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轻工业是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轻工业和农业、重工业的比例关系是国民经济中的最重要的比例关系之一。正确地处理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比例关系是整个国民经济計划安排中的一个关鍵問題,也是我国工业化过程中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問題。正如毛澤东同志所指出的:“工业化道路的問題,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問題。”实践证明,要处理好农业、轻工业和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资源倾斜配置与政府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近50多年的工业化发展过程,走的是一条在政府主导下的资源倾斜配置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在这一模式下中国的产业结构呈现出特有的重工业、轻工业、农业依次发展的局面,但在近十多年里中国政府实行市场化改革后,资源倾斜配置的工业化发展又有了一些合理化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由于我们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了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从而使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远远地落后于重工业的发展速度。据有关部门的统计:从1949年到1978年,我国重工业总产值增长了90.6倍,轻工业总产值只增长了19.8倍,农业总产值仅仅增长了2.4倍。这就形成了我国当前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即重工业过重,轻工业奇轻和农业非常落后的严重局面。另一方面,我国重工业发展的速度虽然是比较快的,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是比较大的。但是,重工业的发展却不能满足农业、轻工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前的突出表现是:一是燃料动力供应不足,致  相似文献   

4.
<正> 过去长时期内,由于片面地优先发展重工业,给国民经济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后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这种错误进行了批判,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克服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现象,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在的问题是:在继续大力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消费品生产的同时,如何正确处理重工业的发展问题,在国民经济调整中比较充分地发挥它的积极作用。这后一方面的问题,前一个时期考虑得比较少。今年以来,重工业生产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征兆,促使人们考虑这个问题。今年1月至8月,和去年同期相比,  相似文献   

5.
西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实现九个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逐步实现九个转变,即由农村农业主导型发展战略向工业主导型和城市化发展战略转变;由资源导向型工业经济发展模式向市场导向型工业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由内向型工业化向外向型工业化转变;由采矿重工业型模式向轻工业型模式转变:由“一刀切”、“遍地开花”发展模式向“工业园区”发展模式转变;由粗放经营型向集约经营型模式转变;由依赖公有经济实现工业化向通过大力发展非公有经济实现工业化转变;由污染工业向环保型、可持续发展工业转变;由传统工业化向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转变。  相似文献   

6.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六五”期间经济上将实行进一步的调整。在调整时期、我省的工业走什么道路、怎么样走,这不仅是我省人民的当务之急,而且也是一个长远问题。 我省是一个重工业过重、轻工业太轻、农业十年九旱的省。工业内部重工业又以能源(煤炭)、原料工业领先,加工工业落后、轻工业更是缺胳膊少腿,先天不足。农业以大同、忻县、太原、临汾、运城五大盆地为骨干,其它绝大部分地区为丘陵和山区,十年九不丰,农业生产长期徘徊不前。 鉴于以上情况我省工业如何发展呢?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7.
原料、材料来源是影响轻工业生产的关键问题轻工业主要是生产消费资料的工业部门。轻工业生产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在优先发展重工业和迅速发展农业的同时,积极发展轻工业,是正确地处理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之间的关系,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高速度地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农村市場問題是决定工业发展方向和影响我国工业化的速度以至前途的一个根本問題。毛澤东同志曾经指出:“我国是一个大农业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发展工业必須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工业才有原料和市場,才有可能为建立强大的重工业积累較多的資金。大家知道,轻工业和农业有极密切的关系。沒有农业,就沒有轻工业。重工业要以农业为重要市場这一点,目前还沒有使人們看得很清楚。但是随着农业的技术改革逐步发展,农业的日益現代化,为农业服务的机械、肥料、水利建設、  相似文献   

9.
工业和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两大物质生产部门,重工业和轻工业又是工业生产中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决定的意义,起着决定的作用。一方面,农业、轻工业和重业的生产构成了社会生产的主要内容,整个社会物质财富几乎全部是由它们提供的,它们生产的增长速度体现了社会生产的增长速度,所以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主要也就是指的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三者高速度向前发展,另方面,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相互关系,反映着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关系,即生产资料生产的第一部类和消费资料生产的第二部类的关系,因为重工业主要是生产资料的生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是对影响基本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的若干因素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基本建设同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等物质生产部门之间,国家建设同人民生活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进行有计划的基本建设,对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重大意义,对于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重  相似文献   

11.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一系列著作和讲话中,系统地论述了在经济工作中要对全国城乡各阶层人民统筹安排和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多次强调要从中国是一个大农业国这种情况出发,正确处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充分重视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中的各种关系,包括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注意综合平衡,等等。所有这些,都是科学的、正确的。在这些思想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可惜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包括毛泽东  相似文献   

12.
<正> 对中国产业结构矛盾的认识,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改革前30年,依靠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和直接的行政手段,将积累资金主要用于发展重工业,从而使我国工业化过程超越了轻工业为中心的发展阶段。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仍然要依其一般规律变化,这样就必然出现一个发展劳动密集型轻型产业的“补课阶段”。从我国已形成的工业体系看,下一步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工业化发展模式转变的目标模式1 传统工业化道路的缺陷自2 0世纪5 0年代起我国就几乎是在一片废墟上开始踏上了漫长的工业化发展历程。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工业化模式主要承袭的是发源于西方工业革命的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其显著特点是生产体系前端的高投入、高消耗,在该生产体系中实行社会化的大规模生产,并伴随着高污染。透视我国近半个世纪来的工业化进程,可以看出其存在着下面一些严重的缺陷:1 )过分依赖于自然资源禀赋;2 )缺乏或很少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3)重复建设、过度竞争使得效益普…  相似文献   

14.
重工业和轻工业是常用的一种工业分类。但由于缺乏严密、科学的划分标志,人们运用这种分类时,对它的解释往往不完全一致。近两年討論农轻重和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关系的論著中,就有人认为重工业、轻工业的概念应同生产資料、生活資料工业的概念統一起来。也有人认为,两种分类基本一致又互相交叉,重工业基本上是生产資料的生产但也生产生活資料,轻工业基本上是生活資料的生产但也生产生产資料。研究农轻重关系或轻重工业关系的一些实际資料,对重工业和轻  相似文献   

15.
作者认为,我国工业超前重工业化主要表现在生产结构、就业结构和时序结构三个方面;与重工业比重超前膨胀的轨迹相对应,则是随着中国轻工业份额的过早衰落,其结构功能也在不断衰落。作者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分析论证了自己的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特征 (一)20世纪80年代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具有“补课”特征。 整个80年代我国产业结构“补课”特征表现为:一是第三产业增速快于整个GDP增速,也快于工业增速,所占GDP比重大大提高;二是轻工业快于重工业增长。根据国际经验,几乎所有国  相似文献   

17.
在讨论按比例地发展国民经济问题时,对社会主义再生产的比例关系有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一种是从生产资料生产与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的关系出发,研究再生产的比例关系;另一种是直接研究农业、轻工业与重工业的比例关系。这就很自然地产生了一个问题,即农、轻、重的关系与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是同一个问题的两种提法?还是性质不同的两个  相似文献   

18.
工业化作为一种实践,作为一个概念,都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但是,它的全面的含义却未能被人们真正所认识。长期以来的实践给人们一种印象,似乎工业化就是发展工业,甚至是发展重工业。斯大林就曾提出:“工业化的中心,其基础,是在于重工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生产资料生产的发展。”(《论苏维埃经济形势和党的政策》,见《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解放社1949年版,第55页)斯大林的这个论断和苏联的实际做法,长期以来就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的模式,建国以来我国的工业化建设,也基本上是按照这个模式。  相似文献   

19.
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国初期,我国选择的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为了保证重工业的优先发展,必然在制度安排上进行倾斜,既要求农业提供工业化所需的资本积累,又要减轻工业化过程中由于劳动力的转移而形成的城市化压力,由此形成了一整套包括统购统销、人民公社、户籍制度等在内的城乡隔离的二元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20.
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向全党全民发出了伟大的、历史性的号召:进一步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这是摆在全国六亿五千万人民面前的一个光荣的、重大的政治任务和经济任务。农业问题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基本问题。要多快好省地发展国民经济,就必须把农业放在首要地位,按照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次序来安排经济生活,采取各种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