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外商直接投资对一个国家产业结构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它直接关系着产业结构优化的程度。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还需要有不小的改进。基于此.本文对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的利弊作分析,进而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研究产业结构变动的原因以及和FDI的关系,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FDI对我国产业的贡献,最后得出结论认为FDI对我国产业结构演变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加快了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变。 相似文献
3.
土地政策的偏向性对我国区域间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出现明显差异,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拉大。为避免区域间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失衡,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宏观区域政策,力图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差距,而其中重要政策之一就是偏向中西部的土地优惠政策。本文将土地要素引入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对各省区市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偏向中西部的土地供应政策并没有加快地区间经济差距缩小的速度,反而阻碍了区域经济的收敛。这主要是因为:中西部地区利用土地融资的能力远低于发达地区;在土地供应指标倾向落后地区过程中,中西部地区各省区市的土地供应也有差异,较落后的省区市没有获得相应的土地供给倾斜政策红利;落后地区的划拨用地所占比例过大,且相较于发达地区上升较快。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CES生产函数,采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法,以我国2006-2015年11个沿海各省市的海洋经济相关数据为样本,估算了我国海洋经济的资本-劳动要素替代弹性和技术进步偏向。研究结果发现:除上海市的海洋经济资本和劳动之间属于替代关系,其余各沿海省市的海洋经济资本和劳动之间均属于互补关系;同时我国各沿海省市的海洋经济技术进步均是偏向于资本的。 相似文献
5.
广西吸引外资的规模在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但外资对广西产业结构的影响如何,是否对广西产业结构升级起到了预期的作用。本文利用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及格兰杰因果关系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并且提出利用外资推动广西产业的调整与升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7.
近年来,中国不断积极吸引外资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显而易见,但FDI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却存在着区域差异性,并且对西部地区、中部部分地区等中国欠发达省份产业结构的调整机制还不甚明确.本文以中国农业大省河南为研究对象,首先论述了河南省产业结构与FDI的发展现状,通过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河南省各次产业结构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使用PVAR方法控制变量之间的内生性相互影响,分析检验FDI和研发投入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FDI对产业结构优化有显著地直接促进作用,此外通过促进国内研发投入,对产业结构优化也有间接促进作用。我国应根据各地经济发展不同状况制定不同的引资政策;同时增加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9.
鉴于外商直接投资不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从江苏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正负面效应分析入手,选取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与FDI两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实证分析方法,对外商直接投资于江苏产业结构升级进行了系统分析,最后提出了合理利用外资促进江苏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当今在知识管理上出现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在管理上出现的偏向性,并从知识应用的角度构建了知识管理的三层应用框架。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研究产业结构变动的原因以及和FDI的关系,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FDI对我国产业的贡献,最后得出结论认为FDI对我国产业结构演变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加快了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变. 相似文献
12.
13.
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释放数字技术赋能红利是新发展阶段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构建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阐述数字经济创新、技术赋能偏向与产业结构转型之间的影响机理,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定量分析,指出数字经济创新是生产要素在产业间优化配置的重要驱动力,技术赋能偏向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传导作用,而制造品、传统服务品与数字品之间的替代弹性差异决定要素流动方向。基于中国2005—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创新能有效推动产业结构向服务化转型,这一结论与数值模拟的第三种情形相似,且在采用工具变量、调整样本范围、替换解释变量、考虑遗漏变量、排除时间趋势后仍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技术赋能偏向是数字经济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渠道,而市场机制是数字经济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的更深层次途径。 相似文献
14.
经济新常态和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中国经济迫切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尤其是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创新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文章根据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企业加快海外并购等典型事实,基于李嘉图框架构建了包含逆向外包的一般均衡模型,从理论上论证了逆向外包作为一种后发国家集聚全球创新资源的新方式,能够弥补后发国家高技能劳动力的不足,诱导企业采用更加偏向技能劳动力的生产技术,进而对后发国家的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产生促进作用。利用制造业16个细分行业2003-2011年样本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本土制造业企业主导的逆向外包显著促进了制造业的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FD I和人力资本供给的增加加速了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形成和发展。文章的研究不仅丰富了现有的关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和逆向外包的全球化理论,对中国制造创新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16.
外商直接投资对一个国家产业结构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它直接关系着产业结构优化的程度.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还需要有不小的改进.基于此,本文对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的利弊作分析,进而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决定了投资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1990-2011年山东省三次产业国内投资、FDI以及三次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时间数列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促进三次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结合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提出调整山东省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外资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作用机理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利用外资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关系为中心,在分析了我国当前利用外资的总体情况,阐明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利用外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机理,提出了我国现阶段利用外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经济研究》2016,(2):126-139
国有企业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在经营中享受了各种偏向性政策,是中国微观企业运行的典型特征之一。本文首先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为国有企业构造各种特征相似的非国有企业对照样本,通过反事实分析测算对国有企业的偏向性政策造成的扭曲,然后在Hsieh&Klenow(2009)的框架下估算这一扭曲带来的经济效率损失。研究发现,偏向性政策主要通过产出扭曲和大型企业两种渠道影响资源配置效率,使得国有企业的资本和劳动过度配置。偏向性政策影响了企业分布,导致国有企业盲目扩张,这是造成中国产能过剩的原因之一。偏向性政策造成的效率损失已经显著下降,国有企业数量的减少和单个国有企业的效率损失不断下降是两个主要原因。产权问题的解决会缓解国有企业造成效率损失的问题,非国有注册资本占比达到一定幅度(50%以上),国有企业资源误置效率损失显著下降,但继续增加非国有注册资本,对国有企业资源误置效率损失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数字化转型加速,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已对劳动力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利用中国2000—2018年细分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数字化正在逐渐弱化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程度,对劳动报酬份额整体上有正向影响,并存在行业异质性。制造业数字化提高了劳动效率,使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导致单位产出的劳动需求减少,对劳动报酬份额有负向影响;服务业数字化提高了资本效率,使技术进步的劳动偏向程度加深,对劳动报酬份额的正向影响增强。从细分行业看,相对于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数字化对劳动报酬份额的负向效应更强;数字化对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劳动报酬份额的正向效应较强,对数据密集型服务业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为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