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荣 《科学决策》2007,(5):34-35
我国有13多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国家。我国的就业问题不同于发达国家,他们主要面临青年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不同于其他转轨国家,他们主要面临转轨带来的结构性失业和再就业问题还不同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他们主要面临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问题。我国就业所面临的转轨就业、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就业同时出现、相互交织的“三碰头”局面,就业问题之复杂是世界任何国家都未有过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深化体制改革、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中,出现了较为集中、严峻的下岗、再就业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个问题不仅在中国,在世界范围的经济发展进程中也是无法避免的。面对着这一世界范围内的形势,一些国家相继采取了一些严肃认真的措施,做出了不少创造性的探索,以求促进该国劳动力的就业与再就业。以下就一些国家的“就业、再就业”特色作一简略介绍,也许对我国解决相关问题有所参考。新加坡:采用“滚动铁饭碗”,调整型就业新加坡政府在制定就业政策时,以调整宏观经济方案为主导,从财政、技术、产业等…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世界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国家,就业和失业的压力更为巨大。近年来,市场机制的转换,企业改革、结构调整,大批工人下岗、失业,这些下岗、失业职工大多是1998年底到1999年初集中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根据有关文件规定,下岗失业职工在服务中心里最多享受3年失业保险金。那么,2002年便是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高峰。但令人担忧的是,再就业高峰的到来,还没有引起社会各界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就业困难,招工困难,形成一个“怪圈”  相似文献   

4.
张永业 《发展》2003,(5):30-31
记者:目前我省就业和再就业形势怎么样?朱志良:就业和再就业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而我省属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是一个老工业基地,劳动力总量过剩,失业人员持续增加与就业岗位不足之间的矛盾一直比较突出。目前,我省正面临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交织的情况,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据预测,全省每年新增城镇劳动力约10万人,而每年新增加的就业岗位只有3万个;全省农村每年约有311万劳动力需要输转,而目前的输转量只有266万,还剩余45万;同时,截至去年底,全省还有15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需要再就业,而近…  相似文献   

5.
一、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支柱力量 ,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我国这样的资本相对短缺 ,而劳动力充足 ,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国家 ,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首先 ,中小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 ,保持社会稳定的基本力量。许多国家中小企业都是创造就业的主要渠道。我国中小企业安排了现有城镇 1.4亿就业人员的 75 %左右 ;1978年至1996年 ,我国从农业部门转移出来的 2 .3亿劳动力 ,绝大部分在中小企业就业。今后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和再就业人员的“蓄水池”和“减震器”作用将会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6.
《开放潮》2003,(9):42-42
记者从8月下旬在福州市召开的福建省再就业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福建省就业供求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山区劳动力总量供求矛盾和沿海招工难的结构性矛盾同时存在;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问题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十五”期间,福建省每年需安排新成长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近40万人,而新增就业岗位历年都未超过20万个。  相似文献   

7.
再就业工程中的政府职责高建军在市场经济国家中,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主体,失业与就业乃是其调控经济生活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我国因企业破产、兼并而释放出的富余劳动力逐年增多,再就业人口的压力很大;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在我国现有的失业及养老保险只能在...  相似文献   

8.
南康市是一个拥有80万人口的年轻城市,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总量55万余人,每年外出务工收入近亿元,近年来,由于我市经济迅速发展和都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就业和再就业环境进一步宽松,特别是今年,市委、市政府对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已形成统一组织、协调指导、部门配合、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格局。截止2003年  相似文献   

9.
昭平讯昭平县切实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今年1~8月份共发放216本《再就业优惠证》,累计为2927人实现再就业。近年来。该县积极寻找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的对策与措施,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实施就业扶持力度.做好就业和再就业管理和基础工作.抓好用工信息的发布和劳动力资源库建库工作.通过举办招工招聘现场会.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10.
就业是民生之本。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结构性失业问题严重、经济增长的吸纳能力减弱成为我国当前就业再就业形势严重地三大主要因素。要解决就业问题,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就业的主导作用;必须协调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就业结构改善;必须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再就业机制;必须转变劳动者就业转念,提高就业素质。  相似文献   

11.
人口老龄化使我国的老年人口就业与再就业既必要叉紧迫。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应将城镇低龄老年人口的就业再就业作为工作重点,将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老年人口向第三产业输导,并建立健全专为老年人口就业的服务和培训机构。  相似文献   

12.
李海洋  回军 《辽宁经济》2004,(10):48-49
就业问题是一个国家经济运行和社会问题的综合反映。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增加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目标,把促进就业提高到十分重要地位。我国人口众多,结构调整、企业深化改革和城市化步伐加快形成的就业和再就业压力相互交织,劳动力供给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因此,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做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促进就业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杨静 《开放潮》2003,(7):55-56
就业是民生之本。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直接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已经成为带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实施再就业工程,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再就业的政策措施,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各级党委和政府也充分认识到再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将再就业工作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和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正确处  相似文献   

14.
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是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大问题。各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以广开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在劳动力超供给的情况下,面对1000多万要求就业和再就业的庞大劳动大军,这些政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口的膨胀、经济的全球化,使”有限的就业机会与众多的劳动力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失业已成为全球的病疾。面对顽症,各国纷纷采取了一些措施和方法,以摆脱失业的困扰,促进本国劳动力的再就业。笔者搜集了一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再就业工程中的主要做法,对研究我国劳动力再就业有着一定的参考作用。一、美国:加强技术培训卜一睹备型就业美国早在10年前iii:j--一始注重再ha培i)I,帮助失业者尽快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为此,美国国会和政府为再就业培训制定了不少法律,其中的“就业培训合作法”是最早的主…  相似文献   

16.
傅象喜  米江霞 《发展》2008,(7):125-126
创业教育是在世界经济社会高度发展而劳动力面临就业再就业巨大压力的背景下提倡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模式。在人才竞争目益激烈的今天,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趋势;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不仅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引领和带动大学生就业的发展方向和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劳动力转移和再就业问题是个比较复杂的世界性难题。随着我国经济实行“软着陆”成功,特别是物价涨幅明显回落,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抑制,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 我国劳动力再就业面临的形势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就业问题包括城镇就业问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农村需要转移的剩余劳动力,若按照规模经营和机械化生产的标准计算,“九五”期间我国农村至少有一亿以上的劳动力需要转移。城  相似文献   

18.
下岗失业职工逐年增加,牵动着党和政府及广大市场的心,亟待进行研究和探讨。本文客观地分析了齐齐哈尔市实施再就业工程的现状和走势,认为再就业资金来源不足,劳动力 市场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就业比较窄,下岗失业者择业观念比较陈旧是实施再就业工程的制约因素,而要突出重围,建设政府放心,人心满意的再就业工程,必须多方筹措资金,广开就业渠道,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引导下岗职工树立新的择  相似文献   

19.
就业是民生之本。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温家宝总理两度谈到当前面临的最紧迫任务时,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均“榜上有名”,去年3月又首次将再就业工作任务列入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这都充分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对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和社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就业再就业的方针政策,取得显著成绩,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基本解决。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促进就业任务十分繁重。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奋斗目标。就业促进法对促进就业工作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