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数据报告     
《中国广告》2009,(11):157-158
4200万 继德高中国上海R&F受众测评调研2008年发布之后,北京地铁R&F受众测评调研项目也已经完成。在中国首都,广告主首次能够获取关于户外媒介策划所需的关键媒介指标。  相似文献   

2.
《广告大观》2011,(10):99-101
随着各级别城市间互联网渗透率差距越来越小,网络日益成为接触全国性受众的有效媒介,对于互联网消费者的研究也就成为关注的热点。近期,全球领先的市场营销传播集团——安吉斯媒体集团(Aegis media)发布了针对中国市场的《互联网行为洞察报告》.  相似文献   

3.
姜佳钰  李瞳 《消费导刊》2022,(15):101-105
随着移动端的普及降低互联网经济的意见导向门槛,自媒体与营销环节的融合助推新型供销方式的产生。由于网络商品销售与购入的长历时性、多环节性以及无接触性,增加了用户对商品的时间消耗以及资金消耗风险,网络测评自媒体应运而生。测评单位的流行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媒介可供性,对相关品牌及其受众产生重大导向。然而缺失的法律规范、市场准入以...  相似文献   

4.
<正>2011年2月12日:国际领先的媒介研究和分析服务供应商Kantar Media成功收购了德国Spring Wirtz und Pischke GmbH & Co. KG。以拓宽自身在互联网受众测量方面的业务范围,并提高自身的市场占有率。Kantar Media已在全球59个国家对数字电视时代受众的跨媒体使用行为展开研究,本次收购正是以Kantar Media在全球广泛的业务运作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广告》2008,(10):156-157
继年初德高中国发布巴士R&F(到达率和接触频次)受众测评调研结果之后,在业界高度关注和期待下,德高中国日前又推出了中国首个地铁广告R&F受众测评调研。R&F这一国际通用媒介货币在地铁广告取得的突破.必将惠及整个户外广告传播行业。  相似文献   

6.
以数字化发展为明显特征的后信息时代,传统的大众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等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受众的主体地位由被动转向主动,成为约翰·费斯克所说的"生产性受众"。目前,我国已拥有6.18亿网民和超过11亿的手机用户,成为全球新媒体用户第一大国。面对新媒体环境下受众行为的无序影响,提升新媒体生产性受众的媒介素养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广告导报》2008,(3):73-80
受CCTV未来广告委托,CTR于2007年12月特进行体育营销受众与广告主调查项目。 本次研究应用了受众定量,广告主/广告公司深访和连续性数据综合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其中连续性数据包括CSM收视数据、CNRS媒介与产品研究数据,MI媒介智讯广告监测数据。  相似文献   

8.
品牌动态     
《网际商务》2011,(7):96-96
“网络电视台”跨媒介营销测评体系研究项目启动 6月13日,由CNTV中国网络电视台(www.cntv.cn)与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联合举办的网络电视台影响力与跨媒介整合营销价值测量体系实验项目启动会暨网络电视广告联盟筹备组成立仪式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9.
2007年5月,备受瞩目的《Netmeasure 2007中国 B2C 电子商务网站受众测量报告》在北京隆重发布,2006年度中国互联网多项关键受众测量数据首度披露。主要细分媒介关键测量数据等也在主网站(www.dcci.com.cn)揭晓。  相似文献   

10.
TNS 《市场研究》2008,(1):63-63
<正>BARB(英国广播受众研究委员会)近日宣布全球领先的市场研究与资讯集团TNS(中国CSM媒介研究外方股东)赢得了英国电视受众研究的两个重要合约,合约自2010年起生效。  相似文献   

11.
悲喜尼尔森     
张欣 《广告大观》2005,(4):51-54
我看尼尔森。尼尔森媒介研究是全球领先的电视观众研究和相关服务的研究公司,从属于全球领先的提供媒介和娱乐行业资讯服务的VNU媒介研究和资讯集团。在美国,尼尔森的全国个人收视记录仪服务为所有全国性节目来源,例如广播网络、有线网络、西班牙语电视和全国性节目中心提供受众研究服务。当地收视监测研究则服务于美国210个市场的电视台、地区性有线网络、MSO、有线内部网络,西班牙语电视台,并在其中55个市场提供电子收视记录仪服务。尼尔森媒介研究还通过尼尔森Monitor Plus向美国和全球其他30个市场提供广告资讯服务。通过结盟的方式建立的网络,广告资讯服务的范围覆盖到70多个国家、全球85%的广告花费。此外,尼尔森通过Nielsen/NetRatings提供互联网使用和广告资讯。2004年的4月到6月,尼尔森媒介研究美国总部计划在美国进行的“当地个人记录仪收视服务”(LPMs)在推广过程中遭遇来自各方的抗议声。新系统的推广计划被推迟的原因是反对方认为其收视样本低估了美国拉丁裔和非裔电视观众的数量,所得的收视率数据不能客观反映这部分观众的收视行为……本刊分别约请两位专业人士,站在不同的视角就此事件发表见解,目的在于:让思想的火花在不断地碰撞中产生不同以往的光芒,让读者产生阅读的兴奋与参与的热情。  相似文献   

12.
王庆 《价格月刊》2007,(2):93-94
受众是媒介信息的接受者,是媒介传播的终端,也是对媒介传播效能具有决定作用的最活跃资源。可以说,谁掌握了受众资源,谁就能决胜于市场。目前,我国媒介都已经认识到受众资源开发的重要意义,但在媒介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缺乏科学可行的受众资源开发模式成为制约媒介发展的瓶颈。本文针对媒介受众资源开发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3.
新媒介环境下新闻采写课程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新媒体对新闻采写的冲击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媒介融合的加速和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媒介融合要求新闻采写课必须打破过去课程设置过窄、教学方法单一的困境,培养学生跨媒介的思维能力和一专多能的报道技能。移动互联网的崛起要求新闻采写课在培养学生政治敏感、宣传意识的同时,应加大受众意识、服务意识方面的训练,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公信力;此外采写课还应培养学生在移动互联网上获取信息、创作"微"新闻的能力,为他们将来的新闻报道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媒介环境的改变导致受众媒介接触行为发生变化,也带来营销环境的改变,在新媒体环境下应该采取怎样的品牌营销传播策略来与目标受众实现有效沟通是不具备互联网基因的传统企业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顺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传统企业已在变革的道路上迈出了步伐,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朝移动营销、内容营销、场景营销、娱乐营销、整合营销等方面持续发力,助力品牌传播,提升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吕勇 《市场观察广告主》2007,(3):I0003-I0004
所谓策划中的相关性原则,即利用品牌和受众的相关性,受众和媒体内容的相关性,到品牌和媒体的相关性进行策划,传播的目的多为直接传达品牌诉求,利用了互联网的媒介特性。考虑到早年的网民数量有限,网络传播一般是媒体组合中的从属或附加媒体。去年在Marketing2.0上的努力,更多利用了互联网的社区和用户产生内容的特性,也是Web2.0的主要特征,制造互联网上的受众广泛参与活动,将每一个参与者作为传播介质的一个元素,促使元素间互相影响,达到人际传播的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媒介,不仅是人类一种新的信息交流的方式,而且是人类一种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它适应了受众的这种多元化的需求,从向受众单纯传播新闻信息转向到为受众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社会价值多元化和媒介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传播技术的逐步成熟,进一步推动了受众群体的分化,使其向分众化、小众化方向发展,相应地,推进了个人传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媒介营销指媒介的运作过程.即媒介制作传播媒介内容产品吸引一定的受众群体.再把凝聚在这些受众群体上的注意力资源出售给广告商以获取利润的过程。各电视台的广告收入在整个收入中占了90%以上,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这个过程中,受众既是媒介内容产品一一节目的目标市场.又是媒介受众产品——注意力资源的载体.媒介的经营活  相似文献   

18.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传统传媒带来的不都是海阔天空,虽然传统媒介地位不会被轻易地撼动,新生媒介的影响已经不容忽视。在中国,每天通过互联网查看新闻信息的数量超过1.3亿人次,传统媒体发行量一压再压。加上几年间的沉淀,互联网取精去糟大洗牌,留下的一批杰出媒体平台。网上信息无所不包:新闻给各家专业媒体带来的冲击还不只是反映在发行量上,更反映在忠实受众群的流失。最重要的是网络平台给受众一个交互的机会,不只是单纯的述说,还包括聆听。这是传统传媒的缺憾,但希望不要成为难以完善的弊端。  相似文献   

19.
张志安 《中国报业》2014,(21):37-39
媒体的空间和未来的受众伴随互联网的崛起和媒介融合时代的来临,我们不得不思考未来的媒体空间在哪里?答案恐怕主要有两个:一是家庭空间,主要媒介是电视,因为它能提供共同观看、享受亲情的体验,核心功能是娱乐休闲;二是移动空间,包括公共交通上和公共场所,主要媒介包括手机、Pad和可穿戴设备,核心功能兼具社交、信息和娱乐。  相似文献   

20.
曾洁 《广告大观》2009,(4):29-33
本文以豫南C乡的农村受众为研究对象展开问卷调查,主要考察了农村受众广告接触频度、接触时间、种类偏好及广告媒介信任度对其消费观念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受众的广告媒介接触行为影响其消费观念,但具体到广告媒介接触的指标不同则影响不同,其中农村受众广告媒介接触时间压种类偏好显著影响其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