,而是呈现一种周期性波动的现象。根据空间集聚类型的特点可以看出,HH型和LL型空间集聚现象是农村地区空间自相关的主要特点,且HH型空间集聚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省份,LL型空间集聚地区则大多数为西部内陆省份。从局部地区空间自相关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但仍然有部分区域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