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构建协调发展的城市体系是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任务。欧洲已经形成了多中心、多层次、群网化的城市体系,产业体系、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是决定欧洲城市竞争力的主导因素。中国应通过构建多中心、多层次、群网化的城市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应用新一轮科技革命成果,降低要素和产品流动的空间成本,进而促进城市体系的网络化;打造一批不同等级的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优化城市体系的层次格局;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建设产业体系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强、金融服务发达的中心城市;塑造城市间链网化分工体系,推动多中心、多层次、群网化城市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区域产业分工历经从部门间分工向部门内分工再到产业链分工为主的形式演进,产业链分工表现为功能专业化。以功能专业化指数为基础,运用区位商对京津冀城市群产业链分工进行测度,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功能性分工显著,形成中心城市主要承担生产性服务功能,外围城市主要承担生产制造功能的分工格局。其生产性服务功能呈现明显的单中心集聚趋势,各城市优势产业突出。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交易成本的降低、城市间密切的经济联系,以及便捷的交通联系会促进京津冀产业链分工的形成与发展。未来京津冀应形成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县城特色突出、功能各异、协调发展的产业链分工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会展旅游发展潜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取20个发展会展旅游的重点城市,对其发展潜力进行评估。力求明确这些城市在我国会展旅游发展中的定位,形成合理的地域分工体系和制订相应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福厦城市群是我国正在形成中的十大城市群之一,但与沿海一些城市群相比,其经济水平、城市一体化进程和竞争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即核心城市规模小,综合竞争力弱;产业地区分工尚未真正形成;尚未建立有效的城市合作机制;制度创新不足,投资环境的优势正在弱化等.根据城市群发展的动力原理,要解决福厦城市群发展的问题,应加强资源整合、产业分工、城市合作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5.
关中地区的发展关键是要提高关中的核心竞争力,而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加紧培育和构建关中城市集群经济体系。关中地处内陆地区,城市经济实体是发展这一区域经济的首选实体。而在城市带动作用的发挥上,尽快形成集群经济体系是关键环节。因此要加快以西安为中心的城市群建设,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生产力的辐射带动作用。关中地区发展集群经济,必须实施政府推动战略,重点培育关中城市间的产业分工,加快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步伐,提升关中二阶地区生产力水平。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城市群的发展,城市作为地域空间划分的基本单位,通常可能会出现产业链节点的异城分布和跨城链接。城市与城市之间形成产业分工后向产业链的分工方向发展。各城市按照产业链的不同环节进行专业化分工,形成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城际产业链,加快了城市群产业一体化的进程。本文通过城际产业链形成的理论基础,城际产业链的内涵,形成的必要条件,以及城际产业链形成的动因,逐步分析了城际产业链的形成机理并对其进行深刻的探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已初步形成一定的城市化体系,但仍面临着城市化发展进程滞后、整体发展层次偏低等较为突出的问题,影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速推进城市化发展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文章以长江三角洲为例探讨城市化发展战略,提出要重视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加强城市发展的分工与协作;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建设地域性城市体系,推进大城市经济圈的发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永康的资源循环利用与产业集聚发展有资源循环利用与传统技术相结合、进口拆解与资源循环利用、资源循环利用与产业链延伸三种模式,其五金制造业与资源循环利用形成了一种共存共荣、互相促进的格局。资源循环利用与传统工商业活动的结合成为永康五金产业的酵母,依托城市矿产的成本优势促进了特色产业集聚区的形成和发展;在特色产业集聚过程中,专业化的分工体系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成长空间;政府为企业提供服务平台,在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中起到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镇化正处于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更好地实施人口和城市的分类管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原有城市规模划分标准进行调整。新近出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调整,将会给长三角区域的城市发展带来诸多影响,包括城镇体系布局与人口流动问题。因此,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长三角的产业龙头引领作用,强化资源优化配置和实施产业分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设集约型城市,构建经济发达、社会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城市体系。  相似文献   

10.
珠三角城市在广东省乃至全国发挥了显著的辐射作用,但城市的分工布局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应根据珠三角城市群落的发展现状建立合理的城市群落体系及利益协调机制;发展各地聚集经济,加强城市群和产业群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香港的辐射功能,推动区域中心城市的建立,形成梯形城市网络一  相似文献   

11.
石家庄是"火车拉来的城市",城市发展速度很快,在城市发展进程中,"交通枢纽"和"行政中心"这两个因素起了重要作用。石家庄作为省会城市,在发展中也面临诸多限制性因素:行政中心与区域中心不对称,发展速度与城市内涵不对称,文化底蕴与大都市形象不对称。这要求城市发展进程中从"大石家庄"视角出发,在京津冀大背景下规划石家庄城市体系,以正定、栾城、藁城、鹿泉(包括井陉),构建"一核四星"的城市发展格局,才能够形成"核心城市→次级城市→城市子群→小城镇团"的四级结构,进而大都市与腹地得到有效整合,以石家庄为核心的京南都市体系得以形成,石家庄的城市影响力得到强化,在京津冀鲁晋等大范围内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县城作为城市网络体系的基础单位,与区域内中心城市的成功对接,是县城加快发展的关键.县城与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对接主要包括发展观念对接、管理体制对接、产业布局对接、基础设施对接、市场机制对接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成渝经济区与成渝城市集群、成内渝经济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成渝经济区是长江上游的经济核心,其实质是以重庆、成都两市为中心,由重庆城市群、成都都市圈、成内(遂)渝经济带、成德绵城市带以及川南城市群组成的成渝城市集群.成内渝经济带是成渝经济区得以形成的关键.成内渝经济带的形成需要具备三个条件:高层政府的规划组织、成渝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的兴建、川南城市群的发育成型.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能将城市产业的独特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的一组政策、知识技术或技能的有机综合体,具有独特性、可发展性、难于模仿性等特点,它决定着一个城市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培育和提升我国的城市产业核心竞争力,应从提高政府管理水平、优化经济结构、加强城市产业人才资源开发和管理等方面着手,加强基础优势力和发展竞争优势力两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绥阳县—兴仁市”城市链是我国西南地区城市中“成都市—遂宁市—重庆市—遵义市—贵阳市—曲靖市—昆明市”城市链的重要段落,其发展质量直接关系到西南地区城市群的发展。因此,前瞻性地探索“绥兴链”发展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此过程中需要依托遵义市、贵阳市、安顺市、兴仁市等节点城市尽快形成中心城市团和过渡节点,将“绥兴链”发展成为贵州城市体系的主轴链,使其在西南城市群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采用文献研究以及实地调查等方法展开分析,探索构建“绥兴链”的具体措施,基于区域经济学理论对区域中心城市、县级城市以及乡镇级中心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不同中心地之间的互动方式。研究认为,在建设“绥兴链”过程中需要依托遵义市、贵阳市、安顺市和兴仁市等形成中心城市团,并通过“息烽县+开阳县+修文县”“清镇市+平坝区”“镇宁县+关岭县”等三个过渡节点将区域中心城市连接在一起。在中心城市团和过渡节点建设过程中,需要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将不同层级的中心地整合在一起,加强城市链、城市团的建设,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以及城市体系的顶层与底层间的关系,重视城市链的长度和宽度,形成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体系。  相似文献   

16.
合肥城市地域文化内涵以包公文化为重要内容,并体现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巢湖文化。合肥城市形象设计应立足历史文化名城的积淀,开发具有地域文化内涵的城市建筑;巩固"宜居"城市的优势,构建具有地域文化内涵的城市公共空问;顺应多媒体发展的趋势,传播具有地域文化内涵的城市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17.
城市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水平评价与比较——以大连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力资源能力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也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本文在探讨人力资源能力内涵基础上,从体能、智能和技能三方面分析了大连市的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水平,并运用基于层次分析赋权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大连及国内部分城市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水平进行了评价比较,指出了大连市场在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方面存在不足,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国家中心城市是全国城镇体系的核心城市, 在我国经济、金融和交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中心和枢纽作用。对四川而言是完成四川省委战略任务的着力点。对此进行研究能有力推动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方法/过程结合实地调研, 通过文献研究与理论分析, 对绿色发展在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结论提出发展理念决定城市建设路径, 绿色发展是成都人民幸福生活的新增长点, 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的支撑点, 是新形象的展示点, 是成都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9.
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发展不平衡,经济活动向北京、天津和唐山组成的空间三角形区域高度聚集,而造成这种聚集特点的原因除了历史的偶然性外,还包括经济主体对外部经济效益和交易成本降低带来的更高利润的追逐,以及生产要素追逐收益的最大化。随着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和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实施,经济活动向其核心地区的聚集将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对细化和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作出了重要指示。为深入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培育带动四川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四川省将宜宾市三江新区确定为四川省首个省级新区。为推进宜宾三江新区产业园区城市化进程,推动三江新区成为成渝地区南部和川滇黔结合部的核心引擎,本研究以宜宾三江新区为研究对象,以产城融合发展为主题搜集原始资料,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宜宾市政府发展政策文本、深度访谈记录等文献资料对产城融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完善,并对宜宾三江新区产城融合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宜宾三江新区产城融合发展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