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四五规划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19 年2 月18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战略指引.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液",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的风险分散和资源配置功能可以支持技术创新,粤港澳大湾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构建开放型融合发...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贵州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基础与条件分析,从体制机制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等四个方面论述了二者相互融合的必要性;从政策、区位与交通、自然资源、人力资本、文化资源、大数据产业、绿色农业等七个方面分析了贵州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资源禀赋;从创新体制机制、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科技创新、整合旅游资源、发展现代农业等五个方面探讨了贵州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3.
以“一国两制”为基本原则,助力“一带一路”发展,持续深化粤港澳合作,打造世界一流创新经济湾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通过构建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3个子目标的10个细化指标,利用熵权TOPSIS法研究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创新发展水平,并深入分析大湾区城市群间的差异。结果发现:大湾区9市2区的高质量创新发展水平在3个子目标和综合水平表现方面均存在差异,综合水平总体呈现“引领型突出且较少,中等型较多且比较接近,偏低型不少且个别优势突出,湾区城市群互补优势明显”的发展格局。按照高质量创新发展综合水平高低,将9市2区划分为引领型、中等型和偏低型3种类型进行分析,深入把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创新发展特点,可为协同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创新发展水平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单婧 《广东经济》2021,(1):70-77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已成为重要的新兴支柱产业,大湾区城市间文化产业各具特色及优势,文化同根同源是湾区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现实基础.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文化产品与供给结构性失衡;"文化+"的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特色文化资源缺乏有效整合;金融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的效果不强等.针对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合作...  相似文献   

5.
实施新发展理念,深化粤港澳合作新模式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粤港从过去单一的制造业合作模式发展为制造业与服务业同时并举发展,稍后又是以服务业发展为主的合作模式.新时期除了继续完善原有效的合作模式外,还应当结合新要求,创新拓展更多的合作模式,如果说加强在一带一路,发展自由贸易区以及拓展粤港澳区域经济、教育等内容的合作是粤港澳合作发展的新模式,那么,新时期推出的大湾区建设则成为粤港澳合作发展中又一崭新的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6.
以“一国两制”为基本原则,助力“一带一路”发展,持续深化粤港澳合作,打造世界一流创新经济湾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通过构建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3个子目标的10个细化指标,利用熵权TOPSIS法研究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创新发展水平,并深入分析大湾区城市群间的差异。结果发现:大湾区9市2区的高质量创新发展水平在3个子目标和综合水平表现方面均存在差异,综合水平总体呈现“引领型突出且较少,中等型较多且比较接近,偏低型不少且个别优势突出,湾区城市群互补优势明显”的发展格局。按照高质量创新发展综合水平高低,将9市2区划分为引领型、中等型和偏低型3种类型进行分析,深入把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创新发展特点,可为协同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创新发展水平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8.
黎友焕 《经济》2021,(8):46-49
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发挥大湾区在对外开放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坐拥一批全国领先的高校、研发机构、新兴企业及科学实验室等,已经成为我国又一个重要的技术创新策源地.历史和国际形势赋予了粤港澳大湾区特殊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9.
《环境经济》2019,(3):4-4
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这一纲要是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近期至2022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  相似文献   

10.
正许勤建议,深圳、东莞、惠州、汕尾、河源五市应密切合作。10月16日下午,在东莞召开的深莞惠经济圈党政主要领导联席会议上,深圳市长许勤通报了深圳市推进深莞惠经济圈建设的进展情况。许勤说,深圳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全面落实《深莞惠区域协调发展总体规划》,扎实推进三市党政联席会议确定的重点事项,不断加强与汕尾、河源两市的合作,推动深莞惠经济圈建设取得新的  相似文献   

11.
杨明 《新经济》2021,(4):16-19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粤港澳大湾区要围绕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狠抓科技创新,促进新经济融合发展. 一、新经济与科技创新 2000年,新经济在美国发端5年后,诺贝尔经济学奖1980年度获得者、美国宾夕法...  相似文献   

12.
“海”是湾区的核心资源要素,粤港澳大湾区因海而兴、因海而富、因海而强、因海而美,蓝色经济是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和重要支撑。阐述了蓝色经济绿色发展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开展海洋基线调查与评价、打造国际一流的美丽湾区、建设海洋与海岸带空间信息平台等主要举措,并从海洋环境质量变化趋势、海洋灾害对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蓝色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提出效果评估方法,为实现粤港澳大湾区“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物丰、人和”的美丽湾区建设目标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张锐 《广东经济》2021,(2):30-33
在日前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证监会正式批准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由此产生了与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品种主要为有色金属、燃料油、天然橡胶)、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品种主要为股指期货、国债期货)、大连商品交易所(交易品种主要为大豆、玉米)以及郑州商品交易所(交易品种主要为小麦、棉花、白糖、花生)并驾齐驱的...  相似文献   

14.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集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分工布局和产业关联水平进行分析,以及探究大湾区各城市的比较优势产业.分析发现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相似度较高,但各城市的细分行业特色鲜明,资源优势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不同城市在优势行业的数量和分布上具有明显差距.进而提出从创建一体化大市场、建立...  相似文献   

15.
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发展正呈现前期向专业化、社会化转型,现在向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在国际湾区进程中,国际化功能的建设与发展是建设国际湾区都市、提升其国际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核心环节和重要途径.研究在粤港澳大湾区和国际湾区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基于大湾区发展特征和规律、国际化功能构成演变特征及《雅典宪章》城市功能分类...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社会发展和城市之间在社会民生合作上快速推进,加快在医疗、社保、住房、文化、教育、交通、通讯等民生资源互联互通。我们通过构建社会发展品质评价指标体系发现,近年来,虽然受到境内外金融波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大湾区各城市的社会发展品质得分均呈上升趋势,各城市人居环境整体提升,11个城市的得分较为稳定。另一方面,城市之间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探索疫情常态化管理下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经验,加强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补足短板,人财物等资源向相对落后地区倾斜。  相似文献   

17.
18.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推进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载体,探索区域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对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以空间发展理论和经济系统协调理论为基础支撑,以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协调模式为研究目标,探索出具有时序和空间特征的海洋经济协调模式,在时序上包括点域、点轴和网络型三个发展阶段,在空间上包括粤港澳大湾区中部、东部以及西部的海洋经济空间区域,并设计出各个区域的海洋产业体系及重点海洋产业,最终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协调衔接的促进手段及方式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破坏性创新的创造性、破坏性、非竞争性及其与知识吸收的耦合性使其创新效率较强,破坏性创新模式成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文章构建多维度量化指标,运用结构化面谈、信息编码等工具,考察粤港澳大湾区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演绎企业创新模式的选择对其转型升级的影响。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珠三角制造业企业实施破坏性创新的"势头"还不够大;模仿性创新与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仍为转型升级的主要驱动力;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与破坏性创新互动性不显著。一方面,珠三角制造业企业应借势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构建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的破坏性创新生态体系;另一方面,应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