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晨  彭伟 《乡镇经济》2008,24(7):69-71
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脱节,不仅制约了乡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导致了西部地区小城镇发展动力的缺失。适时地调整乡镇企业的发展战略,促使其在小城镇聚集,实现小城镇与乡镇企业的互动式发展,是加快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由于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西部地区对东部发达地区的资源与市场贡献正随着两者差距的拉大而逐步弱化,因此,西部地区已成为我国实现中、长期经济增长目标的瓶颈。本文试对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现状及制约因素等进行探讨。一、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  相似文献   

3.
陈铭恩 《乡镇经济》2003,(12):24-26
乡镇企业的发展差距是造成东、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巨大差异的主要因素,为了实现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对西部地区农村社会经济系统进行全方位改革,为此本提出了改革地方行政体制、实行向个人适当倾斜的国民财富分配制度、建立多层次教育体系等八项措施。  相似文献   

4.
小鹃 《开发研究》1993,(2):36-40
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企业长时间在低速度、低效益上徘徊,如何使西部乡镇企业尽快发展,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为乡镇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欠发达地区如何抓住这一良机,启动经济发展,本刊从来稿中摘取部分作者的观点,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些对策,以引起各行各业及政府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张海文 《开发研究》1995,(3):41-43,40
论西部地区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合理选择张海文一般来说,乡镇企业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内容:数量增长、结构调整和水平提高,这三者互为联系、相互依存。特别是数量的增长和水平的提高,都与结构调整存在着直接的相关性。十几年来,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异军突...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乡镇企业的集聚化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乡镇企业"离土不离乡"的发展道路与其成长初期地方政府分散决策和市场导向的影响,所形成的投资空间分散化的格局与低技术和重复现象严重影响了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改变这一情况的一个可行选择就是乡镇企业的集聚化发展。本文在对我国乡镇企业生产力分散化现状与其损失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经济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地区发展不平衡加剧,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使得农村信贷市场呈现出较强的区域性特征。由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乡镇企业发展明显落后于东中部地区,西部农村信贷市场呈现出以农户信贷市场为主体的特征。认识并发现西部农户信贷市场的供给特征,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信贷市场的发育。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出现了以农村工业化为主要支撑,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的城镇化热潮。我国西部目前的城镇化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冲突,惟有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才能确保西部地区可持续的城镇化进程。可持续模式选择是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重要保证。文章以重庆市为例,对西部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模式选择提出了若于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 近两年来,我国发达地区的乡镇企业经过一段高速度增长之后,已经转入稳定发展的阶段。有的地方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进一步发展的有利条件已经减弱,原有的优势趋于消失,使乡镇企业面临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个别地方甚至出现“高速度、低效益”和“滑坡”、倒闭现象。而在不发达的西部省区,虽因乡镇企业起步晚,正处在大发展时期。但由于这些地区基础薄弱、交通不便、乡镇企业也不同程  相似文献   

10.
努力实现乡镇企业的跨世纪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五”期间,我国乡镇企业结构调整要达到下列目标: ——在区域结构方面,东部地区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将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高能耗行业和产品而转移出30%;将出口创汇产品中的品牌产品、深加工产品、机电产品的比重提高到40%左右,初步形成乡镇企业高科技、高新技术生产基地。中部地区要因地制宜建立各自的优势产业,形成各具特色的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西部地区要初步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在乡镇企业增加值中,中部和西部地区占全国的比重分别达到40%和10%,地区间乡镇企业发展差距拉大趋势基本得到遏制。 ——在…  相似文献   

11.
韩飞 《乡镇经济》2009,25(6):67-70,108
浙江发达的乡镇企业为实现农村向城镇转变、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提供了最强劲的动力。但是,由于小城镇的规模小,缺乏大城市那样的各种必要发展条件,使得从进入21世纪以后出现了越来越多、愈趋深刻的企业与乡镇之间发展关系上的矛盾。因此,只有坚持不懈地继续推进农村和乡镇的体制改革与制度改革,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步伐,才能有望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及其对乡镇企业发展的束缚,推动城市和农村及乡镇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选 《乡镇经济》2009,25(10):44-48
新一轮乡镇改革是作为农村税费改革的配套改革措施被提出的,通过减人减支来压缩乡镇巨大的行政运转成本,从而巩固税费改革的成果。但在新农村建设的强有力促进下,乡镇改革突破了原来的设想,在全国又掀起一场新的乡镇体制改革风暴。但目前乡镇改革大多只停留于形式层面,即撤并乡镇,没有实现乡镇机构功能的转变和重构。文章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乡镇改革在撤并乡镇、压缩人员编制的同时,必须重视乡镇职能转变和功能、运行机制的重构。  相似文献   

13.
乡镇集体企业产权特征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乡镇集体企业的发展一直是被广泛关注的,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所表现出的波折归根结底是由乡镇集体企业自身的产权特征决定的。二十几年来,乡镇集体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适合二十年前市场背景的产权制度已经越来越成为乡镇集体企业继续发展的障碍,于是乡镇集体企业在转轨的经济体系内部实现了制度变迁,在这一制度变迁过程中,以乡村政府和企业经营者为主导的乡镇企业核心层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和利益分割对产权改革的路径选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的小城镇建设中乡镇政府的职能界定不清,严重影响了小城镇建设的发展。科学界定乡镇政府的职能首先需要弄清乡镇政府地位的特殊性。我们应该在小城镇建设中,对于乡镇政府在资金、财政、土地使用、户籍管理等方面给乡镇政府适当的权限,以适应小城镇建设的需要,促进小城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苗强 《乡镇经济》2006,(9):25-27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乡镇企业旧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本文在分析现阶段乡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新时期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提高乡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对策,以此来提高乡镇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乡镇企业在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等方面作出过历史性的贡献,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问题成为乡镇企业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与障碍。文章分析重庆市沙坪坝区乡镇企业用地问题,研究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促进乡镇企业合理化用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李勋华 《特区经济》2006,211(8):149-150
免征农业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前提条件,但必须进行与此相适应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变革。撤销乡镇改设乡镇公所能较好适应农村形势的需要,本文充分论证当前撤销乡镇政府的必要性和改设乡镇公所的可行性,并对改设后乡镇公所机构设置、冗员分流及公共产品提供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阳信生 《乡镇经济》2009,25(5):84-89
近年来,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乡镇体制改革在减少乡镇数量、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压缩乡镇政府的机构和人员数量等方面不断推进,但是,改革成效并不显著。当前,乡镇体制不顺、机构臃肿、负债庞大、行政效率低下、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等问题仍然十分严重,乡镇体制运行中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大障碍,也极大地制约了我国村民自治的开展和基层民主的实现。为此,应大力推动乡镇体制改革和创新。实行乡镇分治。乡改为县一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并建立村公所履行政务,村委会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村民自治,镇建立一级完备的地方政府。为实现乡镇自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范丽霞 《乡镇经济》2008,24(2):102-106
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乡镇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首先是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体上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反映:一是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二是对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三是对国家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其次是对经济结构调整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矫正产业结构扭曲及调整农村就业结构,并且改变了我国工业企业的规模结构。最后在微观层次上,乡镇企业的发展为集体和国有企业的制度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0.
周宝湘 《特区经济》2006,(6):180-182
近年来,县乡财政风险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妨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隐患,高度重视县乡财政风险的危害性,积极采取措施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对于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县乡财政风险的加剧是县乡财政运行状况不佳的集中表现,本文通过分析县乡财政风险形成原因,力图寻找防范和化解县乡财政风险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