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渐成为苏南甚至江苏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苏南示范区内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和创新意识逐步提升,凸显出强大的创新生命力。在经济新常态下,苏南示范区在新一轮竞争中扩大创新优势,需要多区多园进一步强化协同创新,实现一体化和特色化发展,提升协作效率,挖掘企业内源创新动力,打造人才创新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应对金融危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战略实践,肩负着促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任。学界对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否促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研究还较为缺乏。使用2013—2019年106家国家高新区的面板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评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对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影响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1)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显著促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2)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对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影响的政策效应存在区域差异和布局差异。东部地区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效应显著为正,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效应则不显著;无论是单城布局还是多城布局,两种类型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均显著促进了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单城布局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效应大于多城布局。(3)从影响机制来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主要通过促进技术进步进而促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因此提出以下建议,深入推进国家高新区体制机制创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进一步推动国家高新区营造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打造创新高地。  相似文献   

3.
创新驱动战略是创建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剖析创新驱动战略内涵,构建创新驱动四力系统模型,分析市场、政策、创新、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建立武汉东湖示范区创新驱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调整人才引进政策、科技金融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科技成果转化水平等政策因素,发现创新政策对创新驱动具有较强推动作用,创新政策的实施时间、力度与组合不同,对创新驱动的影响效果也不同,据此提出推进东湖示范区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界定为创新投入、创新人才、创新产出、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5个要素,相应地选取了22个指标,运用综合指数、要素指数和具体指标信息构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并以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和上海张江为对象进行指数比对,提出改善意见。  相似文献   

5.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能力是检验其示范性效果的重要标准。运用要素—结构—功能的分析范式,选取了反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能力的要素、结构和功能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详细评价了各示范区的创新能力。研究认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能力离不开其要素的投入力度、结构优化的程度以及创新功能的发挥,因此,提升示范区的创新能力,需要加大其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优化示范区产业结构,促进示范区的功能效应发挥。  相似文献   

6.
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属于无锡高新区“一区两园”中的“一园”,是当时唯一设在县级市的国家高新区,也是唯一以环保产业特色命名的高新区,作为科技部和环保部共同管理与支持单位,列入《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优先发展计划.依托“中国环保之乡”——宜兴40年环保产业积淀和20年园区发展,已经积累了良好的承载基础,形成了独特的资源优势.宜兴环科园成为国家级专业园区,在国家相关部委和省市的支持下,围绕大战略,制定了比较详尽的《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以此,把多年来凝聚的资源优势、基础优势转化为发展强势,奠定升级胜势,进一步凝聚起推动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为引领经济新常态树立新标杆争当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排头兵.  相似文献   

7.
低碳经济是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路径之一,是构建"两型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目标。自主创新示范区在推动区域低碳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低碳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以湖北省和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探讨了技术创新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论述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双向互动关系。并在分析湖北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东湖示范区建设推动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创新性是高科技园区的第一属性。本文以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体系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体系以引领湖北科学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构建了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用变异系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出2008年至2017年间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在经济发展、结构协调、科技创新、开放共享等方面发展态势较好,在绿色生态方面存在短板,在民生共享方面发展不稳定。本文提出要在环境、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推进更高质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自创区”)是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但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待定量评价。使用双重差分法和合成控制法对自创区经济增长促进效应分别进行整体平均化评估与个案评估,发现自创区设立对经济增长存在促进作用,但也存在地区异质性,即以湖北为代表的中部省份自创区设立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但以北京和上海为代表的自创区设立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还未显现出来,表明该地区自创区应加快转型升级,成为地区经济新增长极。通过中介效应分析发现,武汉东湖自创区是通过区域创新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  相似文献   

12.
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立两年多来在推进创新一体化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地区间存在创新功能定位同质化、行政壁垒、创新资源差异、政策差异以及缺乏鼓励跨区域合作与协同创新的绩效评估与考评体系等问题,影响创新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为促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一体化发展,应采取建立与完善区域创新协调机制、明确各地在创新产业链中的定位、优化创新一体化发展环境、构建跨地区协同创新网络和建立鼓励创新一体化的评估与考评体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创新科技政策传导过程存在时滞效应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通过整理2009-2016年相关数据并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析法对创新科技政策(人才激励、研发补贴、税收优惠、政府采购、服务外包)效应外部时滞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科技政策的时滞导致政策效果无法得到充分、及时的发挥。不同的创新科技政策工具会产生不同的政策效果时滞期。政策外部效应时滞发生于企业判断政策—确认政策—吸收政策—执行政策—创新产出这一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4.
15.
科技非政府组织参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具有科技智力人群优势。它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等方面,将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分析了科技非政府组织参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模式,提出了建立专业分工与协作网络、搭建公共信息平台、提高人员业务水平、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及完善法规建设等措施,以促进科技非政府组织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背景下,研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运行体系,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阐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系统的"四三结构"模型,分析了其创新投入、创新主体、创新内容、创新产出,并以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实证对象,提出了其自主创新工程的三大措施。  相似文献   

17.
金融支持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所在,高水平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完善发达的金融服务体系是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支撑.本文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梳理了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金融体系发展过程,并提出了促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金融结合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远城区是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分析现状,在把握远城区角色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了远城区在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中的方法路径、机制设计、产业发展定与体系融合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
经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张江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张江创新示范区不仅适用国家支持中关村的所有政策,还将享受税收、金融支持等方面的特殊政策。因此,如何用足用好创新示范区的相关政策,积极创造新的制度比较优势,提升竞争力,建设创新型科技新城,将是张江乃至上海面临的重大课题。围绕这一重大任务,解读张江示范区各类创新政策的内涵,分析各种政策应用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瓶颈,并在借鉴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高新区等现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张江高新区在规划和落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关政策工作中的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上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科创中心的重要抓手。应用产业结构相似度和修正引力模型等研究方法,从微观企业视角对张江示范区22个分园的产业结构特征和空间经济联系格局进行刻画与分析,结果发现:①张江示范区22个分园产业结构差异明显,第二、三产业呈现出典型的“核心-边缘”空间布局形态,分园间产业同构程度总体较弱;②张江示范区各分园区空间联系呈现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以空间弱联系和一般联系为主导,较强联系和强联系数量较少;③张江示范区已形成“一主(核心园)”、“三副(杨浦园、闵行园、金桥园)”为核心的空间经济联系格局,而奉贤园、临港园、世博园、静安园、崇明园在整体空间联系网络格局中处于边缘地位。促进作为多中心创新区域示范区协同发展,需要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园区之间的产业结构相似度,打造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和创新集群;聚焦边缘性分园发展,优化示范区空间网络结构;着力强化沪西南创新带的互动联系,对接杭州科创大走廊,促进长三角创新创业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