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钱永兴 《经济师》2006,(2):237-238
高校内部审计范围的广泛性、内部审计机构的相对独立性、内审人员业务水平、专业胜任能力的局限性、审计手段和审计方法的相对落后等因素,决定了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客观存在,而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审计风险出现了新的特点。文章论述了高校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从提高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规范内部审计程序等几个方面,提出了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高校内审职能转变及拓展方向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天明 《经济师》2011,(12):114-114,117
随着现代内部审计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也由监督导向型转向服务导向型,除了最基本的监督职能外,还具备评价、控制和服务的职能。文章从内部审计发展的历程角度论述了高校内审职能的转变,在分析了高校内审的特点和现状后,提出了高校内审的拓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9,(11)
文章分析了高校附属医院内部审计的工作现状,并结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对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探讨。最后提出了提高政治站位,提升内审理念,改革内审模式,优化内审方法,增强内审能力,创新内审工具等方面的高校附属医院内部审计机制优化模式,为探索附属医院内部审计的转型与发展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9,(6)
文章通过对高校建设工程竣工结算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从优化内审环境、落实审计责任、了解审计方法、把握审计重点、严管施工现场、强化过程审计等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希望能为高校的建设工程管理和工程审计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内部审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索函  伊微 《经济师》2010,(1):145-146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和随之而来的审计任务的日益繁重,使得传统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已不足以应对。如何在信息化环境下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已成为高校内审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文章结合高等院校内审环境和工作实际,分析高校内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并提出几点现阶段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关于高校工程内审外包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分析内审外包的风险入手,阐述法律依据,分析、梳理了高校内外审整合过程中审计部门及相关人员的行政、民事、刑事责任,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一、高校内审计部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及成因1.没有国家规范化的操作细则。高校内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没有规范化的制度,在确定审计对象上,随意性较大,尤其对校级领导难免顾虑重重,难以审出成效。在审计内容上,由于涉及财务部门、校办企业、基建部门、后勤部门、院系所负责人,内容多且复杂,内审人员工作量大,难以面面俱到。在审计结论上,内审人员对所发现的问题,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定量评价体系,评价起来十分困难,而且内审人员难以摆脱干扰,无法彻底揭露和反映问题。2.高校管理体制导致内审风险的发生。高校经济责任人任期一般都是三年左…  相似文献   

8.
企业内部审计是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强化业务基础建设不可缺少的一环。内部审计机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其所在的单位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建立良好的秩序,促进内部管理良陛运转,这就是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内审中的“审”与“被审”双方,即审计主体与客体,是审计矛盾统一体中的两个方面,既是对立,又是统一的。企业内审人员与企业内部被审计单位,其工作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9,(3)
内部审计理念和实践的最新发展表明,内部审计要为组织完善治理、防范风险和增加价值发挥作用。文章结合工作实际探讨新时代高校审计部门如何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从提升高校内部审计定位、转变工作思路、在全面风险管理中充分发挥内审"第三道防线"的作用、提升信息化水平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最后就当前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在防范风险和提高效益工作中面临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中央银行职能的加强,内审部门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由于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起步较晚,现行的内审组织体制、管理体制、审计方法、审计手段在有些方面都滞后于央行业务的发展和变化,制约了内审职能的发挥,影响了内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改变现状,提高基层中央银行内审工作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在中央银行内审工作中做到以预警监督为主,查纠为辅,以风险为导向,做到标本兼治,才能更好地发挥内审的监督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6,(9)
信息系统改变了审计档案的处理方式,提高了审计档案信息的服务质量和控制水平。内审部门要遵循信息系统开发的客观规律,创造良好的系统开发和运行环境,制定严格的系统操作规范,并对信息系统进行科学的管理。文章阐述了工程审计档案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并围绕系统建设的生命周期,从系统开发、运行、安全维护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王标 《经济师》2002,(12):211-211
开展全面审计、专项审计或是离任审计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控制 :建立有效完善的内审机制 ;培养高素质内审队伍 ;加强专业分工制 ;定期考核制 ;洞察“风险点” ;增强风险意识。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2017,(2)
文章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审计独立性的内涵,并分析了河南省高校内部审计在审计业务、审计机构及人员方面的独立性的欠缺,又探讨了影响它们的因素,而后从法规制度、机构设置及内审从业人员方面出发,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具体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介绍了内部审计在国企改制中的定位、作用以及其他功能.并指出目前的问题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国家审计等外部审计业务指导;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内审人员重实务、忽视理论研究;对内审作用及内审机构的有无缺乏认识;专业审计人员配备不全,限制了内审工作的发展.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应适应改革的发展方向,强化审计责任,消除内审局限性,依法审计,在监督与服务中求效益.正确认识和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解决企业管理中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对当前企业加强管理及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经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冬梅 《时代经贸》2010,(22):100-101
本文首先介绍了内部审计在国企改制中的定位、作用以及其他功能。并指出目前的问题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国家审计等外部审计业务指导;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内审人员重实努、忽视理论研究;对内审作用及内审机构的有无缺乏认识;专业审计人员配备不全,限制了内审工作的发展。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应适应改革的发展方向,强化审计责任,消除内审局限性,依法审计,在监督与服务中求效益。正确认识和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解决企业管理中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对当前企业加强管理及提高经济效益,愿务经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随着财政经费集中核算制度的推行,进入结算中心核算的部门由成立之初的30家发展到现在的69家,由行政单位扩展到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核算形式由直接核算扩展到直接核算与集中支付相结合,有近30多个财政款项在结算中心进行会计核算。结算中,心的工作量大、业务杂、要求细,每天的资金流量很大,其内审工作显得尤其重要,内审人员应积极开展各部门财务业务的内审工作,强化履行审计监督的职能,协助专业审计部门做好财务审计,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更好的发挥财政资金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本文拟就目前集中核算制度存在的缺陷及如何搞好集中核算制度下的内部审计工作谈几点个人想法。  相似文献   

17.
李金甜 《经济师》2014,(11):143-144
独立性是高校内部审计顺利开展的根本保障,内审工作只有坚持审计机构设立独立、审查过程独立、审计结果独立,才能提高审计地位,发挥审计职能。文章从审计独立性出发,分析影响高校内审工作的消极因素,结合实际内审工作,就如何增强内审独立性,顺利开展内审工作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17,(7)
目前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内部审计应与时俱进,积极寻求新突破,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更上一层楼。但是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内审团队整体素质不高,内审功能和内容单一,内审缺乏指导和交流,内审方法和审计项目管理水平落后,审计范围狭窄等,都极大地限制了内审作用的发挥,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文章从健全内审机构、优化内审队伍、增强对内审的业务指导、转变内部审计的职能、完善内部审计的程序,拓宽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9.
徐淮红 《经济师》2002,(8):233-233,270
文章介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就内、外部环境对内审工作的影响进行了论述 ,指出应给内部审计创造良好的环境 ,并对内审应做好的几项工作进行了阐明。  相似文献   

20.
由于风险识别和审计目的侧重点不同,内审人员在评审内控制度时,可以采用内部控制评审法或风险导向审计进法行内审。从实际审计业务开展情况来看,部分内审人员不能合理运用内部控制评审与风险导向审计两种方法,无法达到审计目的,造成审计资源的极大浪费。本文探讨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以及怎样运用内部控制评审与风险导向审计这两种方法更好地开展内审工作,充分发挥内审机构的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