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颡鱼,又名黄腊丁、黄芽头、黄古、黄丁鱼、黄鱼、黄鼓鱼、江颡、嘎牙子、江黄颡、瓦氏黄颡鱼、莫丁、盎斯鱼、黄角、嘎鱼、黄刺鱼、黄牛枯、草枯、黄颊鱼、黄刺、盎公鱼和黄骨鱼等,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类。养殖好黄颡鱼,重点工作在于抓好黄颡鱼的病虫害防治。要提高黄颡鱼的劳动生产率和单位面积产出。就要分期分批向鱼塘中投放苗种,同时,要经常不断地从鱼塘中捕捞黄颡鱼上市。因为黄额鱼本身长不大,  相似文献   

2.
<正> 黄颡鱼是一种淡水小型底层鱼类,是市场上的畅销水产品,近年来,由于过度的人工捕捞,黄颡鱼的天然资源量已很低,开展人工养殖势在必行。下面介绍黄颡鱼的人工养殖技术。一、黄颡鱼的苗种培育1、池塘准备 鱼种培育池每口以0.27hm~2—0.4hm~2为宜,水深1.5m左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市场上的黄颡鱼主要来源于江河天然捕捞,由于天然苗种资源不足,致使养殖生产受到制约。为了解决黄颡鱼苗种不足的问题,2005年,我站承担了县局下达的池塘培育黄颡鱼苗种试验,并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4.
<正>笔者根据养殖实践总结出一套黄颡鱼养殖经验,现将其介绍如下,以供参考。1.池塘条件1.1水源和水质要求水源充足,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水质标准,不含对鱼类有害的物质,最好选择靠近水库、湖泊、沟渠的鱼池,或配有增氧机和抽水机等机械设备的鱼塘进行主养黄颡鱼。1.2池塘面积、水深黄颡鱼对鱼塘面积要求不太严格,大小鱼池都可用于养殖成鱼。一般主养面积为3-5亩或10亩以下,水深以1.5-2.0m较为理想,池塘较浅,光照度较强,不利于黄颡鱼喜弱  相似文献   

5.
<正>为推广黄颡鱼这一优势品种,广西东兰县水产技术部门从2006年6月开始,在库区网箱养殖户中确定3个有经验、懂技术、会管理的养殖户进行黄颡鱼养殖示范,养殖面积524m2,共投放黄颡鱼鱼种97000尾,通过6个月的的饲养管理,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现将黄颡鱼网箱养殖示范情况总结如下,供共同参考。  相似文献   

6.
宁夏灵武市李家圈渔场2019年6月28日从四川眉山调入10万尾黄颡鱼夏花,投放在一口4亩池塘进行养殖试验,2020年9月1日干塘销售,总产黄颡鱼2202.5公斤,总产值6.56万元,总利润1.81万元;平均亩产550.6公斤,平均亩产值1.63万元,平均亩利润0.45万元。投入产出比1:1.38,饵料系数1.47,养殖获得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7.
一、池塘主养黄颡鱼池塘主养是近二年才兴起的新型养殖方式,池塘养殖具有投资小,不受面积大小的限制,收益大,生产性稳定等特点。1、池塘条件(1)水源和水质池塘主养黄颡鱼,要求水源充足,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水质标准,最好选择靠近水库、湖泊、河道、沟渠的鱼池,或配有增氧机和抽水机等机械设备的鱼塘进行主养黄颡鱼。(2)鱼池面积、水深和底质黄颡鱼成鱼对饲养要求不太严格,大小鱼池都可用于养殖成鱼。每个池塘都须有可控制的进、排水口。一般主养池塘面积为3—5亩或10亩以下,水深以1.5—2.0m较为理想,池塘较浅光照度较强,不利于黄颡鱼喜弱光下摄…  相似文献   

8.
<正> 黄颡鱼属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广泛分布于长江、黄河、珠江及黑龙江各水域,其肉质细嫩、少细刺、味道鲜美,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随着天然捕捞量的减少,近年来黄颡鱼人工养殖正在兴起,黄颡鱼种类较多,往往较难区别,常见的有黄颡鱼、  相似文献   

9.
由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承担的“瓦氏黄颡鱼大规模全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研究”项目,经过项目组成员六年的试验和研究,对瓦氏黄颡鱼的生物学、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国内率先实现了瓦氏黄颡鱼大规模、全人工繁殖技术,仅2004年繁殖鱼苗5473万尾;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天然水域中的黄颡鱼数量锐减,需要通过人工养殖来满足市场需求,黄颡鱼成为重要的淡水养殖对象,调查发现在相同养殖条件下,雄性黄颡鱼比雌性黄颡鱼生长速度快30%左右。为了摸索黄颡鱼"全雄1号"苗种培育技术,芜湖天成生态渔业有限责任公司,从武汉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购进卵黄苗种30万尾进行池塘苗种培育,现将培育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黄颡鱼作为名特优水产品种,市场前景十分看好。目前对其苗种、饲料均有较深入的研究,其中膨化饲料养殖技术已在各地推广,许多养殖户打算开展黄颡鱼养殖,在此之际,笔者将本人对黄颡鱼养殖的几点思考提供给大家,以供借鉴。1.全雄黄颡鱼目前尚未有明显的性价比  相似文献   

12.
读者信箱     
《渔业致富指南》2001,(19):55-55
<正> 湖北省仙桃市读者曾中新来函:“本人承包一口10亩水面的池塘,以花、白鲢、草鱼等常规养殖鱼类为主,鉴于目前常规养殖前景黯淡,明年打算套养黄颡鱼,请问该如何投放鱼种,其养殖效益如何?”  相似文献   

13.
试验证明,蟹池通过套养黄颡鱼,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生互补、共同生长,从而达到生态平衡,是实现产品质量和养殖效益的同步提高的一种养殖方式,现将其套养技术介绍如下。1、池塘清整包括池埂修复、清淤、消毒等。培肥水质:用腐熟的有机肥加少量生石灰,堆在池中慢慢释放。移植水草:种类有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水花生等,覆盖面积达池塘面积的60%—70%。投放螺蛳:在清明前每亩水面投放鲜活螺蛳250kg。2、苗种放养蟹种要求规格160只/kg左右,亩放300—500只;黄颡鱼种规格8—9cm,亩放300尾左右;同时亩放抱卵青虾0.5—1kg或2—3cm幼虾1—1.5…  相似文献   

14.
<正> 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cilli)又名江黄颡鱼,俗称江颡,主要产于长江及其支流中,分类属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是该属中个体最大的种类。通常个体在250克左右,最大个体达1公斤以上。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尤其江颡火锅令人垂涎。故该鱼历来属优质高档鱼类。现广州市场每500克售价30元以上,武汉产地售价也在20元左右。长期以来,瓦氏黄颡鱼上市一直依赖天然捕捞,无人工养殖。但由于人民生活水平已大大提高,天然捕捞量已远远满足不了消费者需要。因此,立即开展瓦氏黄颡鱼的工人繁殖和养殖技术研究,使之成为我国名优  相似文献   

15.
<正> 黄颡鱼分布广、产量大、肉质嫩、少细刺、含脂肪多、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是在国内深受消费者欢迎的名特优品种之一,特别是大规格的鲜活鱼供不应求。在自然水域中,黄颡鱼生长速度慢,上市商品规格偏小,而人工养殖可进行集中培育以提高其商品规格,因此,开展黄颡鱼人工养殖是提高鱼池经济效益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正>黄颡鱼与中华鳖混养模式是用经济价值高的黄颡鱼代替传统"四大家鱼"与鳖混养,1亩养殖水面产400公斤黄颡鱼,100公斤甲鱼,2万元的产值,1万元的利润,是一种高产新型养殖模式。该模式是崇湖渔场广大渔民  相似文献   

17.
<正>黄颡鱼俗称嘎鱼、黄蜡丁,是目前经济价值较高的养殖品种。黄颡鱼虽然价格较高,但由于它的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所以一直深受人们喜爱。黄颡鱼属杂食性鱼类,底栖群居生活,易饲养,冬夏季不需专门的越冬和度夏措施。池养时经驯食,能摄食人工配合颗粒饲料。由于套养数量有限,产量较低,黄颡鱼正由搭配养殖品种上升为主养品种。但其苗种培育技术还不成熟,成活率普遍较低。  相似文献   

18.
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Richa-rdson),俗称黄鮟,是我国淡水水体中分布较广的淡水底层经济鱼类。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无肌间刺,近年来,市场需求日渐增大,其在自然水体中的资源不断减退,因而开展黄颡鱼的人工养殖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为了更好地推广这一名优品种,提高淡水养殖经济效益,我们利用池塘和网箱进行不同模式养殖技术生产试验,获得成功。现将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池塘主养主养黄颡鱼的池塘面积大小,依养殖规模而定,一般为3-5亩,水深1.5m,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方便、供电方便,有相对独立的进、排…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溧水县鲈鱼养殖区开展了加州鲈鱼套养黄颡鱼养殖模式的探索,亩产加州鲈鱼达600kg,亩增产黄颡鱼达到55kg,其养殖效益得到逐年提升,养殖面积逐步扩大。加州鲈与黄颡鱼混养新模式的成功应用,既大力提高了养殖户的养殖效益,提升了人民生活质量,又有效解决加州鲈套养优质品种缺乏的难题,促进本地区加州鲈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将该地区的加州鲈鱼套养黄颡鱼养殖模式的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18221"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技术就是用经济价值高的黄颡鱼代替传统"四大家鱼"与鳖混养,在1亩养殖水面中生产黄颡鱼800斤、鳖200斤,产值2万元,利润1万元,是一种典型的高产、高效养殖模式。黄颡鱼与中华鳖混养"18221"模式因其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而连续五年被列为湖北省农业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