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政府责任解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方菲 《农村经济》2007,(1):81-84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过程中,政府应介入农村社会保障领域.在此基础上,必须合理界定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的相关责任主体的边界,在责任主体框架中,政府起主导作用,承担着主要责任:制度设计安排、法律法规制定、财政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2.
关于进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始于20世纪八十年代的“民工潮”,揭开了中国农民走向市场、开启封闭的城乡就业格局的序幕。而今城市农民工已逾1.2亿,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主体,他们有利地推动了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保护农民工的权益,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共同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既是党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3.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农民工就业相互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本身对农民工来说就是一种保障,只有就业了才能保障他们的生活来源,保障改善他们家庭的经济状况,解决自身和家庭成员的医疗、养老等问题。农民工充分能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壮大农村经济,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增强经济基础,使当地政府有足够多的财力为农民建立社会保障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农民就业有促进作用,就业反过来又会进一步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前学术界对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存在三种观点:一是纳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二是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三是建立新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可行性分析,可以发现,这三种观点均不可取,本人主张采取中庸之道,即在农村家庭养老的基础上抽取城镇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合理成分,优先解决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及大病医疗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其核心内容的社会保险制度主要是针对城镇职工设计的。社会保险统筹层次不高,农民工就业的不稳定性,又使养老保险这种待遇给付延后较长时间的社会保险,按现行的制度规定较难实行。经常性的劳动岗位变动,又使失业保险吸纳他们参保后,给保险基金的支付带来很大的风险。从另一角度来看,那些已经长期离开土地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又确实面临着养老、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已经日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规模巨大的特殊社会群体。他们对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功不可没,但是由于制度不健全,遭遇市场风险的农民工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处境艰难。这不仅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也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因此,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险,构筑完善的社会保障平台。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要而现实的问题。可以说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是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的需要;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长期目标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有一个特殊群体产生于改革开放之后,生活在城市社会。他们数量庞大,为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进城创造了财富,但他们却得不到基本的身份认同,没有起码的劳动福利保障,长期以来被排除在社会保障大门之外,游离在城市和农村的边缘。他们就是农民工,在城镇从事非农职业,但户籍身份依然是农民劳动者,是城市中一群特殊群体。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权利制度创新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权利和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是我国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新的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思路及社会保险法草案的制度设计,不仅时农村土地权利产生影响,也会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利产生影响,本文试图从我国农村土地权利制度创新中寻找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政府要承担起失地农民医疗保障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失地农民医疗保障制度的初创时期,强化政府责任尤为重要。失地农民的医疗保障之所以成为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追根溯源,乃是因为政府对土地对农民社会保障的功能估计过高。正是这一认识上的偏差,以至于政府长期以来自觉不自觉地放弃了对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责任,而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城市社会保障的建设上。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以政府为责任主体,  相似文献   

10.
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困难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的"安全网"和"减震器",理应覆盖社会的各个层面;加之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工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劳动大军.从学理和实践层面来看,把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目前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却存在着诸多困难,这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上:观念层面、制度层面和体制层面.因此,本文认为,认识存在的困难是决策者进行制度建设的出发点,克服这些困难则是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顺利进行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赵明 《农村经济》2006,(10):3-5
本文通过对四川成都市农民工劳动纠纷案卷的调查,以第一手数据为素材,表明农民工由于身处异乡,文化不高,生存能力较差,在城镇生存易受的各种侵害相比城镇职工来说,比例要大得多,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对城镇乃至社会的稳定产生消极的影响。文章通过分析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必须在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上苦下功夫,通过政府以制度、法规的形式实施,合理地调配各种资源,在完善的法律体制下使农民工在城镇建设中得到充分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问题与企业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工问题大多与企业社会责任的低运行状态有因果关系,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对于解决农民工问题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如果企业作为用工主体不能有效化解微观层面的农民工问题,则大部分农民工问题就会演化和升级为宏观的社会问题。只有加强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道德自律和价值观进化,催生企业管理阶层的形成,才能走出企业低社会责任的陷阱,增强企业的持续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农民一旦失去土地立即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人群,生活陷入困境,成为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因此,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就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经济问题、关乎社会稳定和改革发展大局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当前学术界对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存在三种观点:一是纳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二是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三是建立新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可行性分析,可以发现,这三种观点均不可取.本人主张采取中庸之道,即在农村家庭养老的基础上抽取城镇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合理成分,优先解决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及大病医疗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弹性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外出就业的农民工约有1.02亿人,乡镇企业职工约1.38亿,估计全国农民工总数超过2亿,约占我国城乡劳动力总数的四分之一,农村劳动力总数的五分之二,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46.5%。由此可见,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不仅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农民工权益,  相似文献   

16.
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但世界发展历史证明,农民不断地从土地上剥离出来,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市民,是一个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子,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必经之路。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则面临着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这个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势必影响社会稳定的大局,进而制约经济的发展。因此,亟待为失地农民建立安全有效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菲 《农业经济》2006,(4):22-2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大任务,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我国农村幅员辽阔,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社会发展在整个社会发展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村经济能否发展,农村社会能否稳定,直接影响到  相似文献   

18.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外部性属性决定其不可能完全依靠市场来解决,必须进行适度的政府干预。本文以外部性理论为视角,认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缺失导致农村人力资源流转受阻、城乡贫富差距持续拉大以及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衔接断裂等负外部性后果。政府需在制度设计、财政支持以及监督管理等方面实现责任回归,构建一个"‘零支柱’+统账结合"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被征地农民越来越多。农民失去土地这一赖以生存的生活底线后,如何保障其获得较稳定的收入,已成为各级政府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建立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我国目前对被征地农民的安置尚无一个统一的办法,基本上采取的是货币安置,一次了断。尽管给予补偿,但标准过低,未能建立长效的基本生活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际上形成了一股声势浩大的社会责任运动浪潮,企业社会责任成为被公众和跨国公司公认的一种新的竞争优势,各国无不感受到它的存在和巨大影响。然而,我国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上刚刚起步,企业能否有效地承担起社会责任,需要明确政府应当发挥的作用,分析企业动力所在,认清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