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来瑜 《秘书工作》2007,(5):42-43
我们在撰写文稿时,如果适当地使用一些成语,常常会使文稿生动简洁、形象鲜明.因此,掌握一些成语知识,对我们写好文稿很有帮助.这里,我浅析一下成语"逐鹿中原"和"鹿死谁手"的含义和由来,供广大秘书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食古不化"与"人心不古"这两个成语,最初都被用于贬义,现在倒可以有一些新解. "食古不化"这个成语来源于清代陈撰编辑的《玉几山房画外录》下卷所载的恽向的《题下作画册》:"可见定欲为古人,而食古不化,画虎不成、刻舟求剑之类也."后人用"食古不化"比喻对所学的古代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不善于结合现实情况灵活运用知识,不能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3.
认知语用学的飞速发展,激发了人们去认识语言的本质属性和运行机制。因为有心理推导等因素的参与才形成了新兴成语,在交际过程中,认知语言学中的关联理论更是制约着它们的使用。本文以"人艰不拆"等新兴成语为例,运用关联理论去探讨新兴成语在认知语境中的使用和理解,着重分析新兴成语在交际中的认知过程,目的在于揭示语言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始作俑者"是一个常用成语,我们经常能在文稿和报刊上见到它的影子."始作俑者"究竟是什么意思?它源自何处?它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现在,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相似文献   

5.
"望其项背"是一个比较常用的成语,多用于否定句式,很多成语词典和语词词典都收录了它.尽管各种词典的解释不完全相同,但其表示"有希望赶上或达到"的基本语义则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汉语中有个成语叫"明日黄花",但读书看报时却经常见到"昨日黄花",且出现的频率颇高,大有与"明日黄花"分庭抗礼之势.私下与人讨论,有人以为应遵循语言文字的"约定俗成"原则,从便于理解的角度,认同"昨日黄花"的"合法地位".  相似文献   

7.
陈樟文 《秘书》2013,(2):38-39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由于各种原因,一些成语中的字词很容易被读错,在这里笔者从四个方面列举一些实例。多音字错读据粗略统计,《新华字典》中所列多音字有六百多个。多音字的读音至少有两个,个别字甚至有五个之多。一些成语因含有多音字而容易读错。1.宁缺毋滥。指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宁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顾质量贪多凑数。"宁"是多音字,此处意为"宁可",正确读音是nìng,不能读作níng。  相似文献   

8.
成钢 《上海质量》2003,(7):27-28
早在1996年夏天,笔者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的一个大型书市展览会上,看到一本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当时刚出版的《中国成语大词典》(缩印本).翻开该书,看到"缩印本出版说明"中提到"改正原书一些错误……"的字样,不禁引起了我的兴趣.尽管家里已经有一本也是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成语大词典》,但还想看看新出版的"缩印本"对原版本究竟有哪些"改正",于是当即掏钱买了一本"缩印本".  相似文献   

9.
"惟楚有才"和"楚才晋用"是两则成语典故.一曰楚国人杰地灵、盛产人才;二曰楚国徒有人才、尽为晋用.两个成语串连起来理解,虽有讥讽、暗贬楚人之意,但勿庸讳言,在历史上这却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0.
我们都熟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成语,很多人以为这句成语只不过是一句防微杜渐的警世箴言而已,殊不知"千里长堤,溃于蚁穴"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相似文献   

11.
"首当其冲"这个成语,是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首先遭遇灾难、损害.在分析这个成语之前,暂且先看下面两个用对的句子:……  相似文献   

12.
说到"五毒俱全",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那是一个贬义成语,用来形容某一个人时,那个人简直就是坏得没法再坏了,不但不成器,而且千刀万剐都不解恨。其实,这是一个误传的成语,"五毒"最初指的可不是什么危害社会的某些劣迹、某类人,而是五种济世良药。最初的"五毒"是指五种主治外伤的五种药性猛烈之药。《周礼.天官》载:"凡疗伤,以五毒攻之。"此"五毒",据文献记载指的是:石胆,丹沙、雄黄、礐石、慈石。这五种药材,虽说毒性较强,但药力亦猛,故也被医家称为"灵丹"。"五毒"各具非凡的药性和药力:石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似乎对数字"三"特别钟爱,带"三"字的成语不胜枚举.比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等等.老子曾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当代中国有"三个代表".更有西方研究得出结论:人们瞬间只能记住三个要素.看来用"三"来说明道理,不仅符合人类的逻辑思维习惯,也是物竞天择的自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高屋建瓴“和“高瞻远瞩“这两个成语,既是很古老的,又是现在很常用的.尽管它们所表达的意思有一定联系,但它们各自的所指词义明显不同,各自的能指范围差别很大.所以,这两个成语是不能混用的.……  相似文献   

15.
有一些成语彼此之间只有一字之差。这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所差的字意思相同或相近,属于异形成语,即一条成语的两种不同书写形式,使用哪种形式都可以。例如"揠苗助长"和"拔苗助长","百口莫辩"和"百喙莫辩","没齿不忘"和"没齿难忘","目不暇接"和"目不暇给"等。另一种是所差的字意思不同甚至相反,是两条不同的成语,成语意义的差别就在所差的那个字上。这类成语很容易被混为一谈,造成误用,我们不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都熟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成语,很多人以为这句成语只不过是一句防微杜渐的警世箴言而已,殊不知"千里长堤,溃于蚁穴"是确确实实存在的。2003年夏天长江遭遇了特大的洪灾,荆江大堤公安县南平镇堤段出现管涌,大堤危在旦夕,经专家判  相似文献   

17.
赵丕杰 《秘书工作》2014,(12):67-69
正有些成语很常见,也不难理解,但是其中有一个字具有关键作用,能否扣准这个关键字,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运用这类成语。这种情况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有些成语中包含"如""同"之类的动词,这类字在成语中具有关键作用,运用时必须扣准,否则就会把"如同某种事物"说成"就是某种事物"。例如:"感同身受"原意是内心  相似文献   

18.
朋友,社会上的厂‘告“成语”中.存在许多错误,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广告“成语”错误多@刘伟龙~~  相似文献   

19.
日前在报上看到一篇题目为&;lt;“空穴来风“还要用错多久?&;gt;的文章,批评当前把“空穴来风“用为“毫无根据“是错用了这个成语.凑巧我对“空穴来风“这个成语有点兴趣,于是,查阅了一些资料,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下面谈谈我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成语是指人们长期以来沿用的固定词组,其特点是约定俗成、结构固定、言简意赅。成语大多有一定的出处,词义往往不限于字面。近些年,滥用成语的现象相当普遍,新闻媒体错写、误用成语的现象为数不少。下面试举几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