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若虹 《经济师》2009,(9):126-127
翻译能力不仅仅指译者的语言转换能力,翻译教学也不是提高学生外语能力的教学翻译。翻译能力是一种职业能力,是翻译教学的核心和终极目标。翻译能力的核心是分析原文和重建原文功能的能力。是以译者的百科知识和专业知识为基础,并包括译者的文化能力、交际能力和创造能力。文章探讨翻译能力在确定翻译目标,选择翻译技巧,协调和读者的关系,确定最适合的译文等方面的体验,以说明翻译技巧与翻译能力的培养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并希望这方面的研究能够为翻译教学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不同的文化环境孕育了不同的语言,造就了不同的语言特征,不同的语言特征反映着不同的文化环境,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不同语言间的交流便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注定了翻译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在不同语言交流过程中,翻译承担着语言沟通和文化交互的桥梁作用。不同文化间存在的形式和内容的差异引发了跨文化交际中普遍出现的词意缺省现象。这种词意的缺省需要语言翻译来进行弥合。语言翻译在弥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词意缺省的处理对译者的翻译能力要求较高,在处理词意缺省时,译者应把握原作者的意图,力求顺应对语境结构,采取相应的方法妥善处理,让读者跨越缺憾感受到原文的美。  相似文献   

3.
政治文献的翻译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最新国情和发展动态的来源,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翻译过程中对原文的亦步亦趋容易造成"中式英语"现象.因此,译者应当从词汇和句法层面上对政治文献的翻译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手段,从而有助于目标语读者的理解进而实现翻译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4.
薛莉 《经济师》2007,(7):151-151
译者是翻译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他在翻译过程中不管是对原文的理解,还是用译入语进行再创造都必须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译者的主体性作用能否正确发挥,是翻译成败的关键,也是翻译活动的魅力所在。但文章在强调发挥译者主体作用的同时,也指出它的一定的受动性。  相似文献   

5.
宗教翻译不同于其他文本的翻译,除了忠实、通顺地表达出原文语义,也要传达出文本后面的文化信息,达到有效的跨文化交流.因此,英汉互译时译者应掌握并合理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如增译原文中虽无其词却有其义的一些总括性词句,使文本信息更加忠实、完整地传达出来,方便译语读者阅读,达到有效地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6.
以翻译认知心理为理论基础,从译者认知心理的三个阶段分析姜欣、姜怡两位译者在《茶经》章节名翻译过程中的认知心理,探究译者如何审视意图以达到理想译文。“翻译控制”监督和调控着整个翻译过程,最终使译者完成原文到目的语的转换,译出理想的译文。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6,(5)
在当前的经济文化交流中,翻译起着一个重要作用,其中习语的翻译尤为重要。习语是一个民族语言文化的精华,它们闪耀着智慧光芒,承载强烈的民族特点,并在介绍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日常对话、外交人员翻译的过程中,对于习语理解的翻译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英汉的文化差异性和相似性给翻译带来困难和障碍,异化和归化这两种翻译策略的使用有效解决了目标语言与源语言文化差异造成的经济往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语言中的颜色词除了表示自然界的绚丽多彩外,还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内涵。英汉民族的文化差异影响了色彩词语表达形式及词义的选择,人们对颜色产生的联想意义和语用意义也各不相同。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考虑原色彩词语所包含的民族文化与语言个性,了解并掌握这些颜色词的语义及其引申意义差异性,尽可能结合原文的文化背景,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语言形式及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语言学家的眼中,翻译不仅仅是涉及两种语言的活动,而且是涉及两种文化的活动。因此,翻译作为一种交流方式,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交流过程,更是文化移植的过程。在翻译文章时,我们会遇到很多由中西方文化差异所造成的问题。本文提出文化因素在源语言及目标语言中,通过文化重合、文化空缺和文化冲突的方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两种不同策略,前者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后者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异化翻译有利于源语文化形象的保存。博物馆内文化介绍的翻译就应该尽量保存地区文化形象,因而异化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异化翻译能将原文中的文化意象真实地再现给译语读者,保留原文的异域风情,传播源语文化,因而能起到文化交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哈贝马斯的主体间性理论为理论基础,深入探讨了翻译中各主体的交往行为,并对翻译主体做了重新划分,即译者主体、原作者主体、原文读者主体、译文读者主体、原作文中人物主体以及翻译发起者主体,同时,也阐述了翻译交往中各主体的主体间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郑晶 《经济研究导刊》2012,(16):242-243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强调从语义到语体都要用最贴切的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使原文与译文形成相同的超语言交际效果。从商务英语的翻译标准出发,分析了各种形式的商务英语文本翻译如何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实现语义、风格、文化和读者反应等方面信息的灵活对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归化翻译策略和异化翻译策略进行了介绍和对比.通过对两者的分析比较,总结出这两种翻译策略在翻译实践中各有其利弊.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何种翻译策略,取决于原文的内容、译者的翻译目的及翻译技巧等.准确、恰当地使用这两种翻译策略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际、保证翻译质量并提高译者的翻译水准.  相似文献   

14.
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它成了当前指导语用翻译的新论。要准确地翻译原文,就要找到原文与语境的关联,对可能有关联的各种信息进行合理的推理,才能正确地理解原文,即是从作者以文字方式明示的信息中寻找最佳关联。另外,语境有助于译者正确理解原文作者的语用用意,从语境、翻译的过程等角度深入探讨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的启示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翻译是一种不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在这过程,译者要尊重外来文化,也要注意到目的语读者的理解能力,在这两难的局面里,译者应该如何平衡是一个关键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鸠摩罗什的佛经翻译很值得借鉴。鸠摩罗什在佛经翻译中对增减问题处理方法可以用在其它文体翻译中,特别是文学作品的翻译中,但要恰当把握增减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文化负载词承载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内涵,是语言文化的缩影和精华。研究其翻译不仅有助于掌握文化负载词的意义和运用,而且有助于译者准确地传达原文中的语言信息和文化信息,对于跨文化交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方文化翻译,不仅是通过对文字语言的精准化翻译的一种活动,更是中西方文化的沟通与互动。在翻译英美文学的过程中,翻译只是强调对原著的正确理解是不够的,还需要注重存在的文化差异。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翻译有着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多,分析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翻译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开展翻译工作。从西方传统差异出发,利用比较法剖析差异对英美文学译者的影响,提供英美文学译者方案和策略,并期望可以为英美文学译者提供必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陈丹  王伦 《经济研究导刊》2012,(33):277-278
传统译论长期忽视译者的身份及其主体性,译者的价值和功能被长期遮蔽,译者文化地位被边缘化。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使译者主体性问题得到重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则从性别研究的角度对翻译、忠实及译者主体性进行了重新阐释,并认可与鼓励女性主义译者在意义生产过程中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女性主义翻译强调了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其视角独特、新颖,对译者主体性研究独具贡献。  相似文献   

19.
隐喻现象作为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最常用和最有力的认知世界、表述观点与情感的手段。作为译者,能够充分洞悉隐喻现象的认知异同,是实现在译出语和译入语之间准确、有效翻译,并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前提条件和成熟标志。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对隐喻思维的形成及文化认知相似性和差异性加以阐述,从而提出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语言学家的眼中,翻译不仅仅是涉及两种语言的活动,而且是涉及两种文化的活动.因此,翻译作为一种交流方式,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交流过程,更是文化移植的过程.在翻译文章时,我们会遇到很多由中西方文化差异所造成的问题.本文提出文化因素在源语言及目标语言中,通过文化重合、文化空缺和文化冲突的方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