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壮大需要法治建设的保驾护航,加强法治建设是政府合理组织和科学管理民营经济的客观要求,建设良好的法治环境是促使民营经济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保证,必须加快制定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必须优化民营经济法律的实施环境。  相似文献   

2.
周显志 《经济前沿》2004,14(2):100-104
本文认为,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壮大需要法治建设的保驾护航,加强法治建设是政府合理组织和科学管理民营经济的客观要求,建设良好的法治环境是促使民营经济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保证,必须加快制定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必须优化民营经济法律的实施环境。  相似文献   

3.
国民良好的法律素养是中国社会走向法治的基本保证,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更是形成社会良好风气的需要。而我国大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的法律素养现状令人堪忧。因此,必须从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和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去认识高职生法律素养形成的重要意义,并采取有效措施去提高高职生的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4.
农村是我国社会的基石,也是当前法治建设相对薄弱的领域,农村的长期稳定与发展,不仅关系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还直接影响着社会整体的形象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六十多年前,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提到"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没有发生相应变化之前,就简单把现代的司法制度推行下乡,其结果就是法治秩序的好处未得,而破坏礼治秩序的弊病却已经先发生了"与费孝通先生提到的乡土中国的理想类型相比较,现如今的农民的价值观念、行为逻辑和联结模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当下的中国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混乱、价值观念的产生剧变,以及许多现代性乡村社会的出现对国家法律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应当引起法律层面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法治文化及其建设路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凛 《江南论坛》2008,(11):32-32
一个社会能否实现法治,先决条件之一就是这个社会有无尊崇法治的心理,是否培育起了追求法治的信念,法律制度是否完备,法律规范能否得到实施,同时也取决于人们的法律素质和法治观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需要内容量化、体系完备的法律法规和完善的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制度,而且需要与现代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相适应的法治文化。“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的真正宪法。”法治文化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是法治社会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6.
小议中国法治社会建设中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国,建立法治社会一直是人们期盼的理想的社会状态.然而,依法治国就如同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样有着一个慢慢成长的过程.在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才刚刚起步,似乎离这个"婴儿"长大成人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路程.中国已经有了日趋完善的法律体系和日益健全的法律制度,缺乏的却是与之相配的全民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7.
大学时,教授诠释法律到得意处,往往是独尊府院所立之法,对其大讲特讲,而在介绍府院立法之外的"国家标准"等法律文本时则一带而过,明显缺乏兴趣.这表现在笔者那里就是当时认为只有全国人大明文揭橥的法律才是法律,其他的像行业"国家标准"这样的法治文本则只能归于各行业的"行规",虽然重要,可与法律这样的社会"公器"比起来,则就不在一个重量级.  相似文献   

8.
法律语言的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具体行政行为的复杂性、专业性以及具体情况不断发展变化一系列原因,导致行政机关对作出何种决定需要有很大的自由余地,行政机关在法律授权下可以自由采取某种行动或不采取某种行动.但"所有的自由裁量权都可能被滥用,这乃是至理名言"--韦德.法治社会,判断依据应该是:法--理--情的一个递减,先考虑合法性,再到是否符合道德伦理,最后再到人情关系.而我们发现,在当今社会的很多时候,这个顺序是被倒置的.面对法治和自由裁量,我们需要找到平衡点.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一项宏观的战略决策,除了精心规划和认真组织实施外,还必须要有法律的规范和法制的保障。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举措,是一项法治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的方略。要以制定完备的法律法规,保障开发建设的有序进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与加强民族法制建设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10.
尹凤英 《生产力研究》2014,(11):140-14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的重要使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一项综合的、全面的系统工程。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法律保驾护航,法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是调节社会矛盾的重要依据。要想实现和谐社会良好运行,必须有一套完善的社会主义法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法治建设在本质上是高度一致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完善的法治,就不能实现依法治国,就无法促进社会公平发展,也无法实现国家民主,也就谈不上构建和谐社会。文章就试着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二者的关系展开探讨,以及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对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顺利完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农业产业化法律规制中存在的问题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产业运行也需要法治的保护。而法治经济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要求必须有调整各种市场行为的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而这些法律必须符合和表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这就是要求法的完备性和合规律性。二是要求法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崇高权威,市场经济必须是法律占统治地位的经济、严格依法治理的经济,这就是要求确立合法原则。  相似文献   

12.
打造"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平安绿色通道"和"法治高速公路",对于服务保障"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这一时代伟业意义重大,是"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借鉴相关国家及地区或相关项目的先进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法律制度方面的建设,涵盖立法建议、执法运行、司法环境建设等全方位内容,从法治视角对"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各项政策、制度、举措顺利运行提供法治保障进行探索,总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交汇点建设的经验,可以为连云港市乃至国内其他地区根据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我国私有财产的保护经历了从非制度化到制度化、从非平等保护到平等保护、从宪法理念到制度架构的历史变迁.私有财产入宪使公民的财产权利由一般的民事权利上升到宪法权利,标志着中国私产的公法保护体系有了良好的开端.本文通过分析<物权法>的实施对私有财产法律保护制度的影响,揭示宪法走向具体法治是私产保护得以落实的路径.物权法也需要在现实中不断完善,为私有财产的法律保护制度创设良好的实施空间.  相似文献   

14.
依法治国是要将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它不仅是治国方式的重大变革,更是一种带有制度性的重大变革,它将涉及到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法治的涵义是法律至上 法治的主要标志就是不能容忍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凌驾于法律之上。根据恩格斯的观点,良法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能否促进当时当地生产力的发展,二是是否符合正义。现代法治要求法治国家必须建立在民主、进步、科学的基础上,立法、司法和行政权力不能集中于一人或一个机构手中,要建立独立的司法机构体系,以保证司法的客观与公正。所有这些都是现代法治国家法治概念的不可缺少的基本内涵。法治不同于法制,依照通常理解,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它是相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而言的。而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兴旺发达,关键是要有一个良好的法律制度,而不在于一、两个领导人是否贤明。  相似文献   

15.
"小产权房"至今在我国法律中尚无明确规定,由"小产权房"引发的法律问题和诉讼纠纷不断.对于如此大规模的"小产权房"如何处理显然已经成为社会焦点问题.文章从法律制度和经济社会发展角度,探求"小产权房"产生的原因,结合农村和城市的关系、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稳定社会等一系列因素考量"小产权房"对我国法律和社会的影响,从而认为"小产权房"合法化有着必要性.从现有法律法规冲突和法律的原则与修改方面分析认为"小产权房"合法化具有可能性.因此,应当积极从法律制度和政策上对"小产权房"采取合法化的措施,为"小产权房"在法律上寻找一个突破口,并且也使现存的"小产权房"有合理的出路,从而使"小产权房"这一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16.
人性的假设与市场经济的产生(外二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人对人性的假设远比我们中国人来得悲观。西方人认为“人之初,性本恶”,认为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是人的本性,道德秩序不足以约束人们的恶性行为,故主张法治,以严格的法律管制人们的行为。但法治的前提是必须把人们的权利界定得很清楚,并且人们在行使法治时要有权力的制衡。否则,法律条文廉洁没有依据,并且权力若无制衡,有了法律也不会有法治。西方人对权利界定和对权力制衡的需要与兴趣就是来自他们对人性的假设。  相似文献   

17.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在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特别是执法者中养成自觉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思想意识,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的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法制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受我国几千年封建法律思想观念和建国后长期"左倾思潮"的影响,现阶段我国社会法治理念中存在许多问题与偏差,制约和阻滞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步伐.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贯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是一场从思想观念到实际行动的深刻革命.立法机构、司法机关和行政各执法主体首先要树立法治观念,以身作则,提高素质,努力践行.  相似文献   

18.
国家级新区若想在现在的市场经济环境和建立法制社会的良好氛围下站稳脚跟,就得出台制定一部完备的法律来作为其健康发展的保障.我国国家级新区稳步向前发展的关键,就是要解决无法从全国的角度出发来调整国家级新区产业的前进方向,因此建立完备统一的法律制度是必须要做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海外投资如火如荼,但投资过程中不能忽略东道国的宗教所产生的影响.文章将宗教风险纳入到中国"一带一路"投资分析中,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了沿线国家之间的宗教差异对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受到宗教的显著影响,宗教整体差异小的国家之间投资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合理地利用宗教可以使其成为促进中国"一带一路"投资的良好纽带,但是"法律化"的宗教会对投资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政府和企业需要对东道国的宗教和法律有深入的认识,以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文章拓展了国际投资领域的研究,而且对于未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效开展和企业海外投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美好社会,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均提出构建与发展"和谐社会"的理念.本文论述了"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和谐法律"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与作用.提出了如何用"和谐法律"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