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赵艳 《税务纵横》2003,(6):32-33
非货币性交易具有交易次数不多但交易金额一般较大。换入、换出资产计价及会计处理工作比较复杂,交换损益不易确认。与货币性交易的界限不易划分等特点。上市公司往往利用非货币性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问题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2.
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财税》2001,(4):55-55
1.本准则规范企业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2.非货币性交易会计核算的主要问题是换入、换出非货币性资产的计价,以及相关损益的确认。3.本准则不涉及企业合并中的非货币性交易。  相似文献   

3.
由于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取得的资产税法规定的计税成本与会计制度的账面成本计算方法不同,使资产处置时(指折旧、摊销及销售、领用,下同)税收上确认的处置损益与会计上确认的处置损益不一致。本文从分析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在税收上与会计上成本确认规范的差异入手,探讨相关差异的纳税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4.
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与美国对应准则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年6月28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该准则对非货币性交易中资产的计量标准、损益的确认条件、资产减值损失的认定,以及信息披露作了系统规定。概括地说,在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中,非货币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非货币性交易最大的特点是以货易货,不收付款项。所以,非货币性交易会计核算的主要问题是以什么价格作为换入资产的入帐价格,以及是否确认交易损益。总体来说,对非货币性交易会计核算的规定,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第一,将非货币性资…  相似文献   

5.
姚金武 《财会学习》2007,(10):50-52
对于非货币性交易的税务处理,相关的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都进行了明确的规范.债务重组中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方式,是非货币性交易的一种特殊形式,其涉及的税务处理与非货币性交易一般相同.但是,用以进行债务重组的非现金资产,在应纳税额的计算上往往带有一些特殊性,从而产生税务会计处理上的一些特殊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收益确认的原则--实现原则为出发点,分析了目前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中的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并提出可以按照资产价值转移方式的不同,将资产区分为流动资产、长期资产以及投资,并以此为基础确认非货币性交易的收益.文章最后就我国非货币性交易准则的修订提出了一些看法,认为并非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会计方法得到解决,而职业道德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财政部2006年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但对于补价中是否含有增值税以及如何理解非货币性交易中损益的确认公式,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必要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会计准则一直处于变动之中。以非货币性交易为例,我国非货币交易会计准则已经历三次变更,其收益的会计确认与税法的确认一直存在着差异。分析和把握这些差异的变化,不仅有利于规范会计核算,更利于依法诚信纳税。本文在阐述会计准则的变化以及变化原因的同时,结合税法对非货币性交易的处理,提出了两者的差异及协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看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盖地 《财会学习》2006,(1):46-49
一、对此类交易的名称与认知不同 在财务会计中,凡是不涉及现金或涉及的现金不超过25%的交易,均称为非货币性交易(不以货币结算或不以货币结算为主,而以实物相互结算,从而实现实物购销的一种交易方式),因此,应按非货币性交易进行会计处理,即不确认收入而按成本结转;但在税务会计中,因为要体现税法导向原则,故一般是将非货币性交易作为正常销售和购买货物两笔业务对待.  相似文献   

10.
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是一种不以货币为媒介、非经常性的特殊交易业务,非货币性交易为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减少货币性资产流出、加快资金周转提供了新的途径。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企业利用非货币性交易进行利润操纵等问题,对会计理论和实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发生的问题,结合新准则的应用做出相关的讨论。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述(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概念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通过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经济关系日趋复杂。非货币性交易业务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增加。为了进行有效规范和管理.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准则和规定。但由于会计准则与税法制定的目的,依据的原则不同,导致对非货币性交易业务处理方法上存在着差异。总括起来主要有二:其一.会计一般只确认损失,不确认收益;税法则视同销售,既确认收益也确认损失。其二,对于换入资产的计价,  相似文献   

12.
浅析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中的若干疑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政部于1999年制定、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并于2001年1月进行了修订,对规范企业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具有重要意义。但笔者对其中的几个问题还有些疑虑,有待于进一步明确。疑点之一:关于补价的计算及收益的确认问题。根据新准则规定,非货币性交易中收到补价方应确认收益,其计算公式为:应确认的收益=补价-(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笔者认为,此规定有两点应予明确和完善:第一,收到补价方,只有在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资产账面价值时,才能确认收益;第二,此公式有不…  相似文献   

13.
“易货交易”的确认和计量不同于一般的商业买卖关系,对此我国有专门的会计法规和准则加以规范,如《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但在具体运用这一准则时,还存在一定的误区,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胡志颖 《上海会计》2000,(11):10-12
一、非货币性交易的计量问题会计计量是对符合要素定义的项目进行数量化的过程。交易中的货币数量衡量着商品价值的大小 ,在复式簿记系统中会计记录交易中的货币数额 ,对商品的价值进行反映 ,进而揭露整笔交易的信息。但是 ,不可避免的 ,市场经济中仍存在着不通过以货币媒介手段进行的交易 ,这就对会计提出了难题 ,会计如何对非货币性交易进行核算?在会计上 ,我们以一个企业为主体 ,交换中的商品在企业中具体表现为对企业有价值的各种资产。我们可以这样描述一般的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过程 :资产A=货币=资产B。显然 ,一项资产对企业的价…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间非货币性交易的实践越来越多.为规范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财政部出台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准则>),并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财会[2002]18号)中对<准则>作了进一步阐述.<准则>和<问题解答>对各种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定和示例.  相似文献   

16.
赵西卜  卢玮 《会计师》2005,(3):46-47
1999年6月28日,财政部以财会字[1999]29号发布了《非货币交易》会计准则,并要求所有企业于2000年1月1日开始执行。针对会计实务界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现象,财政部又于2001年1月18日对《非货币交易》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大大缩小了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在此基础上,财政部又在2002年10月9日发布的《实施〈企业会计制度〉及其相关准则会计处理问题解答》中,具体规定了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在考虑相关税金的情况下,应该如何确认损益的问题。至此,我国的《非货币交易》会计准则基本与中国实际相适应了。在执行该准则时,应重点把握以下要点:1…  相似文献   

17.
非货币性交易即物与物的交换,这种交易不涉及或只少量涉及货币性资产(即补价),因此最关键的会计问题应该是资产的计价问题,在非货币性交易中,资产价值的确定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公允价值则是非货币性资产计价的重要依据,也是非货币性资产价值组合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梁艳斌 《会计师》2012,(20):10-11
<正>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对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再次进行了调整,相比旧准则而言,新准则更加科学合理,成为我国现行会计准则重要的组成部分,为规范不涉及或很少涉及现金的非货币性交易提供了依据。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准则是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业务,一方面为加快资金周  相似文献   

19.
非货币性交易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玲 《理财》2004,(7):34-35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以及企业经营方式的不断变化,包括资产置换、股权变换在内的非货币性交易越来越多。为了规范企业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财政部发布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此举对于规范我国企业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20.
关于非货币性交易准则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准则是我国于2000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施行的又一具体准则,它填补了我国会计规范的一项空白,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但这一准则中的“非货币性交易”的范围的确定等几个方面还存在问题,尚须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