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处在组织中的人们,由于相互之间的交往,形成人与人之间以及群体之间的关系,因为这样和那样的原因,就常常会产生意见分歧、争论和对抗,是彼此之间的关系出现紧张状态.群体中突在组织中非常普遍,它是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这是由组织系统的复杂性引起的,同时由于现代组织注意分工和专业化,部门多而相互依赖性大,同时彼此沟通的渠道不多,冲突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2.
许虎  蒋慧荣 《现代商业》2011,(9):134-135
本文基于从雇主角度定义的四分法雇佣关系模型,探讨同一岗位层次的工作组的雇佣关系与群体公民行为以及群体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样本为50组每组平均3.7人作答的群体数据。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组织中心型雇佣关系的工作小组的群体公民行为和群体效能感总体高于其他类型雇佣关系的工作小组。  相似文献   

3.
公共关系是指社会组织与其它相关联的社会组织或群体之间各种关系的综合表现,是一种通过塑造和宣传组织的形象来增强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和组织对外部公众的吸引力的一种软性经营管理艺术.政府公共关系则是指政府与其它相关联的社会组织或群体之间的各种关系的综合表现.形象是政府公共关系的核心.这里所提的形象是指政府组织的形象,也就是政府组织、政府行为及行为后果在社会组织和公众个人心目中留下的整体印象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公安机关是由众多民警和单位组成的有机整体。在公安群体中,必然要求上级与下级之间,同级与同级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警种与警种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则构成相应的关系,即公安群体关系。这种关系是公安群体中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种关系,由公安机关的性质所决定,是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依法行政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把人和组织之间的关系看作是管理的本质,是管理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文章从分析组织中的人和组织的演变出发,把人当做组织的一种延伸,分析组织对于人存在的必要性,并将组织看做是人发展的手段和目的。同时,把人的发展和组织的变革的联系起来,认为组织的变革从本质上说是人发展的一种表现、一种需求。文章把处理好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看作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6.
王会娟 《现代商业》2013,(8):187-188
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细胞,而和谐企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更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所谓和谐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和谐关系,包括人与人、人与物(自然条件等)的关系。作为路桥施工企业,如何从思想上,行为上贴近企业实际,处理好企业中不同群体之间、企业与员工之间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和问题,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成为目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一、从主体间性看待主体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又被译为“交互主体性”、“主体际性”、“主观际性”、“主体通性”和“共主体性”等,是指人作为主体在对象化的活动方式中与他者的相关性和关联性。它包含着多重的主体间关系: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体与群体类(人类整体)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没有明确使用“主体间性”、“互主体性”概念,但对主体间的交往关系进行了科学的阐述。马克思的异化学说,通过异化劳动阐述的“人与人相异化”,揭示了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体间的关系,“自由人联合体”所要扬弃的也就是此种“人与人相异化”的关系,所要建立的社会,也就是能够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和相互创造的“真实共同体”。马克思的这些思想,为我们科学理解人们的“主体间性”问题奠定了基础。马克思指出,“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1]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以达到相互认知、理解和互惠。主体间性关系的确立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媒介———物质资料和语言符号,并在一定的目标和规则框架内生成...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人类群体或民族世代相传的行为模式、艺术、宗教信仰、群体组织和其它一切人类生产活动、思维活动的本质特征的总和。而企业文化代表一系列相互依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在较深层的不易觉察的层面,文化代表着基本价值观念,在较易觉察的层面,文化体现了企业的行为方式或经营风格。企业文化是西方管理理论在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与“复杂人”假设之后,对组织的管理理念、管理过程与组织长期业绩的关系的又一次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9.
沈乾芳 《消费导刊》2009,(10):18-19
婚姻是社会演进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反映了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内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明代以来,位于滇川黔相邻地区的彝族群体,由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其婚姻在保持传统特点的同时又向前发展,不仅对西南政局、本民族内部还是当地其他民族的关系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而研究这一时期彝族的婚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非正式组织对企业X效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企业内非正式组织(群体)的关注是组织行为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尽管各种各样的研究探讨了非正式组织的产生、发展、内部沟通及与正式组织之间的关系,但非正式组织对企业X效率的影响的研究却几乎是一个空白。这一研究空白导致了非正式组织对企业影响的理论基础的缺乏。  相似文献   

11.
《商》2015,(17)
公共资源的使用和管理,关系到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以及国家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因此,研究如何使用和管理公共资源的问题,有利于处理好个人之间、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对于维持好良好的社会和谐关系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资本是主体行动目标得以实现的"支持"和"联系",是衡量和判断个人、组织和社会的生存、发展潜力及获得资源存量的重要标准。优质的社会资本,不仅有利于舒缓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强其社会适应性,提供就业机会等,更有利于提升群体或组织的整体信任度,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协调,推动积极有效的社会规范的形成和巩固。  相似文献   

13.
李海东 《商业研究》2011,(12):22-30
即兴发挥是指组织成员有意识并且实质性地将一种新奇产品的计划与执行融合到一起,或者是试图以一种新方式达到组织目标的创造性的和自发性的过程。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即兴发挥是组织实现适应性创新与稳定的日常运作之间平衡的一种重要的战略能力。由于即兴发挥与团队创新之间隐含着紧密关系,将两者关系梳理清晰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营销渠道的稳定、扩展与优化根植于交易过程中利益相关者之间群体关系的建立、维持与整合。维系群体关系需要有效的使用各种营销理念与道德标准。"道德"是调整群体关系的内在约束力。遵循"道德"的行为使群体利益保持一致,群体关系不断优化、深化。  相似文献   

15.
巩进宇 《品牌》2015,(1):107
生产效益的提高是每个企业所追求的终极目标,而群体凝聚力对于生产效益提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群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益之间并不是绝对的正相关的关系,本文从群体凝聚力的内涵入手,分别从两方面分析群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正>当论及企业和广义社会之间的共有关系时,就不得不提及利益相关者这一概念。根据费力曼于1984年提出的理论,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能起到影响或是被一个组织绩效所影响的团体。正是由于这种相关性,当利益相关群体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便有可能会对相关公司提  相似文献   

17.
马丽  黄嘉程 《现代商业》2023,(19):134-137
在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企业经营压力增大,如何降低离职意愿成为企业与员工共同面对的重要问题。现有研究主要从个体层面分析员工离职因素的产生原因,从群体层面探究组织公平氛围与员工离职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对组织公平氛围、组织承诺与离职意愿之间的直接关系以及组织承诺在组织公平氛围与离职意愿中的中介效应展开研究,同时考察前瞻性人格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组织承诺分别在分配公平氛围、程序公平氛围、互动公平氛围与离职意愿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前瞻性人格对分配公平氛围与离职意愿之间的负向关系有着显著的削弱作用;前瞻性人格在程序公平氛围、互动公平氛围、组织承诺与离职意愿的影响关系之间没有发挥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各色的群体、组织和社区,他们以某种内在维系力而联系着。比如消费者建立的某种圈子,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厂商跟消费者之间一点对多点的放射关系,而是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多点对多点的网状结构关系。在这种结构中,企业往往能创造出一个裂变式的价值,比如腾讯能成为上千亿港币市值的公司无不与消费者这种网状结构有关。本文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研究消费者社区化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论群体冲突形成的原因及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冲突的形成是个人、群体和组织各方面主观、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群体冲突的发生有其必然性,群体冲突对组织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可以人为地影响和干预群体冲突的结果,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其消极作用。分析了群体冲突的概念、形成的原因和对组织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合理解决组织内群体冲突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各色的群体、组织和社区,他们以某种内在维系力而联系着。比如消费者建立的某种圈子,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厂商跟消费者之间一点对多点的放射关系,而是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多点对多点的网状结构关系。在这种结构中,企业往往能创造出一个裂变式的价值,比如腾讯能成为上千亿港币市值的公司无不与消费者这种网状结构有关。本文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研究消费者社区化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