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良 《糖烟酒周刊》2005,(16):32-32
山东省是中国啤酒产量最大的省份,也是市场竞争最激烈的地区。在山东聚集了众多的啤酒知名品牌如青岛、趵突泉、烟台、银麦、琥珀、绿兰莎、无名、三孔、克代尔、克利策等等。但是除青岛外,其他强势品牌处于胶着竞争的局面,主要采取低价竞争的方式固守一方市场,由于内耗严重,造成鲁啤整体利润率降低,虽然品牌众多但没有很好地推动整个山东啤酒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济南和北京是青岛啤酒的两个战略性市场,占领济南可以一统鲁啤,稳固自己的后方。拿下北京可以提升自己的品牌力。但由于趵突泉啤酒和燕京啤酒的强势。这两个市场成为青啤最难啃的硬骨头。几番争夺之后。青岛啤酒在这两个市场上依然没有大的斩获,最近,青岛啤酒打出社区牌,开始采取攻心战略。  相似文献   

3.
小刘 《糖烟酒周刊》2007,(11):124-125
我在湖北一个地级市场做啤酒代理,从2006年才开始,可以说是个“新手”。做啤酒的同行都知道,每个区域都会有个地方强势品牌,这些品牌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其所在的市场也很封闭,因此外来品牌很难进入。对于一些大品牌产品如青岛、雪花、燕京来说,可以依靠品牌影响力,采用错位营销方式,避开和地方品牌的正面冲突,占据高端市场。而对于小品牌来说,要进入市场,就难免和区域强势品牌展开正面交锋。  相似文献   

4.
刘会民 《糖烟酒周刊》2005,(38):B0026-B0026
在济南市场,青岛啤酒和济南啤酒(品牌名称是趵突泉啤酒)竞争激烈,抬高了进入门槛,令外来品牌纷纷止步?然而,一个名为“趵青爽”的买断啤酒品牌,却在两强相争中不断扩大了市场占有率。趵青爽销售公司总经理田庆华认为,青啤和济啤的关注焦点都在对方身上,市场对策也都是针对对方制定的,对于新兴品牌的关注度不高?从细微处着手,找好切入点,新兴品牌就能够打开济南啤酒市场的缺口。  相似文献   

5.
赵菁  周淼 《广告导报》2004,(6):55-56
我国现有啤酒企业400多家,啤酒产量发展迅猛,位列全球第二,其中年产量在20万吨以上的有23家,其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占全国总量的50%以上。当前,国内颇具实力的啤酒品牌有: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华润啤酒、珠江啤酒、哈尔滨啤酒、惠泉啤酒、金威啤酒等(如下图:中国主要啤酒品牌)。  相似文献   

6.
洪帆 《糖烟酒周刊》2006,(15):46-47
2006年,华南啤酒市场风云际会。珠江、青岛、华润、金威、燕京、金星、重啤等巨头基本完成了在广东市场的排兵布阵,布局完成之后,中盘拼杀将如何进行?外来者如华润、燕京如何攻,本土强势品牌珠江、金威又如何动作?谁是市场上的领先品牌,市场未来走势如何?记者经过调查发现。[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今天的食醋市场,如同数年前的牛奶及啤酒市场,几乎每个区域、甚至每个城市,都有一个区域性强势品牌占领,品牌集中度低,市场份额极度分散。老陈醋企业也不例外,不同老陈醋品牌都在割据占领不同的大大小小的区域市场,  相似文献   

8.
经过一番激烈的市场争夺后,目前华润在天津中低档市场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豪门、趵突泉、蓝带、珠江等品牌的市场份额不大,青岛则选择了高端市场,进行精耕细作。  相似文献   

9.
1997年,青岛啤酒向济南市场发动了第一轮攻城战。当时青岛啤酒推出了低价位的“青岛大众”,一瓶比趵突泉啤酒便宜一毛钱左右。但是,战事只持续了一个夏季,年末青啤便从济南市场撤回这种未能发威的低价位“武器”。  相似文献   

10.
良度 《华糖商情》2001,(22):28-28
山东是我国啤酒生产第一大省。据统计,2000年山东省内啤酒产量283.4万吨,人均31.22L。这么一个庞大的产量,使得山东省内的啤酒具有特别明显的特点,几乎全是本地的品牌活跃在舞台上,外地品牌是少之又少。本地的品牌在不同地市的竞争也是异常激烈,有一些你死我活的味道。  相似文献   

11.
良度 《华糖商情》2001,(26):30-30
甘肃省市场上的啤酒品牌相对较少.地产强势品牌只有黄河、西凉、五泉三个.前属于黄河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后面两个属于甘肃农垦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啤酒市场一直是地产品牌的龙虎斗.宝鸡啤酒曾试图在兰州等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最终还是被淘汰出局。近年来,国内啤酒业两巨头青啤和燕啤也开始渗入甘肃市场,尤其是青啤并购西安汉斯后,兰州等市场上一夜间遍布汉斯啤酒。黄河集团、.农垦集团据此都做了不少调整,以求建立一个对自己有利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李光斗 《糖烟酒周刊》2005,(20):B014-B015
纵观中国的啤酒市场,青岛、雪花、燕京、珠江等本土强势品牌在资本并购的基础上,取得了规模和竞争力的极大提升,促进了在全国市场和区域市场的竞争力:而进入中国的世界级啤酒巨头,像INTREBREW、美国A&B、南非SAB、英国纽卡斯尔、日本朝日……,也持资金与品牌在中国的啤酒市场中频繁运作、划分势力,在这块儿已经硝烟弥漫的土地上演绎着中国啤酒市场的本土化与国际化之争。  相似文献   

13.
趵突泉啤酒的保卫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久前,一向躲在暗地的青岛啤酒济南分公司老总再度易人——业界分忻,这意味着今年夏天青啤在济南市场出招将会更为“生猛”。不过,一向是本地老大的趵突泉啤酒自然不甘示弱,放出话来,随时愿奉陪青啤鱼死网破……  相似文献   

14.
中国燕京旗下的莱州分公司啤酒品牌——光州啤酒,曾经在青岛啤酒的老家青岛市取得过非常大的业绩,但由于几经股权更迭,多次易主,加上品牌运作的老化,光州啤酒的市场份额不断丢失,“产品售价低、促销费居高不下、经销商不挣钱”等问题表现突出。当时光州啤酒能够运用于品牌推广的费用又不到100万,要重塑品牌,止住销售下滑,还要提升品牌的毛利,难度很大。怎样改变目前的品牌运营弱势,重新取得竞争优势呢?  相似文献   

15.
韩晓娥 《商》2013,(12):70-70
青岛啤酒是中国啤酒市场巨头之一,其品牌战略值得研究学习。本文从青岛啤酒的内外部环境、战略内涵等方面进行分析,针对其多品牌营销模式的优势与劣势,为青岛啤酒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未来中国啤酒的发展趋势将是龙头企业垄断市场,中国本土啤酒品牌处于领导地位。而领导行业的龙头将在青岛、燕京、雪花间产生。这三大啤酒企业在完成了前期并购后,开始在自己的区域内精耕细作,处于整合的收获时期。然而三大品牌所构筑的区域板块在运动中也加速了碰撞,其中最激烈的当是燕京和青岛。  相似文献   

17.
梁剑 《华糖商情》2000,(50):37-39
2000年是中国啤酒企业竞争最激烈的一年,燕京、青岛等大品牌打破啤酒区域性消费特点,标志着中国啤酒业全面进入“战国”时代。大品牌南冲北突、征战四方,地域品牌死守阵地,寸土不让,形成了一个个啤酒区域战场。通过对这些战场的分析,希望能够看出世纪末中国啤酒市场的格局。  相似文献   

18.
刊中报     
《糖烟酒周刊》2006,(15):54-55
三巨头重新排位,雪花铺量第一 近期,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分别通过其上市公司披露了2005年的经营业绩。据年报有关数据显示。华润雪花出品的全国品牌“雪花啤酒”2005年产销量高达158万吨,已超过燕京啤酒和青岛啤酒的销量,成为全国销量第一的啤酒品牌。  相似文献   

19.
并购.让中国啤酒企业的规模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包括“第一集团军”的“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和“华润雪花啤酒”,以及处于第二竞争梯队的“金星啤酒”、“珠江啤酒”、“金威啤酒“、“重庆啤酒”、“黄河啤酒”.”蓝剑集团”等等.都通过资本并购、异地自建工厂等扩张手段.获得了规模竞争优势。但是自2004年青岛啤酒总裁金字国先生率先提出“整合”以来.”整合”成了各啤酒业巨头思考和行动的头等大事.包括像A—B啤酒集团、SAB啤酒等在内国际啤酒巨头.亦掀起了对中国并购或者控股啤酒厂的“整合”。包括业务链的整合、市场链的整合、管理链的整合、人才的整合.尤其是品牌整合.更是成了愈来愈多啤酒集团继“规模并购“之后的“重点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20.
除了土著品牌珠江,金威,惠泉,雪津,青岛,燕京,华润雪花,重啤等品牌也插足华南,一个东莞竟然容纳了三大啤酒品牌100万吨的产能。[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