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5.
7.
8.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原则。文章分析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以及实现二者相结合的条件、形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论按贡献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的最高理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主张按贡献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的最高理念和基本原则,邓小平也多次强调这一原则。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按贡献分配原则,这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创新和发展。按贡献分配的理念和原则有深刻的价值论基础,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主张按贡献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的最高理念和基本原则,邓小平也多次强调这一原则。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按贡献分配原则,这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创新和发展。按贡献分配的理念和原则有深刻的价值论基础,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1.
对马克思按分配原则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仅是剩余价值的理论基础和分析资本主义分配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是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逻辑起点。只是以往我们对按劳分配原则的最本质的含义理解不够透彻。实质上,应该说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原则最本质的内容包括三点,即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以劳动量的大小为依据,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承认能力本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原则,仍然没有偏离这三点本质的含义,但已经有了新的特点和形式。 相似文献
12.
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 ,首先要分清两个问题 :一是不能将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相混淆 ;二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不是要素价值论。按生产要素分配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找不到依据 ,似乎在西方经济学的“三位一体公式”中可以找到依据。但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大小来决定分配 ,其中生产要素贡献大小的量无法确定。克拉克依据生产率递减规律 ,用边际产品收益来测算生产要素的报酬 ,存在着一系列无法解决的难题 ,因而是不科学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只能是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人们首先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维护着社会的稳定与平衡,并且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逐步意识到了均衡的一般原理,这些原理对指导分配理论的研究有极重要的意义,克服了传统经济学中的要素理论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亦称智能经济,它是以知识的生产和人的智力的充分发挥为支撑,以信息化网络化为基础,通过持续、全面的创新,最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促进科技、经济、社会的和谐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在经济、社会运行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经济下的会计人员,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立体的经济知识、分析整理信息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论知识经济与知识旅游者的假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知识为基础.强调和重视学习的知识经济正超越工业经济向我们走来。知识人成为人们对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分析与管理理论中人性假设的必然选择。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不仅是经济上理性的、利用知识合理决策的人,是情感上追求归属与尊重的人.更是高度依赖知识、积极创造知识、无限进取的人。在知识经济时代.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将由传统型旅游者转变为“知识旅游者”.即旅游者将从传统的功利性较强的旅游世俗愉悦追求,向以重视知识与文化的学习、体验与创新的旅游审美愉悦追求转变。知识旅游者的假设从旅游者的需要——旅游市场这条主线入手,为考察知识经济对旅游管理的影响开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的经济价值、经济地位与日俱增。知识的传播、更新、共享等都影响经济的发展,只有实现知识的高度共享,才能推动经济的更快发展。要实现共享知识,必须充分信任,只有建立在持续的信任之上的知识共享才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8.
关于知识经济的若干理论疑难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指出 ,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是用产品 (农产品和工业品 )这一目标来界定。知识经济是用产品和生产要素两个标准来界定 :一是指生产知识产品的知识产业 ;二是指以知识为第一生产要素的高科技产业。知识产业为知识经济的基础产业 ,高科技产业为知识经济的支柱产业 ,信息经济是知识经济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9.
张兵 《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10,(3):68-72
我国现行刑法体系从其本源上看,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的前苏联.尤其是作为刑法根基的犯罪构成理论,更是"饱受"前苏联刑法犯罪构成理论的"滋养".在当时引入该犯罪构成理论对我国刑法的萌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价值自不待言.而现今这一"嫁接"的理论正在接受着来自欧陆德日刑法、英美法系刑法等更新的、多元的、"嫁接"的文化际的反复冲击,已显出退却之势;再加之国内复杂的个案频发,又从另一个层面对这一刑法知识提出了挑战与要求.故而一种新的知识进阶与转型,正在悄然促成. 相似文献
20.
研究按劳分配问题的关键是要说明按劳分配原则的实现形式,说明按劳分配的“劳”究竟是什么,以及如何计量的问题。梁博士把“劳”解释为“有效劳动”是不正确的,因为按“有效劳动”分配无法实现按劳分配的原则。笔者认为,“劳”指的是劳动者付出的个人劳动中包含的抽象劳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就能解决“劳”的计量问题,也就能说明按劳分配原则的实现形式,也就能使按劳分配理论科学化,并实现按劳分配的原则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