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探索企业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 一、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管理理念 人是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生产要素,人的智慧、积极性、创造力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企业的兴衰关键在于人。企业管理者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就是要促进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尊重员工主体地位.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努力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作为县级基层供电企业,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实践载体和平台,建立科学高效的沟通机制.推进企业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的课题之一。新沂市供电公司开展的“携手塑形”活动是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企业和员工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胡臻 《武钢政工》2008,(5):34-36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企业管理逐渐从“以物为本”或“以资为本”转向了“以人为本”,人的因素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人为本”已经成为企业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在现代社会,决定企业发展前途的不仅仅是技术、质量、规模等物质因素,更要看员工的素质、技能和水平。而如何发挥员工的最大潜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以人为本的人才管理模式,也就是企业把促进优秀员工实现其合理的愿望和梦想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在尊重、真诚、信任和支持的环境中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让员工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憧憬和信心,在工作中感受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4.
市场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竞争,因此,应站在战略资源管理的高度重新认识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做到拥有人才,人尽其才,以人为中心,寻求人与工作、人与企业相互适应的契合点,获得人才与企业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杭 《轴承工业》2007,(12):28-31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指导现代企业管理观念的创新,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无锡市滚动轴承有限公司作为从国有企业成功转制的民营企业,在企业的发展中就是全面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办企业。  相似文献   

6.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中油气矿盐亭作业区(以下简称作业区)管辖着秋林、八角、苏河场3个油气田。作业区立足老区旧层,树立以人为本、油气为根、精细管理、为旗增辉的理念,按照管好老旧井重稳产、利用潜力井抓增产、注重边缘井求拓展的思路,坚持精细再精细的管理模式,取得明显效益。2005年原油、天然气生产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118.6%和109.2%,天然气收款率达到100%,安全环保无事故。该作业区作为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基层建设红旗单位”,其管理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李世喜 《中国石化》2004,(12):50-5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可见在社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人的作用至关重要。要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处处为“人”着想,事事由“人”出发,科学开发人的潜力,增强人的服务能力,体现人的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与木,一“横”之别。在企业这棵“大树”上,以人为本,激活人心,才能根深叶茂,否则就成无本之木。我们搞改革,就是要改掉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所以,从本质上说,改革是要改掉人的旧观念、旧思想、旧习俗、旧理念、旧办法。以人为本,企业之林方能长出一棵棵“参天大树”,以物为本,视人不见,企业之树则可能走向“畸形”,在市场“风吹雨打”中凋零。  相似文献   

9.
当今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企业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着眼于持续发展,大胆吸纳、培养人才,深入开发人才资源。一、“以人为本”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在企业中,人是最宝贵的资源,人的积极性是企业活力的源泉。在企业管理中,人既是管理的主体(管理者),同时也是管理的客体(被管理者)。“以人为本”管理,抓住了管理的本质,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管理思想、理论的一次深刻的变革。因此,“以人为本”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由于各企业实际情…  相似文献   

10.
企业作为社会的一级经济组织,其根本任务就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不仅取决于技术设备,更主要的是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状况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因为人是企业的主体,人的积极性是企业活力的源泉。所以,要实现企业的根本任务,就必须加强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注重人的素质的提高,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强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就是要把职工中蕴藏着的积极性,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人的积极性,是作为主体的人主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精神状态,是推动人…  相似文献   

11.
近一个时期以来,“以人为本”成为最为热门的词汇。当然这是一种历史性的进步,它校正了以往见物不见人的发展观,把人的利益和人的全面发展放在了首位。但是真正能做到以人为本,一切本着人的需求出发,却非常不容易。笔者认为:以人为本,最为关键的是真正尊重人民的权利和意见,一厢情愿地以人为本不是真的以人为本,只是变相地“以我为本”。而企业管理要做到以人为本,就要以“人”为中心,寻求“人”与“工作”相互适应的契合点,将“人”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即在满足企业需求的同时满足“人”的需求。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  相似文献   

12.
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加强企业管理,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加强人本管理。企业的立足之本就是那些适应时代发展、有崇高的理想、能为企业的发展尽职尽责且不断创新进取的人。一切企业行为.均以人为本,从人开始,靠人去做:高层决策、高层管理,由高层管理人员来完成;中层管理由中层领导干部完成;基础工作由基层人员完成。整个企业的兴与衰,都与人息息相关,其关键也在于人。随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竞争愈演愈烈,企业也不得不置身于市场当中,审时度势,不断地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及战术。目前市场…  相似文献   

13.
人财物作为企业运营的三大要素,人起决定作用。现在愈来愈多的企业家意识到了人作为企业资源,不同于其他生产要素的重大意义,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企业内部人际关系,这是关系到企业和谐发展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4.
伊朗测井作业区于2000年进入当地市场,怎样建设“百年市场”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任务。为此,作业区开展了企业文化创建工作。2009年,公司提出了“自立为本,利油利他则久;员工至上,永葆创业激情”的经营哲学,受此鼓舞,作业区全面梳理总结了自身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快乐工作法”。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已不单是大鱼吃小鱼,更是快鱼吃慢鱼的上代。因此,想让企业长久、快速、健康地发展,各方面的管理必须超前、创新,而人的管理犹显重要。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管好企业、发展企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保定供电公司(以下简称保定供电公司或公司)在秉承国网公司“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核心理念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和谐企业建设。企业遵循“以人为本,共同成长”的准则,以企业发展实现员工成长,依靠员工业绩促进企业发展,真正实现了企业与员工的和谐统一,形成了“企业关爱员工,员工忠诚企业”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7.
黄伟 《中国电业》2003,(9):59-59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管理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培育形成的、带有本企业特征的企业经营哲学,即是以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为核心所生成外化的企业行为规范、道德准则、风俗习惯和传统的有机统一。其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以人为本、以文化培育人、以文化为主导,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反对“见物不见人”的理性主义管理思想,主张将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和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作为企业管理的主导环节。运用好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将会起到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们公司按照“以观念更新推动理念创新,以文化发展推动管理升级”的企业文化建设总体思路,积极培育和发展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努力实现“人企价值共融、人企价值同增、人企价值并展”的企业文化建设目标。一、准确把握以人为本内涵,为公司持续稳定发展提供理念引导  相似文献   

19.
王新学 《中国石化》2005,(12):14-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河南油田提出了建设和谐矿区的发展思路。建设和谐矿区,就是要努力实现上市与存续的和谐,改制企业、移交办社会单位与母体企业的和谐,员工与企业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矿区,对河南油田的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在航天企业的发展道路上,只有以人为本的理念被全体职工所掌握,才能转化为推动航天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