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特点、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历次通货膨胀不同。本次通货膨胀是由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推动造成的,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与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并存。因此,要治理它就得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同时下手,我国目前应该采取供给扩张、需求紧缩这样的政策组合。需求紧缩应该主要依靠量化货币紧缩政策,供给扩张主要依靠降低企业税收等政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前通货膨胀形成原因经验研究:2003—2007年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2003年以来,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具有结构性、非平衡性、温和性、不确定性和信念不一致性等特点。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到目前为止,同时具有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特征,但流动性过剩对当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影响还不明显。因此,对我国当前通货膨胀进行治理应当着眼于当前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而不是盲目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3.
改革、调整、增长与摩擦性通货膨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改革遇到的一个重大难题是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显然是有其特殊性的,基于资本主义经济现实运动而形成的诸种通货膨胀理论(需求拉动说、需求转移说、成本推动说、理性预期说等)都不能圆满、确切地说明正在进行经济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发生的通货膨胀现象。然而,任何进行经济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必然要发生通货膨胀以及其他一组相关的经济现象,又说明这种通货膨胀是有其内在必然性的。经济理论的任务就是要基于我们的特殊实践把那个特殊的内在必然性揭示出来。任何通货膨胀都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现象,有着社会经济关系和经济运行机制方面的深刻  相似文献   

4.
<正>通货膨胀问题已经构成了中国90年代以来经济稳定发展的严重障碍,如何认识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抑制通货膨胀已成为理论与政策关注的焦点,基于通货膨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宏观经济政策自然就成为关键性因素.投资、消费扩张引起的需求拉动,价格调整引起的成本推动,及国际收支的大量顺差带来的压力,始终被认为是造成通货膨胀的主要根源.然而笔者认为,中国90年代的通货膨胀是由微观经济因素造成的,是由现行体制内生的,宏观政策因素更多的是一种表象.  相似文献   

5.
李江 《经济问题》2012,(3):44-45,120
依据当前我国通货膨胀严重和地方投资过热同时并存这一经济现象,建立模型实证研究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投资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地方政府投资是我国通货膨胀形成的一个因素,地方政府投资通过乘数效应拉动社会需求,同时不断增加的投资加强了对土地财政依赖,两者共同作用推动了通货膨胀上升。  相似文献   

6.
货币紧缩政策抑制通货膨胀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杰  王韧 《经济纵横》2012,(11):1-5
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具有长期正相关性,而实物类资产货币化和金融类资产扩容可能延缓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的有效性。货币供应和通货膨胀的相关性使调控货币、通胀成为传统的政策手段,但在通货膨胀综合了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下降,而在货币供应存在信贷配给和双轨定价等制度性约束的情况下,总量意义的货币紧缩反而会提升金融成本并对短期通货膨胀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从逻辑上看,高货币存量决定增量紧缩将成常态,只有消除制度约束,推进利率市场化,发挥价格变量的引导作用,才能保证货币调控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通货膨胀基本结构及其货币政策调控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发现,我国通货膨胀是在公众预期主导下,由生产部门成本推动与消费部门需求拉动所造成,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结构性特征.以抑制银行系统流动性为核心的政策操作,在抑制通货膨胀预期上存在局限性,因而迫切需要调整.中国人民银行若能充分发挥利率非对称性调节的力度,显著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积极引入货币政策规则,就能在优化信贷结构并改善供给效率的同时,锚定公众预期并有效抑制通货膨胀的抬头.  相似文献   

8.
温涛  陈思 《当代经济科学》2012,(3):35-42,125
本文基于具有微观基础的混合式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利用1985-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预期因素、需求冲击及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动态过程及其地区差异。研究发现:总体上,无论是适应性预期还是理性预期对当期通货膨胀都有较强的推动作用;作为需求冲击的居民消费支出、固定资本形成以及产出缺口对通货膨胀都具有正向拉动作用。从通货膨胀持久性的地区差异上看,西部地区的通胀持续性最长,中部最短。  相似文献   

9.
当前国内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物价水平上涨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包括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全球通胀预期明显上升;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国内投资需求拉动及能源、资源、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上升;国际收支双顺差引起的高额外汇储备强化了通货膨胀的预期。因此有必要在当前背景下研究影响通胀的因素和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面对我国近期较高的通货膨胀宰,本文通过协整检验与VEC模型的数据分析,考察了经济增长,货币供给增加和原材料等成本因素与通货膨胀事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增长、货币供给增加和原材料等成本因素对物价水平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成本因素对通货膨胀的作用大干经济增长、货币供给等需求拉动的作用,说明我国的通货膨胀已转向成本推动型通胀.  相似文献   

11.
总需求大于充分就业状态时的总供给,表明存在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从分配角度分析,这种类型通货膨胀主要源于政策需求和投资需求,分配虽不能改变可供分配的产品数量,但可改变总需求的结构,因存在多种对换效应,从而不同影响着通货膨胀水平。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运用劳动价值论对通货膨胀进行了微观视角的解读。凯恩斯从有效需求理论出发对通货膨胀展开了宏观层次的研究。哈耶克则重点分析了通货膨胀形成的过程及其对资本结构和生产结构的不良影响。比较三种通货膨胀理论,我们获得如下启示:区分货币币值变动的真正原因对研究通货膨胀及其治理措施非常重要;应当关注有效需求、通货膨胀与就业三个总体经济变量之间的互动关系;应当避免"法令性通货膨胀"的产生;通货膨胀的解决应当主要依靠结构的调整;应当关注通货膨胀可能导致的企业家丧失企业家精神、享乐主义盛行等隐性危害。  相似文献   

13.
黄金价格、中国黄金储备与通货膨胀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炳南 《当代经济科学》2012,(1):75-82,126,127
文章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了黄金价格、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国内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研究认为,黄金是对抗通货膨胀的有效工具,黄金价格上涨、黄金储备增大、国际石油价格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浮对通货膨胀有持续的拉动效应;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短期与长期效应不一致的现象。提出密切关注黄金价格、增加国家黄金储备、建立黄金价格预警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今年以来,我省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经济运行基本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但在当前经济生活仍然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物价涨势较强,涨幅居高不下。1-8月份我省零售物价指数为23.1%,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为24.0%。1-9月份虽有所回落,但零售物价仍高达21.7%,生活费用价格指数达22.3%。控制物价上涨幅度、抑制通货膨胀,保持社会经济生活稳定,已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综合分析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矛盾,这次通货膨胀,总体上感觉来势较猛,物价指数居高不下。这是一次综合性通货膨胀,不仅是受投资需求拉动、价格上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也反应了国民经济中一些深层次矛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一、要立足国情,深刻认识通货膨胀的危害。如何看待通货膨胀,有人认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可以借鉴他们的作法,在我国有点温和的通货膨胀,有刊于经济发展。这种观点,实际上是没有深刻认识我国的经济现状。这是因为“温和通货膨胀”只有在投资需求不足,设备部分闲置,原材料和劳动力过剩的情况下,可以起到暂时的促进增长的作用。这些国家是供给过剩,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6.
股票收益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不仅依赖于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而且还受到货币政策制度的影响。需求冲击使得两者是正相关的,供给冲击对两者关系的作用还和货币政策制度有关。顺周期的货币政策使得供给冲击对两者关系是正相关的,而逆周期的货币政策使得供给冲击对两者关系是负相关的。对中国1991年1月—2009年7月实践的经验分析表明,股票收益和通货膨胀的相关性发生了两次结构性突变。进一步分析表明,1997年6月股票收益和通货膨胀的结构性突变主要是由货币政策制度引起的;2005年8月股票收益和通货膨胀的结构性突变主要是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的相对重要性发生了改变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结构性通货膨胀形成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通货膨胀的形成,既有总量方面的原因,也有结构方面的原因,由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因素导致的通货膨胀就是结构性通货膨胀。这里,我们将着重考察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和国民经济组织结构对我国通货膨胀形成的影响,并寻求治理我国结构性通货膨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殊的低效率型通货膨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一般来说通货膨胀,是一种短期的宏观经济运行症状。但是,在中国特殊的经济低效率状况下,通货膨胀压力长期存在。这种低效率型通货膨胀压力,在政府谋求经济增长、稍微放松宏观需求管理时,会显化为现实的通货膨胀;而在总需求管理较严时,经济将低速度增长,通货膨胀隐化。  相似文献   

19.
<正> 1994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和表现形式都十分复杂,使中国经济学家们在通货膨胀的基本判断上产生了严重分歧。从已经发表的文献来看,人们对于这次通货膨胀类型的判断至少已经出现了四种观点:需求拉动型、供给型(含成本推进式、结构性)通货膨胀、制度变革型通货膨胀以及综合型通货膨胀。与之相应,有关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也是众说纷纭。我们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说,在关于通货膨胀成因的分析中,有关需求性因素和供给性因素的作用无法截然分开,因此,综合论的观点也许永远都是正确的。但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运用综合型通货膨胀理论富有内在逻辑地说明需求性因素、供给性因素在通货膨胀过程中的作用和相互推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作者对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特点和成因作了中肯分析,指出当前通货膨胀的基本导因还是总需求膨胀,治理的根本措施在于严格控制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社会信用需求膨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