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兵 《农业经济》2015,(2):70-71
乡村旅游不仅仅具有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功能,更是作为乡村文化的载体,在传承和保护乡村文化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我国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之中,由于乡村旅游品牌缺失、乡村旅游管理体制建设滞后、乡村旅游产品缺乏特色而导致的乡村旅游竞争力不强,是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难题。探索新形势下我国乡村旅游竞争力提升的路径选择,是我国乡村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文化逐渐成为旅游的核心资源。中国具有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而农村是民俗文化的主要传承地。在现代化发展影响下,民俗文化受到较大冲击。以民俗文化为主体的乡村旅游活动,即有利于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又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但是,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比较落后,乡村民俗旅游产业开发性不足,导致乡村民俗旅游发展受到限制,不利于民俗文化传承和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系统分析乡村民俗旅游发展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并提出促进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特色小镇建设是新时代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其发展模式备受关注。文章以正在创建的云南省一流特色小镇"施甸摆榔金布朗风情小镇"为例,在充分挖掘、总结施甸布朗族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根据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区文化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为推动民族地区文化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实践指导。[方法]通过田野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对施甸布朗族文化资源及其传承与保护现状进行调查,挖掘、整理和总结施甸布朗族传统民族文化资源的类型与特点以及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中出现的问题。[结果](1)施甸布朗族拥有祭祀、婚嫁、民间故事传说、原生态歌舞、传统服饰及生产生活习俗等六大类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且每一大类民族文化资源均有其独特的表现特征;(2)施甸布朗族文化在发展与传承中面临文化元素弱化、失传、异质化、散失以及文化传承人处于文化传承与维持生计的两难境地等5个方面的问题;(3)基于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禀赋条件,根据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中面临的问题,提出施甸布朗族文化乡村旅游"五个一"整合开发模式。[结论]少数民族地区依托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是推进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协同发展的较好模式之一,也是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大香格里拉地区是我国大力培育的旅游功能区,其富饶的文化旅游资源与落后的乡村形成鲜明对比。本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立足于多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大香格里拉地区乡村文化旅游开发的特殊性进行了再认识,提出新型民族村镇、信息化、旅游体验、产业融合是进行乡村文化旅游供给侧改革的切入点,并提出在发展观念、目的地建设、文化体验、旅游商品、管理机制、宣传推广等方面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依托协同理论,可以将乡村旅游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理解为乡村振兴大系统的两个重要子系统。由于建设内涵的开放性、建设过程的动态性、发展目标的同一性以及发展效益的整体性,使得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两大系统协同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得到进一步强化。借助研究构建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协同发展“驱动—状态—响应”(DSR)动力机制模式,可以清晰认识到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协同发展是一个多层传导驱动力、多次调整状态、多级行动响应的复杂过程,需要从产业、环境、文化、管理、利益等方面,通过做大做强美丽经济、整村推进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推进乡村文化活化利用、提高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建立农民共建共享利益机制等完善协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一直以来非常注重"三农"问题解决。特别是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序推进,乡村旅游品牌建设成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重要掣肘。为此,各地应该在推进乡村旅游建设过程中,注重乡村旅游品牌文化的内涵挖掘,明确市场定位,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旨在更加有效的推进和解决"三农"问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发展乡村旅游业不仅提升了农村地区经济水平并带动农村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更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传承和保护乡村文化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梳理了当前我国乡村旅游的主要模式,并指出了乡村旅游品牌缺失、乡村旅游产品同质性严重以及乡村旅游管理体制水平落后等都是造成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本文提出促进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针对性建议,以期进一步推进我国乡村旅游的务实发展。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成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热点之一,它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持续的产业优势,带来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文化传承的同时,促进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对于"美丽乡村"建设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以旅游发展导向的"美丽乡村"建设必须遵循旅游业发展规律,并与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开发要突出核心资源的原则,产品主题要在"乡土"上做文章,要建设乡村旅游体系,坚持政府主导下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山东省招远市坚持把"传统村落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尊重历史风貌,保护生态环境,挖掘村庄灵魂,传承乡土文化,打造出了一批具有浓郁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的美丽乡村。在传承保护古村落的同时,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向经营成果转化,进一步激发保护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乡村文化的含义和四个层次分析入手,分析了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灵魂。说明挖掘和保护乡村文化是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最后从文化观念和意识的强化、塑造乡村文化品牌、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并注重乡村文化的多层次综合开发等方面探索了挖掘乡村文化,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乡村旅游蓬勃发展,近年来,学术界对乡村旅游实践给予极大关注.本文在分析乡村旅游服务质量问题的基础上,以乡村旅游服务品牌的内化管理为切入点,重点研究乡村旅游服务品牌内化概念、模式与实现途径,为乡村旅游品牌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乡村文化空间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文化振兴的应有之义和有力保障,是传承农村优秀文化、满足乡村多元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要准确把握乡村文化空间建设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乡村文化空间建设,提高重视程度,找准实现路径,加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打造乡村文化空间品牌。  相似文献   

13.
郭晓丽 《农业经济》2022,(4):143-144
乡村现代旅游产业体系突破传统乡村旅游模式瓶颈,实现乡村旅游产业结构优化,有利于提升旅游产业层次、质量效益和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构建乡村现代旅游产业体系是稳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应有之义,有助于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乡村现代旅游产业体系的建设路径应当围绕乡村自然资源和风俗文化、产业发展要素投入、市场机制等展开,通过夯实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培育旅游产业的科技、金融、人才等要素,完善市场运作机制,规范市场经营保障。  相似文献   

14.
纳桃村具有典型的布依族特色村落文化,文化底蕴深厚。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纳桃村蕴藏的较为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是可以与乡村文化振兴和康养旅游开发密切结合的优质资源。建立村寨文化生态保护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是纳桃村落文化传承发展的有效路径,对于促进西部民族地区村寨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休闲旅游需求的不断增加,乡村旅游成为众多国内外旅游者的首选。近几年,我国乡村旅游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很多村镇都在搞农家乐、采摘园,产业规模急速扩大,随之引发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品牌竞争,品牌特色不足、认可度不够已成为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SWOT分析,明确大同市乡村旅游品牌建设的优势,进而构建了大同市乡村旅游品牌体系,并提出相应的建设对策,以提升大同市乡村旅游的市场竞争力,助力大同市旅游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6.
贾田天 《农业经济》2023,(3):138-140
开发农村特色旅游业既是壮大乡村产业经济的基础要求,也是破解乡村旅游发展困境的现实需求。面对产业融合的时代背景,通过从特色产业、特色功能、文化品牌塑造等多维度出发,积极融合旅游产业要素、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在促进乡村旅游动态升级、绿色发展的同时,形成以农耕文化为内核,特色旅游资源与游客需求深度融合的发展业态。  相似文献   

17.
曹秋实 《山西农经》2023,(11):108-110
消费需求的变化让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更加向往田园乡村,注重乡村文化的体验,乡村体验式旅游能够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体验经济需求下的乡村旅游独特的卖点是旅游体验或旅游回忆,强调游客对文化、生活、历史的体验,强调参与性与融入性。滇西北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很多乡村旅游爱好者的不二之选,但是滇西北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滇西北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要转变发展思路,由追求高速度增长向追求高质量发展转变,在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完善基础设施、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增强村民参与感、培养高科技专业人才等方面大做文章。  相似文献   

18.
作为我国当前旅游产业中的一支有生力量,乡村旅游促进了旅游产业与农村经济的双重发展,但开发过程中对农耕文化的传承发展不甚理想,阻碍了乡村旅游的深入发展。本文在阐释农耕文化内涵、表现形式与特性的基础上,通过对乡村旅游开发成绩与存在问题的简要分析,就其开发原则与发展对策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多样,文化多元,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信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和富有价值的旅游资源,更是优秀传统文化、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和精神家园,承载着人们的乡愁记忆。保护传统村落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发展乡村旅游是振兴村落文化的开端。以桂林市灵川县青狮镇江头村为例,研究了村落文化振兴和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机制。  相似文献   

20.
黄艳  金发起 《农业经济》2024,(4):136-138
县域乡村旅游构成了中国旅游的基本盘。在总结县域乡村旅游发展困境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消费扩容升级的新特征,提出了合理整合县域乡村旅游资源、挖掘县域乡村旅游亮点塑造消费场景、培育乡村特色文化建设消费品牌、举办特色节庆活动培育消费热点和打造信息推介和特色产品营销平台等五方面县域乡村特色旅游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