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从昆曲“青春版”《牡丹亭》看秦腔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家琪 《新西部(上)》2010,(5):112-112,59
本文分析了秦腔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式微和萎缩的原因,认为不在秦腔艺术本身,而在于振兴和发展这一传统文化的方式和措施.我们应借鉴昆曲"青春版"<牡丹亭>这一古老艺术获得新生的成功范例,从政府投入、剧目推陈出新、受众群体挖掘等方面立体应对文化消费的挑战,从而振兴秦腔,发展秦腔这一古老艺术.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分析了秦腔的文化意蕴。她汲取秦汉杀伐悲壮的时代遗风,经历了大唐盛世的雄浑大气,接受了宋元艺术融合的天然给养,最终悲壮地绽放在花雅之争的舞台上。进一步分析了秦腔文化的发展与特色,认为:第一,秦腔是秦人崇高人格的艺术化;第二,秦腔是秦人生命意识的共鸣与呐喊;第三,秦腔的发展受关中方言的影响,是关中方言文化的艺术体现。  相似文献   

3.
张升高 《西部大开发》2011,(2):191-191,198
秦腔艺术历史悠久,遗产丰富,在祖国浩瀚广博的传统文化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秦腔打击乐以它铿锵豪放、粗犷激昂之乐声,伴随着秦腔艺术走过了漫长的历程,成为祖国戏曲音乐的瑰丽奇葩。现就打击乐在秦腔戏曲中的应用问题,谈一谈个人的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4.
王宏伟  张鑫 《当代陕西》2011,(10):24-24
一元钱能干什么?在渭南,一元钱可以欣赏到一台专业而精彩的秦腔大戏,这就是渭南市秦腔剧团推出的“一元剧场”。据说,自从有了“一元剧场”,那可是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相似文献   

5.
侯磊 《新西部(上)》2013,(Z1):148+159
本文阐述了我国戏曲和秦腔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探讨了秦腔的艺术特征。认为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自成一家;秦腔的唱腔与伴奏丰富多彩、优美动人,"彩腔"用假嗓唱出,音高八度,似吼秦腔;秦腔的内容反映了陕甘人民耿直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和淳朴敦厚、勤劳勇敢的民风;秦腔的角色丰富,形象生动。是具有鲜明自身特征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6.
易鸿 《中国西部》2012,(2):158-158
易俗杜秦腔——翻开旅行笔记本第一页,写着这大大的五个字。传说中的西北腔调,百年戏楼的身影,是我们寻访长安古风的第一站。铺开地图,寻找西案板街,那条古老的巷子深处,是我们要寻访的秦腔根据地——易俗社。  相似文献   

7.
爱上秦腔     
马晏 《当代陕西》2008,(10):51-51
来陕西以前不曾听过秦腔,听过的地方戏剧,像豫剧、越剧也都是在看电视的时候轻轻掠过,从来不肯多听。初到西安,时常可以见到大群人聚在一起吼秦腔,连吼带叫的,让人半天也听不懂唱了啥,避之唯恐不及。而秦腔与陕西人的生活如影随形,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时时处处可见它的身影。在这里呆的时间长了,耳濡目染,慢慢习惯,就不像刚开始,一听到它就似心里爬了蚂蚁,匆匆掩耳离去。  相似文献   

8.
郭英蕾 《魅力中国》2011,(17):208-208
《秦腔》从夏天智与脸谱马勺的纠葛与热爱的角度,写出了秦腔这一戏剧形式的没落和难以拯救的无奈,从夏天义对土地的保护并为此在商业席卷的浪潮中挣扎和抗争中,表现出城市化进程中对农村文化的破坏。  相似文献   

9.
大秦之腔,古调新弹。金秋送爽的夜晚,慷慨激昂的秦腔之声萦绕在西安古城墙东、南、西三面上空,第五届中国秦腔艺术节隆重开幕。参加本届秦腔艺术节演出的新创剧目风格各异,精彩纷呈,代表了现阶段秦腔艺术发展的最  相似文献   

10.
她是一名电视播音员,但对秦腔情有独钟,在担任新闻主播的同时,又兼任戏曲栏目《秦之声》的主持人。然而有趣的是,她的女儿也继承母业,当上了电视播音员,同样爱秦腔、唱秦腔,并和母亲同台表演,赢得观众一片喝彩声。  相似文献   

11.
《发展》2011,(1):165-F0003
近年来,兰州文化发展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显著提高。特别是2010年,兰州市文广局在地处黄河北岸的金城关文化风情区和九州台风景区相继建成了中国秦腔博物馆、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及兰州国学馆,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引起了强烈反响,先后有20多万观众走进“三馆”,品味古老秦腔、感受传统非遗、领略深厚国学。在大手笔规划中酝酿而成的文化建设成果在省城兰州精彩绽放。  相似文献   

12.
浓郁的秦腔现代剧荡气网肠,催人泪下,写出了时代变迁大潮中农民进城的奋斗史,唱响了“陕西精神”的时代强音。  相似文献   

13.
古城西安,以它博大精深的文化闻名于世。就戏曲而言,种类繁多,各具特点,有秦腔、眉户、碗碗腔、木偶、道情等。如今在护城河边,每逢星期二、四、六、日及重大节日,从环城南路的建国门到和平门之间,就有五六个戏班子,形成了一个异常兴旺的“戏曲超市”。人们在这里可以欣赏到秦腔、豫剧、眉户,还可以零距离观赏木偶,  相似文献   

14.
韩磊 《走向世界》2011,(3):34-36
"东北二人转凭借赵本山的鼎力宣传,现在已经唱红全国,我们秦腔什么时候才能出个‘赵本山’,让秦腔也在全国火爆起来呢?"日前,有热衷秦腔的网友在网上发出了这样的疑问。置身"曲山艺海"的泉城济南,我们不禁也发出这样的探问"济南何时能出个‘赵本山’"?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青春是一首歌,跳动的音符撞击出时代的脉搏;有人说,青春是一本书,书写的文字倾诉着无悔的执着;有人说,青春是一团火,灼热的光焰映射着生命的辉煌;有人说,青春是一条河,汹涌的激流荡涤着人生的污浊。拥抱着青春,宁波青年点燃了志愿宁波的星星之火。  相似文献   

16.
《走向世界》2014,(8):18-18
2013年,赵薇导演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勾起了“70后”、“80后”怀念青春的情结。青春就是用来追忆的,当你怀揣着它时,它一文不值,只有将它耗尽后,再回过头看,一切才有了意义。如果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向20世纪90年代的青春致敬,那么韩少功则以《日夜书》向“50后”“致青春”。  相似文献   

17.
熟悉秦腔的观众,没有不知道易俗社花旦全巧民的。她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项目传承人,中国表演艺术家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三滴血》是其代表作之一。18岁登台演《三滴血》,先后得到过尚小云先生、荀慧生先生对她这出戏的指导。她的“未开言来珠泪落……”让无数秦腔爱好者迷醉其中。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热映,时下大家讨论最热烈的话题莫过于缅怀青春。片中女主角说.青春是用来怀念的。其实,用一场旅行来追忆青春,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龚艳 《沪港经济》2009,(5):67-67
Q:你的青春跨越了成都和上海.这两个城市有不同的青春吗? A:在成都,我感受的是浓烈的青春,而在上海,我发现当财富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已离青春越来越远。后来我悟到了,其实是一种创新力的缺失。  相似文献   

20.
火红的青春 火热的事业 人生若是雄浑的交响,青春必是那最激越的一章;人生若是缤纷的彩虹,青春必是那最亮丽的一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