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中国的社会环境亦日趋和平稳定.然而,1996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规定与旧刑法相关内容完全一样,导致了其与现代司法理念产生了重大冲突.本文通过理论上的冲突、与庭审方式改革的冲突、对"疑罪从无"司法理念的冲击、与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型案件的冲突和与沉默权的冲突这五方面的冲突来论证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2.
周轶 《魅力中国》2010,(23):162-162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将由犯罪引起的民事侵权合并于7"t4事诉讼一同审理,其立法目的在于减轻诉累,提高诉讼效率。但司法实践中一直存在一些制约此目的实现的问题。笔者期待通过审视我国现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性质,在借鉴部分学者意见基础上,寻求一种能协调各类矛盾、平衡各方利益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应当确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以法律的形式在<刑法>中确定下来,明确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规范其标准.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立法上关于允许或不允许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的规定导致受害人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护,建议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统一适用法律。  相似文献   

5.
陈萍  肖振华 《魅力中国》2013,(25):325-325
在“国家本位主义”的强势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在保障被害人度其家属的权益中并没有发挥出足够的作用,自身存在的问题阻碍了它的科学运作.这其中既有法律自身的因素,也有司法机关不重视等原因.有必要从法律法规、内部规定以及法治环境等方面加以改进.不断对附带民事诉讼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由于犯罪行为而遭受精神损害的被害人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是否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一直被专家学者热议,并为社会大众所关注。明确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不同于普通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之不同,以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之必要性为前提。要深入研究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现状,以及解决精神损害的赔偿问题。  相似文献   

7.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缺少对被害人进行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这一做法非常的不合理,所以要求确立相关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文章就确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赔偿的重要性以及法律依据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读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缺少对被害人进行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这一做法非常的不合理,所以要求确立相关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文章就确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赔偿的重要性以及法律依据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读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对刑事被害人地位的关注,世界各国相继设立了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近些年,我国的司法和政府机关也开始对构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这使得将补偿机构设在司法机关还是政府部门成为构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争论焦点.  相似文献   

11.
王朝许 《魅力中国》2011,(5):167-168
死亡赔偿金是致害人因其侵权行为对被害人及其近亲属所造成的损失的一种补偿。相对于精神损害赔偿,后者已经由相关司法解释明确规定在附带民事诉讼中不予支持,而在死亡赔偿金这个问题上,由于对物质损失的认识和理解的差异,使得人们在司法实践中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否支持死亡赔偿金有了分歧,再加上司法解释的前后差异更让人们在司法实践中感到无所适从。本文尝试对附带民事诉讼中应予支持死亡赔偿金的依据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是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对保障司法公正与程序正义具有重大意义.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制度不论在立法还是实践中都存在一些不足,笔者就其弊端及改进进行了一些探讨,以期对健全现行民事诉讼回避相关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对于我国的民事诉讼回避制度,当前应从扩充回避的适用对象范围、合理矫正回避适用情形与条件方面存在的局限性、修改完善法院对回避申请的裁判及救济方式等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耿俊峰 《魅力中国》2008,(25):62-63
被害人刑事损害补偿制度,也称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指被害人由于犯罪行为而遭受一定程度的物质损失,该物质损失,由于犯罪人无力赔偿,或由于案件尚未侦破,犯罪人尚未捉拿  相似文献   

15.
冯兵 《魅力中国》2014,(11):212-212
服判息诉、案结事了是审判执行工作的“硬道理”。刑事审判工作常常面临最尖锐、最复杂的社会矛盾,服判息诉、案结事了对于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大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刑事附带民事审判实践中经常出现“案结事不了”的现象,如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不服一审判决而上诉,或者当事人或其家属不服判决,申诉、信访的事情屡有发生。因此,研究刑事附带民事审判实践中案结事不了的原因,寻求实现刑事附带民事审判“案结事了”的对策,具有现实紧迫性,是法院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6.
赵丽 《理论观察》2010,(1):78-79
2010年1月1日起,一部旨在加强对刑事被害人施行救助的地方性法规《宁夏回族自治区刑事被害人救助条例》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施行。这一条例是我国首部对刑事被害人进行救助的省级地方立法。这部地方性法规的颁布实施.其理论价值更胜于实践意义.它不仅充分地体现了“人权保障”的究法精神,而且有效地实现了对被害人损害赔偿权利的救济,有力地彰显了公平正义的法律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19.
在检察工作中必须正确解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明确检察机关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大意义及基本原则。为贯彻该刑事政策,在自侦案件中必须深挖窝案串案、区别行贿犯罪、谨用强制手段;在逮捕工作中必须严格逮捕刑罚要件、健全逮捕替代措施、创立逮捕变更制度;在起诉工作中必须重打严重犯罪、宽诉轻微犯罪、尝试“辩诉交易”。另外,在立案监督、审判监督及执行监督中也必须正确贯彻该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20.
司法鉴定制度是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鉴定意见是定罪量刑的重要依据,对当事人的权利有极大影响。本文以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为视角,对法律条文进行了解读,对完善我国司法鉴定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