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先进 《秘书》2011,(5):32-34
公文处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反映一个机关的工作水平、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而公文处理工作有其自身规律,它需要我们在遵循公文处理各项规定的前提下,在实际工作中有意识地寻找和把握。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按照"勤奋、细致、规范、高效"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正>公文处理工作是机关实现职能、处理工作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它的工作量大、面广、头绪多,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纰漏。如何提高机关的公文处理水平,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做好工作。一、夯实基础,严谨规范地做好文件的登记工作文书处理要坚持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这就要求文书人员一定要严把收文关口,认真做好文件的签收登记工作。无论是下发的文件、通知,平级单位发来的函件,还是下级报送  相似文献   

3.
公文处理是各级审计机关特别是市县审计机关办公室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绵阳市审计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不断创新公文处理机制,提高公文处理水平.确保公文处理质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市县审计机关必须进一步提高文处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秘书工作》2013,(3):61-63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适应中国共产党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以下简称党政机关)工作需要,推进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各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第三条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第四条公文处理工作是指公文拟制、办理、管理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公文采用特定的格式,目的是规范公文处理工作,解决公文体例不统一、格式不一致、衔接不顺畅等问题,从而保证公文质量,提高公文办理效率,确保党政机关制发的公文得以顺利贯彻执行。《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  相似文献   

6.
姜英伟 《秘书》2012,(8):38-39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旧办法")和《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在期盼声中合并为《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与旧办法相比,新条例对行文规则的规定更为具体、规范,对上行文、下行文、联合发文等都提出了一些新要求。本文冒昧分析如下,以抛砖引玉、求教方家。公文效用变强旧办法要求,行文"应当确有必要,注重效用",新条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增加"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行文要求,目的是使公文的效用更强。公文是为"事"而作,如果不对"事"而写,就缺乏针对性,所发公文就像失准的指南针。  相似文献   

7.
&;lt;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gt;(中办发[1996]14号),是党的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党内法规和基本准则,是指导和规范党的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重要文件.认真贯彻落实&;lt;条例&;gt;精神,逐步实现公文处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是各级党的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8.
王永鉴 《秘书》2013,(9):22-23
机关工作的主要载体,就是"文、会、报",即文件、会议、简报。文件通常指公文,它在"文、会、报"中名列首位。公文处理工作,包括公文拟制、公文办理、公文管理等内容。这项工作关系到政令的畅通和部署的落实,关系到机关的正常运转和对外形象。为此,文秘工作者对公文处理工作,要高看一格,厚爱一分。高看一格,就是醉心事业。公文可以说是"运筹帷幄"的产物、"决胜千里"的利器,它具有鲜明的政策性、法定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9.
公文代表着机关形象,公文处理水平的高低,从一个侧面反映着办公室工作的质量.我们西安市灞桥区委办公室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坚持准确、及时、安全、保密的处理原则,不断强化精品意识,健全机构,完善制度,规范程序,严格标准,扎实做好公文处理工作,提高了效率,树立了形象.  相似文献   

10.
吴铮  孙丹红 《活力》2009,(8):105-105
公文是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本文仅对执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有关规定提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党的机关公文,是党的机关实施领导、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书。如果出现差错,其负面影响有时是难以估量的。因此,务必要严把公文校核关。在工作实践中,我感到提升公文校核水平,要注重把握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新旧机关公文格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隽永 《秘书》2013,(1):36-38
公文处理是机关工作的重要内容,公文处理规章制度是公文处理工作的依据,是文秘工作者必须熟练掌握的业务知识。2012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以下简称"新《条例》"),取代199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办发〔1996〕14号,以下简称"旧《条例》")和2000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0〕23号,以下简称"《办法》")。新《条例》自  相似文献   

13.
李先进 《秘书》2011,(8):31-32
公文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具有鲜明的政策性、法定的权威性、严格的规范性和较强的时效性。公文处理是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公文处理工作质量不但直接影响到公文质量及其运转效率,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政府工作的效能。因此,机关文秘人员一定要高度重视公文处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苏武荣 《秘书》2014,(9):35-37
请示和报告是党政机关常用的两种公文。《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规定,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但在实际工作中,混用请示与报告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本文结合公文写作与处理工作实践,多角度分析请示与报告混用的原因,并指出请示、报告的使用要领。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一条规定:"为适应中国共产党机关(以下简称党的机关)工作的需要,实现党的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制定本条例。"根据这一定义,公文处理需要实现"三化一体",即要通过制度化来保证规范化,通过规范化来保证科学化,最终是要达到科学化。在此,就公文处理的规范化谈些认识。  相似文献   

16.
赵旭 《审计文汇》2005,(8):14-16
审计公文是各级审计机关依法行政、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重要载体和工具,公文处理是一项严肃的工作。为了规范审计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保证公文质量,审计署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有的审计机关在实际工作中文风端正,公文写作严谨,出现问题较少;但有些审计机关对审计公文的拟写及行文则不够重视,公文中漏洞较多,  相似文献   

17.
乡镇党委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是党的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规范乡镇党委机关公文处理工作,不断提高办文质量和效率,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探讨.下面以广西武宣县的情况为例,谈一谈对这项工作的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8.
苏武荣 《秘书》2013,(9):13-15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配套实施的《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格式》")的出台,首次实现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规范的统一,解决了实践过程中有过争议但认识趋同的一些问题,不过仍有一些问题尚未明确规定。关于标题中的标点符号  相似文献   

19.
张立  潘和平 《秘书》2013,(5):14-16
"报告"和"函"是我国现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人大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三个法定公文处理条例(办法)中共同涉及的两个文种,使用频率很高。但是,这三个法定公文处理条例(办法)对"报告"和"函"的特定(法定)效力的规定,在执行中却产生了一定的困惑,下面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20.
王霞 《科技与企业》2014,(10):96-96
企业的公文是管理企业、处理政务、记载生产经营等各种活动情况的常用工具。企业的公文处理是指运用“文件”这一工具,对机关工作进行处理和管理的一项工作,是传达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贯彻上级决策部署,发布规章制度,请示、答复问题,指导、布置和洽商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长期以来,国家、企业所在地党委政府以及企业自身在公文处理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办法、规定和指导意见,成为企业处理公文的重要工具。2012年以来,随着国家层面对党政机关公文管理处理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和各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完善,对国有企业公文运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的公文处理如何做到“服务领导决策,服务机关工作,服务基层发展”,已成为国有企业办公室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如何提高企业公文处理工作效率,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