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作者认为,利率变动对储蓄行为(包括新增储蓄和提取储蓄)的影响能力可以由“储蓄利率弹性”来反映和衡量,并体现在净储蓄量的变动之中。文章从净储蓄量的变化量与利率的变化量的层次上,引入数学中的偏导概念来考察储蓄利率弹性。目前由于我国市场条件的限制,决定了储蓄利率弹性必然很低。回归分析表明,收入与通货膨胀是决定和影响储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我国居民储蓄的利率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居民储蓄是否受利率的影响?其结论是:(1)城镇居民储蓄对名义利率基本无敏感性;(2)城镇居民储蓄对实际利率有弱正相关性;(3)农村居民储蓄对名义利率基本无敏感性,只与收入增长相关;(4)农村居民储蓄对实行利率基本无敏感性,只与收入增长相关。因此,我们不能寄厚于降低利率以刺激消费。  相似文献   

3.
一、储蓄和利率关系的实证研究 经济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试图检验利率与储蓄之间的简单正向关系。弗莱(Fry,1978)做的实证分析表明,在亚洲一些国家,实际利率对储蓄有显著影响,而乔万尼尼(Giovannini,1983,1985)对另一些亚洲国家的实证考察结果不能得出与弗莱相同的结果。考虑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不同,这些观点可能适应不同时期的不同的国家。  相似文献   

4.
5.
首先对利率变动与居民储蓄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然后选取2000年1月到2010年12月的数据,利用VAR模型,就我国居民储蓄利率敏感性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居民储蓄和存贷利率之间的变化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但是居民储蓄对存贷利率变化并不敏感。居民储蓄利率敏感性差的根本原因是政府行为、企业行为、银行行为和居民行为还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最后对提高储蓄利率敏感性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7.
关于利率与我国居民储蓄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63,自引:2,他引:61  
自1998年以来,提高消费需求以带动经济增长,成为政府部门及理论界议论的焦点。降息以抑制储蓄、挤出消费的思路,形成一些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的重要原因。自1996年至1999年上半年以来,中央银行已连续7次降息。降息幅度之大和频率之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但降息的政策效果似乎并不理想,居民储蓄率依然很高,并有加速增长的趋势。政策实践对理论界提出了问题:我国居民储蓄到底是否受利率的影响?为什么?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居民储蓄的利率弹性问题,显得十分现实和迫切。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1978年以来居民储蓄与利率…  相似文献   

8.
夏永祥 《当代经济科学》2003,25(3):38-41,88
本文回顾了 1996~ 2 0 0 2年我国利息率连续 8次下调而居民储蓄却逆势激增、存贷款差额扩大的运行情况 ,从储蓄功能多元化角度解析了其原因 ,并对未来我国居民储蓄的出路及利息走势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试析存款利率下调与储蓄倾向增强之“谜”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1996年5月至1998年12月,中央银行连续六次下调存款利率,为1987年以来的利率最低点。但银行存款利率的大幅度下调,不但没有导致银行储蓄存款的大规模分流,反而出现银行储蓄倾向增强的态势,其中之“谜”是需要深入剖析的  相似文献   

10.
11.
试析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的利率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传导机制是否畅通,从国际经验和中国逐步开放的事实来看,利率机制必将在中国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要想使利率机制在货币政策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是最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2.
13.
范立夫  崔学敏  张明 《经济师》2001,(2):131-132
我国连续七次利率调整使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利率调整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侧重从存贷利差缩小、利率管理体制以及由此导致的存贷款利率变动的不对称、贷款规模未实现预期扩张效应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利率调整所带来的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的下降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杨柳 《生产力研究》2011,(11):68-70
近年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国中央银行纷纷降低存款利率来刺激本国经济。我国经济稳定快速复苏,中央银行通过提高存款利率来抑制国内出现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和泡沫经济的现象。但是存款利率对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经济会产生多大作用,微观经济主体对存款利率反应程度如何,以及我国存款利率弹性的现状等等,都影响着利率政策的效果。因此,文章从存款利率弹性实证分析入手,得出存款利率弹性低的结论,进而针对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探索出提高存款利率弹性的路径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居民储蓄利率调节无效性的生命周期解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钊  魏中许 《经济师》2005,(6):249-250
通过对我国连续降息的货币政策效果作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利率对居民的消费行为或储蓄决策影响并不显著。居民储蓄利率调节的无效性是我国货币政策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低效性,许多学者提出了各种各样具有一定说服力的解释,文章根据莫迪利安尼的储蓄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一种全新有力的解说。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短期内无法改变,历史原因造成的对以前储蓄的弥补也是必然的选择。文章的意义就在于,要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更多地应该从财政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人们的收入预期和消费意识等方面着手。现阶段以利率调节为主的货币政策与其作为调节物价水平和经济活动的积极手段,不如保持利率稳定,以免徒增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决策的困扰。  相似文献   

18.
信贷资金失控,消费资金增长过猛,曾一度给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巨大的困扰。但是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冲击了僵化的经济模式。与此同时,也使经济产生了虚假的繁荣。这种“繁荣”表现在储蓄存款额的增长方面尤为突出。因此,认真研究储蓄问题,探讨经济改革过程中储蓄理论与实践同经济稳定、持续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制订相应的储蓄政策,并通过储蓄这个窗口,及时发现和了解经济改革过程中经济机制运行的情况和尚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19.
一、现阶段储蓄面临的严峻形势1、股票、债券所引起的储蓄分流。近几年,随着证券市场的日益发展,居民金融意识的增强,股票和债券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一些大城市甚至出现抢购股票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其收益率高于储蓄利息率(股票收益率一般都在10%—20%,  相似文献   

20.
过度储蓄理论与我国的过度储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学动态》2006,(7):06-1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