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画管理     
《中国新时代》2011,(6):77-77
1鸬鹚罢工 一群鸬鹚辛苦跟着主人十几年,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捕的鱼越来越少。不得已,主人又买了几只小鸬鹚,很快,他们学会了捕鱼的本领,渔民很高兴。而那几只老鸬鹚就惨了,吃的住的都比小鸬鹚差。  相似文献   

2.
鸬鹚罢工     
王文 《企业文化》2008,(11):84-84
一群鸬鹚辛辛苦苦跟着一位渔民十几年,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腿脚不灵便,眼睛也不好使了,捕鱼的数量越来越少。不得已,渔民又买了几只小鸬鹚,经过简单训练,便让新老鸬鹚一起出海捕鱼。很快,新买的鸬鹚学会了捕鱼的本领,渔民很高兴。  相似文献   

3.
《住宅与房地产》2013,(5):77-78
一群鸬鹚辛辛苦苦跟着一位渔夫十几年,立下了汗马功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们腿脚不灵便,眼睛也不好使了,捕鱼的数量越来越少。后来,渔夫又买了几只小鸬鹚,经过简单训练,便让新老鸬鹚一起出海捕鱼,由于渔夫的精心调教,加之老鸬鹚的“传帮带”,新买的鸬鹚很快学会了捕鱼的本领,渔夫很高兴。  相似文献   

4.
鸬鹚捕鱼     
汪振海 《乡镇论坛》2011,(18):F0002-F0002
鸬鹚有着与生俱来的捕鱼习性,鸬鹚在水中游泳的速度比鱼还要快。渔民们为了不让鸬鹚把逮住的鱼吃掉,就在鸬鹚脖子上系了条线绳,使它逮到鱼只能噙在嘴里,却咽不下去。  相似文献   

5.
到湖南旅游,朋友请我观赏鸬鹚捕鱼,这是当地一个特色项目。湖边芦苇,渔筏过处,每每有鱼惊草动,筏上兴奋无比的鸬鹚便会直奔鱼群而去。渔夫说,鸬鹚捕鱼本领与生俱来,可潜水十多米深,屏气可达一分钟左右。我注意到,当鸬鹚满载而归登上竹筏,从它的脖子中挤出“战利品”时,渔夫总要给鸬鹚留下三条小鱼,不多不少。我问:“三条鱼是不是犒赏鸬鹚?”“是,也不完全是。”在我们的一番刨根问底下,老渔夫敲敲烟袋锅道出其中奥秘。原来,渔夫从训练小鸬鹚开始,每次捕到鱼后总要留下三条小鱼给鸬鹚吃,不多也不少,给多了鸬鹚吃饱了不干活,给少了便“罢工”。后来,这种训练模式固化为渔夫和鸬鹚之间的一种默契,每次捕到鱼,必须不多不少喂它三条小鱼,哪怕鸬鹚贮进脖子中不吃,也不能少。当然,给多了鸬鹚也不会要。我试着给一只鸬鹚四条鱼,可是鸬鹚吞下三条,对第四条鱼瞅都不瞅就扑通跳进水中!这有趣的一幕逗得全筏人哈哈大笑。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渔民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渔民们尊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捕鱼技术都很平庸。于是他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凡是我长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  相似文献   

7.
父亲的会计梦 小时候,我家的小客厅经常围满了人,而且一批又一批.来的都是本地的渔民,他们知道我父亲精通会计,捕鱼归来都要找我父亲帮他们算账,父亲总是欣然应允.我看着父亲熟练地拨打着算盘,清脆的算盘声就像一曲美妙的音乐.很快父亲便把他们船上的账算得一清二楚.我记得有一个年轻的小渔民很有意思,他戴着一顶旧毡帽,胖胖的身材,说着口音特别重的闽南话,他那天分到了一千元.只见他把钱往兜里一塞,数也不数.大家叫他把钱点一点,"你们不会骗我的",他把"我"字拉得很长,高高兴兴跑回家向他老婆报喜去了.  相似文献   

8.
利用芦苇秸秆编织捕鱼的虚笼(形似牙葫芦状蜂窝孔捕鱼工具)、农民劳作遮阳或是防雨的斗笠、芦苇絮编制的毛窝(芦苇絮制作的木底保暖鞋)、麦秸秆制作的炊具,这四大民间草编手艺一度曾是山东省微山县渔民劳作之余增收补贴家用的技艺财富。  相似文献   

9.
《科技与企业》2008,(2):30-30
渔民从海外捕鱼回来,为了防止舱里的鱼缺氧而死卖不出好价钱,他们常向船舱里投入所运鱼类的“克星”,让鱼群在逃避被食危险的过程中保持活力。这正如孟子所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样,没有了压力,是很难发挥出超常动力的。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来谈“末位淘汰制”的问题,是很容易推及出我的观点:末位一定要淘汰!  相似文献   

10.
胡述 《企业文化》2008,(3):75-75
渔民从海外捕鱼回来,为了防止舱里的鱼缺氧而死买不出好价钱,他们常向船舱里投入所运鱼类的“克星”,让鱼群在逃避被食危险的过程中保持活力。这正如孟子所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样,没有了压力,是很难发挥出超常动力的。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来谈“末位淘汰制”的问题,是很容易推及出我的观点的:末位一定要淘汰。  相似文献   

11.
《财务与会计》2010,(5):56-56
一户农家养了一条狗与一只猫。狗很勤快,当主人不在家时,狗便竖起耳朵巡视周围,哪怕有一点点的动静,狗也要狂吠着疾奔过去,兢兢业业地为主人做好看家护院的工作。当主人在家时,它便放松了精神,有时还会伏地沉睡。  相似文献   

12.
狗和猫     
狗很勤快,每天,当主人家中无人时,狗便竖起两只耳朵,机警地巡视在主人家周围,就像一名恪尽职守的警察,兢兢业业地看家护院。但是,当主人家有人时,它的注意力便稍稍放松了,有时还会伏地沉睡。于是,在主人家每个人的眼里,这只狗都是懒惰的,极不称职的,便也经常不喂饱它,更别提奖赏它了。猫很懒惰,每当家中无人时,便伏地大睡,哪怕三五成群的老鼠在主人家中肆虐。但等主人家中有人时,它的精神也养好了,这儿瞅瞅,那儿望望,时不时地还给主人舔舔脚、逗逗趣。在主人的眼中,这无疑是一只极勤快、尽职守的猫,好吃的自然都给了它。  相似文献   

13.
鸟笼逻辑     
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  相似文献   

14.
到远海捕鱼的渔民在满载而归时,最头痛的是养在船舱里的鱼要死去大半。后来有人发现,如果在舱里放几条生性凶猛的沙丁鱼,返航回来后,舱里的鱼死的却很少。原来,舱里的沙丁鱼天性“不  相似文献   

15.
鲶鱼效应源自挪威渔夫捕鱼的故事。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但捕鱼中还没等到靠岸许多沙丁鱼就缺氧死掉了,渔夫为了保证它们的鲜活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将沙丁鱼的天敌——鲶鱼与沙丁鱼放在一起。每当渔民出海捕鱼时,总先准备几条活跃的鲶鱼,一旦把捕获的沙丁鱼放入水槽后,便把鲶鱼也放入水槽,鲶鱼因其活力而四处游动,沙丁鱼则因发现天敌而四处逃窜,从而使水中氧气充分,如此这般,就能保证沙丁鱼活蹦乱跳地运到渔港。这一现象被称为“鲶鱼效应”。  相似文献   

16.
有一个人去买鸟,正遇上市场中有三只乌,于是问第一只鸟要多少钱,主人开价500,原因是它会打电脑,会电脑?这倒很新奇,买下来再说;走到第二只鸟的跟前,觉得它外表不错,走上去问这只鸟值多少钱,主人说它值1000元,原因是它不仅会电脑,还会编程,这更新奇,于是又买了下来;接着问第三只鸟会什么,主人说从来没看它做过什么,但前面那两只鸟向这只鸟叫老板,所以值2000.  相似文献   

17.
心茶一瓣     
《秘书》2013,(8):22
●一个没有远大理想和崇高生活目的的人,就像一只没有翅膀的鸟,一台没有马达的机器,一盏没有钨丝的灯。——[中]张华●人生最崇高的理想,在求达于真理。——[中]李大钊●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一定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一定是一个只做物质的主人而不做物质的奴隶的人。——[中]陶铸  相似文献   

18.
猴子与香蕉     
《大众标准化》2010,(3):57-57
<正>西点实验室有这样一个很经典的故事:有6只猴子被关在一个实验室里,头顶上挂着一些香蕉,但香蕉都连着一个水龙头。猴子看到香蕉,很开心地去拉香蕉,结果被水淋得一塌糊涂。于是6只猴子都知道香蕉不能碰了。然后,换一只新猴子进去,成了5只老猴子和1只新猴子。新来的猴子看到香蕉  相似文献   

19.
有一个人去买鸟,正遇上市场中有三只鸟,于是问第一只鸟要多少钱,主人开价500,原因是它会打电脑,会电脑?这倒很新奇,买下来再说;走到第二只鸟的跟前,觉得它外表不错,走上去问这只鸟值多少钱,主人说它值1000元,原因是它不仅会电脑,还会编程,这更新奇,于是又买了下来;接着问第三只鸟会什么,主人说从来没看它做过什么,但前面那两只鸟向这只鸟叫老板,所以值2000。  相似文献   

20.
《上海物流》2004,(3):27-27
有个人养了一头驴和一只哈巴狗。驴子关在栏子里,虽然不愁温饱,但每天都要到磨坊里拉磨,到树林里去拉木材,工作挺繁重,而哈巴狗会演许多小把戏,很得主人欢心,每次都能得到好吃的当奖励。驴子在工作之余,难免有怨言,总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平。这一天机会终于来了,驴子扭断缮绳,跑进主人的房间,学哈巴狗那样围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