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3 毫秒
1.
笔者认为动态能力理论是战略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它整合了企业能力理论与动态演化理论.本文介绍了动态能力理论产生的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从动态能力概念及其构成要素、影响因素、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及持续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对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评析,创造性地把动态能力归纳为整合观、惯例观和资源观三类,并认为动态能力是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而动态能力配置的资源、惯例、能力才是竞争优势的来源.  相似文献   

2.
王斐 《现代商业》2014,(30):133-134
对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认识和理解一直是战略管理领域中备受关注的核心问题,特别是动态的市场环境中企业竞争优势的持续,由此提出动态能力观。在回顾动态能力观的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本文对比分析了动态能力观与资源基础观和资源优势理论的差异,进一步明晰了动态能力的关键特征及其与竞争优势的关系,得出相应结论,并指明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对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认识和理解一直是战略管理领域中备受关注的核心问题,特别是动态的市场环境中企业竞争优势的持续,由此提出动态能力观.在回顾动态能力观的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本文对比分析了动态能力观与资源基础观和资源优势理论的差异,进一步明晰了动态能力的关键特征及其与竞争优势的关系,得出相应结论,并指明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动态能力的概念由来及其定义,构建了动态能力观的概念模型,并在动态能力观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包括有利的PEST-G环境外,还有企业的资源、知识、能力,核心能力,尤其是在核心能力基础上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动态竞争力,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  相似文献   

5.
林萍  李刚 《商业研究》2007,(8):16-19
资源观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其在不完全要素市场和不对称信息约束下获取和配置资源和能力的异质性。制度观认为企业遵守主要制度背景将导致企业结构和活动的同质性。规范理性、制度隔离机制以及同构性压力,这三个来源作为资源基础观的企业异质性和持续竞争优势的补充和扩展。资源选择的背景和过程对于企业异质性和持续竞争优势有重要的影响,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依赖于管理资源决策的制度背景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竞争优势有助于提高企业绩效,而如何获得竞争优势一直是管理者面临的难题。本文主要综述了竞争优势的来源,虽然经济与管理学家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进行探讨得到了不同的结论,但是目前被广泛接受的仍是资源学派与能力学派的结论,所以本文从资源基础观、能力基础观以及动态能力观出发,对竞争优势的研究脉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分析了近年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对基于资源和能力视角的竞争优势研究进行了比较,最后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张丹丹  陈立军 《江苏商论》2010,(11):57-58,70
在IT能力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动态视角下IT能力是企业为适应快速变化和超竞争的市场环境,在IT资源、组织惯例、行业环境基础上建立、整合和重构组织资源,从而获得持续竞争力的能力。进而针对纺织企业供应链存在的问题,分析动态视角下IT能力在组织惯例,IT资源和行业环境三个维度上对纺织企业供应链整合的影响,提出相关假设和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8.
动态能力理论认为,随着企业竞争环境动态性的加剧,企业只有不断整合、构建、重组内外部资源和能力,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获取持续竞争优势。近年来,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企业竞争的基础,使得企业间的竞争由个体竞争转变为商业生态系统间的竞争。可将动态能力框架扩展到商业生态系统视域,通过对信息空间的搜寻和过滤,锚定企业创新机遇,决定商业生态系统愿景和本企业战略选择。根据战略选择确定资源需求,选择合作伙伴,构建价值网络,获取互补资源,对企业内外部知识和资源进行配置与共享,并保护本企业资源优势,取得新的竞争优势。商业生态系统进入衰退期后,重新寻找新的创新机遇与合作,通过健康的商业生态系统和不断创新实现企业持续发展。传统出版企业应选择加入商业生态系统,通过互补资源、共享知识与协同效应占据网络核心,确立领导地位,通过动态能力的构建和培育来应对外来种群威胁,获取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
资源基础的营销能力构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资源基础观认为,特异的资源与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基于资源的企业营销能力分析框架由三个层次的内容构成:营销化、营销战略与营销运作,它是企业在与环境互动过程中实现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三个构成部分的有机整合为企业提供了优越的营销能力、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竞争优势主要理论来源进行归纳与评述,在此基础上,结合SWOT战略分析方法,构建战略联盟持续竞争优势理论模式,从资源整合、核心能力整合及持续创新三方面对战略联盟持续竞争优势创造的机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核心能力决定企业的竞争优势,它来自于具有企业特性的、异质的、路径依赖的、不易为外界获取和模仿的知识体系。但由于核心能力存在“刚性”,如果不加以克服,企业就会失去原有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必须具有重构内外部组织能力及资源以适应环境变化要求的动态能力。动态能力理论强调企业知识创新的重要性,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企业必须不断学习和创新,克服核心能力的“刚性”问题,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物流企业竞争优势在超竞争环境下不断侵蚀,那么寻求其持续竞争优势路在何方?动态能力观结合服务性物流企业特点,提出了物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四个途径和衡量物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三个纬度,并指出构建物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其能力模式建设。  相似文献   

13.
供应链整合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从竞争优势外生理论来看,供应链整合战略应与企业竞争战略相匹配,其核心在于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核心竞争力的整合,有利于建立差异性优势和低成本优势;从基于资源的竞争优势理论来看,供应链整合性资源具有战略性资源的特征,有助于企业获取战略性资源和能力,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建立和巩固;从基于能力的竞争优势理论看,供应链整合包括内部供应链能力整合与外部供应链能力整合,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企业必须具备多种能力来管理环境,通过学习外部组织的特殊技能,可以改善企业内部的能力,促使企业具备多种能力来适应环境变化;从网络组织理论来看,将产业上下游企业或其他资源提供机构视为经营合作者,并利用整合的管理方式建立一个具有共同目标的合作性企业网络,是当前竞争环境下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前企业所面对的是一个巨变的竞争环境,在这一条件下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正以逐渐加快的速度被侵蚀掉,其原因主要在于技术和顾客需求的变化、竞争的模仿能力以及领先企业的认知和反应能力等方面。因此,要有效地抑制优势衰退,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企业必须努力寻求新的优势源,其策略是以关键资源为基础、以核心能力为核心构建竞争优势,通过不断地创新,保持核心能力的动态性,并将动态的核心能力转化为持续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黎群 《中国工商》2005,(5):98-100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都在追求树立长期竞争优势,以实现可持续发展。那么,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何在?经过研究我们认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所拥有的战略性资源和培育的核心竞争力。其中核心竞争力通常可包括企业的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基于企业资源的内生竞争优势理论是目前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理论的主要研究方向,主要包含资源基础观、能力观和知识观等。通过分析,知识和能力是企业产生绩效差异,形成相对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温菊萍 《北方经贸》2007,(11):54-56
探索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原因,以及创造和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是当代战略管理理论的使命。从企业能力角度来探求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是当前企业战略管理领域的热门课题,企业能力理论是代表竞争优势理论"内部能力"学派。企业培育对变革能及时做出反应的能力,快速灵活的适应能力、有效协调内外部变化的动态能力,才是创造并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企业资源观理论为我们研究先进制造技术如何影响和形成企业竞争优势提供了非常好的理论框架.企业在先进制造技术资源的应用方面能够做到差异化,企业的先进制造技术资产对其他有形或无形资产的杠杆作用可以成为形成企业持续竞争力的异质性资源,这些异质性资源的结合还会产生更强的先进制造技术动态能力.要取得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技术资源,需要企业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和积累.先进制造技术资源难以模仿和复制,具有社会复杂性,可以成为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知识时代的到来,知识已逐步成为企业成长和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资源,企业的知识管理活动也日益得到学术界与企业界的关注。因此企业应该充分研究如何整合利用知识。本文系统阐述了知识整合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的作用及其与动态核心能力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20.
动态能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但动态能力如何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仍然是一个尚待明晰的问题.本文在阐述动态能力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指出动态能力创造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在于改变企业的资源基础以应对环境变化的要求,并进一步指出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