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水稻是我国最基本的农作物之一,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工作是保障水稻产量的重要工作之一。现今我国的水稻机插秧技术在推广的过程中面临着许许多多的技术问题,这些问题是影响我国水稻的种植产量的。如何解决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中常见的技术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了。就此本文结合实际,浅谈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中常见技术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
肖建 《山西农经》2020,(4):113-113,115
在新时代农业发展及国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农作物的绿色生长环境。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有利于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水稻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在人们的饮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对水稻病虫害进行绿色防控是提高水稻种植业产量的关键控制因素,研究、应用、推广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对我国水稻种植业有积极的意义。从水稻病虫害防控技术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补救3个方面论述了病虫害防控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农业气候与农作物产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业产量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发展进度,而气候的变化直接牵动着农业产量的变化。[方法]文章基于农业气候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借鉴已有研究从农业气候变化的角度入手,介绍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等方面的影响,并以华北、华东及东北水稻产区为例,通过主成分因素分析设定降水量、气温、光照及太阳辐射度等指标因素,并建立C-D-A模型,[结果]降水量、气温及光照等气候因素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明显,其中干旱天气的影响最大。[结论]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以期为各种天气条件下保障与提高农作物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水稻生长质量及产量关乎亿万百姓的生存。若水稻感染稻瘟病势必会影响产量及国家粮食安全。因此,本文将针对水稻稻瘟病危害及防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水稻是目前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直接关系水稻的最终产量和质量。水稻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效率也对水稻的产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保证并提高水稻产量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工作,因此需要农业部门加强对水稻种植技术的关注与研究,积极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在水稻种植与生长的过程中,只有避免病虫害才能促进水稻生长并提高经济效益。本文重点解析了水稻种植技术的主要环节,分析了病虫害防治相关问题,提出了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以期促进水稻生长,保证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6.
水稻的品质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育苗、田间管理等。为提升水稻产量与品质,需对优质水稻生产技术进行研究,做好各项工作,确保水稻种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干旱是限制植物生长、影响农作物产量的主要非生物逆境之一。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科学研究的模式植物,如何通过提高其自身的抗旱性来提高粮食产量的稳产性,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研究课题,而水稻抗旱应答的分子机制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近日,华中农业大学熊立仲教授课题组在《分子植物》杂志在线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论文揭示  相似文献   

8.
在农业产业当中,水稻是非常重要的农作物,也是人们生活当中重要的食物。但是,由于我国种植区域面积相对较少,人口数量又很大,为了能够满足人们对于水稻该种农作物的需求,需要尽量提高水稻的产量。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就以重庆万州水稻区域试验品种本身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进行分析,以对该水稻品种在丰产和稳产这两方面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根据不同品种的具体特性来选择不同地区所需要栽种的水稻品种,确保水稻在栽植收获后能够具有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生物技术在农业上得到广泛应用: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作物产量及其品质的提高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出一种“超级水稻”,可比现有水稻产量提高25%,每英亩产量从4吨提高到5.3吨;日本北海道大学的科学家成功地培育出“大豆米”,使稻米蛋白质含量提高10%以上;澳大利亚培育的一种小麦,从土壤中吸取锌和铁的量比一般小麦高1倍,并能进入麦粒中,提高小麦锌、铁的含量;美国、日本、德国等国的科学家先后培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1月18日,北京优米总部,武汉"新虾稻"生态大米就进入北京市场举行新闻发布会。"我们在稻田里集中种植水稻等农作物,水沟里养殖小龙虾,垄上种植黄花菜等蔬菜,实现循环利用和生态修复。既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也可以降低病虫灾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研究了测土配方施肥对山西省孝义市的农业各方面产生的不同影响。文章首先分析了孝义市的目前状况,根据实际情况从中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于农作物的养分吸收、化肥的利用率以及农作物的产量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孝义市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引进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该技术的运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孝义市农作物的产量及各方面的指标。因此,测土配方施肥对农作物的影响是积极的,应该大力推行该项技术,从而促进孝义市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水稻是十分常见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人民的主要粮食来源,保证水稻种植的效益就是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本文从水稻栽培技术入手,分别对科学育种提升水稻产量、合理应用科学技术、增强病虫害防治力度三个方面入手,仔细阐述了提升水稻种植效益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水稻抗病技术不仅影响水稻的产量,而且影响水稻的质量,在水稻种植中是最关键的一项技术。因此,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水稻种植的抗病技术,确保水稻种植的质量和产量。基于此,论述了水稻种植的常见病害以及防治措施,分析了水稻种植中的抗病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为了研究水稻秸秆还田对于水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通过探究水稻秸秆还田实验,利用实验数据对经济性状和产量进行分析,并且探索水稻秸秆对于培肥地力的影响,为之后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通过对数据的总结,发现水稻秸秆还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产量,而且经济形状要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15.
农作物生长易受到环境胁迫影响。近年来,土壤盐渍化已逐渐成为影响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产量下降和质量降低的主要环境胁迫因子之一。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 sp.)经发酵产生的多糖威兰胶(Welan gum)因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而被应用于食品、化妆品等众多领域。本文旨在研究威兰胶对农作物生长和抗逆性的影响。本试验以水稻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在盐胁迫环境下加入威兰胶,观察并测定威兰胶对水稻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探讨威兰胶在农业方面的应用。结果表明,在0.1mol/L的盐胁迫条件下,Welan+NaCl处理水稻的茎长和根长分别比NaCl处理水稻提高了4.25%和4.98%;叶绿素含量提高了23.63%;脯氨酸含量提高了6.68%;丙二醛(MDA)含量降低了25.49%;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提高了9.74%、14.64%和6.21%。由此可知,威兰胶能促进作物生长和提高作物抗逆性,具有农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利用,是我国水稻育种事业一个创举,也是国际上水稻育种方法的新突破。杂交水稻包括杂交籼稻和杂交粳稻,杂交籼稻已大面积应用于生产,杂交粳稻也初见增产成效。1983年全国粮食总产达7,600亿斤,其中水稻3,300多亿斤,占粮食总产量的43.6%;在全国水稻产量中杂交稻约800亿斤,占稻谷产量24.0%左右。杂交稻一般比常规稻每亩增产150斤左右。目前,我国人均粮食只有760斤左右,发展杂交水稻对提高粮食单产和总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家致富顾问》2009,(7):12-12
根据进行光合作用途径的不同,植物可分为C3和C4等类型。水稻属于C3植物,在高温、强光下容易产生光抑制,使光合作用效率降低,而玉米等C4植物则在上述环境中有较好的防御反应,保持较高效的光合作用。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在热带地区,C4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比C3植物高50%左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黑龙江省采用县内农作物最高产量计算的产量比系数进行耕地质量分等,出现水田等别低于旱地等别这一不合理现象,研究不同计算方式下的产量比对分等结果的影响,使其等别合理化。[方法]文章以富锦市为研究区,水稻作为基准作物,水稻、玉米和大豆作为指定作物,分别以二级区最高单产和农作物光温生产潜力指数计算产量比系数,对比产量比系数调整前后旱地和水田等别分布及变化情况。[结果]用二级区农作物最高产量计算产量比系数,旱地自然质量等别为6~8等,水田自然质量等别为4~5等,仍出现水田等别低于旱地等别的现象;用农作物光温生产潜力指数计算产量比系数,与原有分等结果相比,旱地等别下降1~2个等,水田等别未发生变化,未出现水田等别低于旱地等别的情况,分等结果符合富锦市的实际情况。[结论]寒地黑土区应采用农作物光温生产潜力指数计算产量比系数,理论上为《规程》修订和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提供支持,实践上为黑龙江省以及整个寒地黑土区的耕地质量分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水稻的种植及其后续的加强育种管理一直是我国农作物发展的基础。在天津水稻种植中,播种面积及产量,分别占据粮食总播种面积的42.7%、32.8%,所以水稻的育种非常重要。本文就天津市水稻育种的发展趋势与对策展开讨论,阐述水稻育种的重要性,研究如何在水稻育种后对水稻实现有效的种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1996~2009年中国县级层面农作物产量、灌溉、气象和社会经济数据,并结合不同地区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采用经济学方法,考察了气候变化对中国水稻和小麦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气温、降水和日照等气候变量对中国水稻和小麦单产的影响都存在"先增后减"的非线性关系,存在最优拐点。预计到本世纪中期,气候条件将越过最优拐点,对中国水稻和小麦生产产生明确的负面影响;不仅如此,由于非线性关系的存在,气候变化在未来的长期危害将会急剧增大。到本世纪末,气候变化将导致中国水稻单产降低2%~16%、小麦单产降低3%~19%。这意味着,需要及早出台更为积极有效的气候政策,才能有效减轻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